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http://m.39.net/pf/a_5971033.html一战结束
年3月,德军利用俄国退出的机会,集中近个师的兵力在西线发动强大攻势,希望在美军主力到达前击败英法联军。结果攻击失败,消耗了大批弹药和给养,伤亡了最后的60万生力军。7月18日,英法美加军队开始发起反攻。德军全线被突破,德国政府希望和谈。
协约国开出的停战条件是:
一是德军要马上从比利时、法国的占领区撤退,并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和罗马尼亚,撤出奥匈帝国和土耳其;二是德国要上交门火炮,3万挺机枪,0架战机,6艘战列舰,8艘重型巡洋舰,10艘巡洋舰,艘潜艇,台机床和辆汽车作为协约国战利品;三是由协约国军队占领莱茵河左岸,占领军的给养由德国负担;四是德国放弃布列斯特条约和布加勒斯特条约;五是东非的德军要立即投降;六是被德军俘获的英法等国军人要释放回国,但德军战俘要继续拘留;七是协约国将继续保持对德国的封锁。
这可以说是巴黎和会的序曲。条件很苛刻,但德国只能无奈接受。
会场
规模空前的国际会议-巴黎和会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们齐聚巴黎,一共有27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希腊、危地马拉、中国、泰国、海地、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利比里亚、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和塞尔维亚。各种会议代表非正式代表、陪同人员及各种服务人员多达人。
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著名的凡尔赛宫正式开幕。法国所以把会址选在这里,是有目的的。一是想向各国展现法国文化。凡尔赛宫在巴黎的西南方。原来是乡村地区,后来,国王路易十三开始在这里建了个大花园,类似于中国的圆明园,作为皇家的后花园。整个凡尔赛宫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万平方米。整体布局以东西为轴,南北对称。在大约3公里的中心线上,有很多奢华的雕像、建筑和喷泉。建筑内部全用大理石铺成,十分的富丽堂皇。二是为了羞辱德国。普法战争中,普鲁士战胜了法国。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就在凡尔赛宫加冕,称德意志皇帝,德国统一的标志就是在这里见证。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还赔了德国50亿法郎。现在德国战败了,法国打了翻身仗,所以选择了这个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凡尔赛宫
东道主的算盘
为了彻底削弱德国的实力,法国还十分强硬的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要求在德国东边建立一个包括波兹南和但泽在内的强大波兰,德国将被分成东西两部分。理由也很充分,让波兰对付来自俄国的赤色政权威胁;二是尽力让德国人多赔款,要求德国必须赔偿亿—亿金马克的战争损失,这简直是要把所有德国人榨干;三是彻底消灭德国的军事力量,特别是要限制德国的陆军数量和军火生产能力。
法国的三项要求,基本上都在遭到了英美两国的反对。英国认为,按照法国的计划,建立新的波兰,就意味着法国在欧洲地位的加强,想当年拿破仑也是这样做的,英国并不希望法国一家独大,因而英国不赞成法国的主张。美国也不想利用德的赔款来加强法国的力量,特别是美国更担心法国的过分要求会打死德国的经济,毕竟美国有很多德国人、也有很多同德国的贸易往来。美国希望赔款不能太多,只能由参加战争的这一代人负担,不要牵连到下一代德国人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美国主张建立特别委员会研究确定具体的数额。
对于限制德国军事实力的问题,英美同法国的目标也不一致。英法的主要目的是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而对陆军则主张放任发展,给德国保留一支为未来共同打击苏联必须的力量。
会议内容--德国太惨了
凡尔赛和约总共15部分、条。大体内容主要是:一是剥夺德国的全部殖民地,划走了德国的大批领土,德国失去了最主要的重工业区,失去了12.5%的领土、10%的人口、60%的铁矿和煤矿,以及大部分的海外资产、商船队和海军舰船;二是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解散了参谋部,废除了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准超过10万人,海军不准超过1.5万人,不准拥有驱逐舰以上的舰艇和潜艇,不许建立空军,不准拥有飞机、坦克和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三是战争赔款,后来战胜国建立了赔款专门委员会,核定为亿金马克。
会议结果让矛盾更加突出
第一,在德国问题上,凡尔赛和约一方面对德进行了全面的掠夺,规定了一系列的苛刻条件,使德国人民感到遭受了不公平待遇,受到了不应有的屈辱和惩罚,因而一心一意想翻案复仇。第二,并没有规定根除德国军国主义的条款,为德国重整军备敞开了大门,提供了条件。其次,巴黎和会使各战胜国之间的关系趋向复杂。第三,美、英、法通过巴黎和会捞到了较多好处,但意大利的掠夺欲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特别是对其在巴尔干和地中海地区受到英法排挤极为不满,从而埋下了彼此仇恨的种子。第四,由于日本势力的扩张,美日在远东地区的冲突也开始发展。第五,巴黎和会不仅将苏维埃俄国排除在外,而且蓄意祸水东引,制造德俄矛盾。这就为英、法尔后对德的绥靖政策打下了基础。巴黎和会虽然播下了战争种子,但这个种子能否发芽还要看是否有合适的国际条件,而年爆发的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二战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j/1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