49: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92: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U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原因类简答题;: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对策类简答题;12E:地理关联图;33:分析与综合思想;47:利用区域特征;51F:自然灾害;: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读图可知,有多条河流在东北部注入错那湖,抓住冬春季河流水位低以及当地风力强盛的特点分析沙源的变化.
(2)当地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风力强,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露出地表.
(3)主要分析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和强劲的风力对路基和路肩、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的损坏;以及影响列车运行和乘客、物资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从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分析.
解:(1)读图分析,图中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河流从山上流下注入湖泊,携带的泥沙在湖泊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在地表.错那湖水位低,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说明沙源近.所以大风吹起的沙尘只能是东北岸湖底露出地表的泥沙或河口处河滩出露地表的泥沙.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河底、湖底水浅处泥沙才能露出地表.这种季节性出露的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冬春季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在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所以易起风沙.
(3)铁路路基较高,阻挡风沙前进,导致风沙在铁路线及附近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强劲的风力侵蚀路基和路肩.风沙可能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甚至影响运行列车安全,危害乘客和物资的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故答案为:(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考查的内容较多,需要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4: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6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图像材料题;35:辩证思想;:课本知识迁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从市场、交通、资源、资金等方面进行分析。
(2)根据图例分析,从气候、水资源、人口、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不利的地理条件。
(3)开放性试题,先要说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
解:(1)读图,根据位置判断,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国际市场广阔。该国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资源丰富,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有利于磷酸盐工业的发展。
(2)根据图例分析,甲地位于沙漠气候区,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位于内陆,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甲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等是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3)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投入的治污资金少。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需要增加治污的成本。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所以赞同在甲地。
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矿产开发和工业生产易导致土地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对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所以反对在甲地发展。
故答案为:(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味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
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j/10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