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书导读:年,作家三毛出生。这里收集了她说过的最美的九句话,关于读书、关于感情、关于朋友.....
到今天,三毛离开这个世界6年了。
她以流浪的方式名世,又以决绝的姿态告别。
三毛出生在重庆,后迁居台湾、留学西班牙,年与荷西结婚,定居西属撒哈拉。年,荷西意外去世。年1月4日,三毛去世。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三毛算不上美女,高挑的身子,披着长发,携着书卷和笔在世界各地流浪。
她孤独浪漫真实细腻
她随性自由洒脱执着
她的作品或许没有那么惊世骇俗,但她的字里行间里有爱,有静悄悄地流淌着的爱意和温暖。
━━━━━━━━━━━━━
诗和远方
━━━━━━━━━━━━━
━━━━━━━━━━━━━
有一种爱情叫三毛与荷西
━━━━━━━━━━━━━
这一生,你能否有幸,像三毛一样遇到一个愿意一生陪你尽疯狂的人。这一生,你又能否有幸,与那个愿意陪你疯狂的人相守到老。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殇。
9月30日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了。但有一个叫三毛的女子在这一天却永远失去了她心爱的男人。
三毛说,不管她这辈子爱过多少男人,她与荷西在一起的时候,她觉得彼此是相互唯一的人。荷西死后,三毛一度陷入抑郁,觉得生命都失去了意义。后来,她回忆起那些快乐的过往,便把他们的故事写成了书。《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等书都记满了和荷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字字含情,句句戳心。而这段爱与痛的传奇故事,随着三毛“流浪文学”的流行,羡煞了太多读者……
等六年过去了我就娶你!
“Echo,你再等我六年,我读大学四年,服兵役两年,等六年过去了,我就娶你,好吗?”
年,年仅4岁的三毛孤身前往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求学。那年的圣诞节夜晚,她在朋友家邂逅了未来的丈夫——荷西。那时,荷西尚在念高三。看着这个英俊可爱的小弟弟,三毛笑了,她回答道:“好啊,既然这样,我们就疏远一点,不要常常见面好了。”于是,荷西笑逐颜开地跑了,他手里拿着一顶从未戴过的法国礼帽,倒退着跑,一边跑一边开心地挥手:“Echo,再见。”
那次分别以后,两人信守承诺,再也没有联系过。
三毛后来回忆说:“他是一个难得而且与我真诚、真心相爱的人,我几乎忍不住要狂喊他的名字,叫他回来。”
爱她,就和她一起去她最爱的地方!
“你真的坚持要去沙漠?”“认识那么久了,你总是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我服完兵役了,你又要单独走,什么时候才可以跟你在一起?”
面对三毛坚持要去认识沙漠的愿望,荷西只丢下一个字“好”。接下来的日子,荷西好一阵子不知了去向,没有一点音讯。“等我给自己排好时间,预备去沙漠住一年时,除了我的父亲鼓励我之外,另外只有一个朋友,他不笑话我,也不阻止我,更不拖累我。他,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去沙漠的磷矿公司找到了事,安定下来,等我单独去非洲时好照顾我。”
如果不能分别,那就一路同行吧。为了三毛,荷西放弃了向往已久的大海和潜水,随她来到干巴巴的撒哈拉沙漠。年7月,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阿尤恩小镇登记结婚。
让最爱的人去做她最爱做的事,与最爱的人去她最爱的地方。荷西的爱,饱含着尊重、理解和成全。这在三毛,就是世间最好的爱,最厚的情。
最好的礼物是懂得她的心。
“我赶紧打开盒子,撕掉乱七八糟包着的废纸。哗!露出两个骷髅的眼睛来,我将这个意外的礼物用力拉出来,再一看,原来是一副骆驼的头骨……我太兴奋了,这个东西真是送到我心里去了。”
就在去小镇的法院公证结婚之前,荷西手捧一个纸盒子送到三毛面前。当三毛打开盒子时,才发现那不是花束,而是一个完整的骆驼头骨。这可真是一份意外的、豪华的结婚礼物。荷西他几乎跑遍整个撒哈拉沙漠,最终在滚烫的沙子里找到这副完整的骆驼头骨。对于骆驼头骨,三毛喜欢极了,她把它放到书架上当作宝贝一样珍藏。
三毛与荷西
在与荷西的结合中,三毛是幸福的,因为荷西能够完全的懂她。就像三毛在《结婚记》里的一句话所说:“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理所当然。”所以,三毛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与心爱的女人一起去拥抱生活!
“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再娶我吗?”“不,我不要。如果有来生,我要活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你也是这么想的,不是吗?”“还真是这么想的。既然下辈子不能在一起了,好好珍惜这辈子吧!”
两个人在沙漠阿雍白手起家,一起去拥抱生活里一切细碎的被他们绘出色彩的小事。最有趣的比如三毛和荷西吃第一道菜“粉丝煮鸡汤”的情节。因为荷西对中国食材的陌生,当吃到粉丝的时候他问三毛这是不是中国的细面。
三毛回答他:“这是‘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换米酒喝。”而在第二次三毛把粉丝换了一种做法,做成了“蚂蚁上树”时,荷西依然不知道这么好吃的东西是什么,而三毛告诉他,“是被中国人加工后变得白白软软的,荷西用来钓鱼的尼龙线。”这是最贴近生活的平常,有时候你也会觉得三毛说话有些天马行空,但其中也有说不出的气氛和情调,并不觉着沙漠的苦累。
生活赋之刀戈,荷西与三毛却回之以蜜糖。比起所处的环境,他们的婚姻生活真的是很有意思。正如三毛自己所说:“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说话自然心血来潮随我高兴。”即使在贫瘠的沙漠里,也能与心爱的女人一起拥抱生活。
年,在一次潜水中,荷西意外丧生,三毛把荷西安葬在他们经常去散步的墓园里。在埋葬了爱人之后,三毛写下这样的话:“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荷西的突然辞世,给三毛带来无限的打击,这种沉痛深深地透进三毛的灵魂里。爱人已去,流浪便再也没有意义。在父母的扶持之下,三毛回到台湾定居,结束了长达14年的异乡生活。
自从荷西走了之后,这个世界上恐怕不会有第二个男人像他一样,与三毛如此合拍了吗?
有一种爱情叫三毛与荷西。
━━━━━━━━━━━━━
藏在遗书中的迷恋
━━━━━━━━━━━━━
年,三毛自缢身亡。她那么一个乐观开朗、自信洒脱的女子为何会自杀?传言有很多,有说她病入膏肓才绝望弃世的,也有说因为王洛宾拒绝了她的求爱而自杀,还有说因为她最看重的、自己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没有摘得最佳编剧桂冠而失望离世……
第一种说法后来由她家人证实并不正确,因为当时的三毛只是刚做完一个小手术,且手术很成功。而当三毛年去西安会见王洛宾时,王洛宾已经是一位77岁的老人,三毛也已经47岁了。三毛对王洛宾的爱可能更像是一位艺术家对另一位老艺术家的致敬,而不是世俗意义上的爱情,三毛因为这个而自杀实在不能让人信服。而无缘最佳编剧对于热爱写作的她的打击应该是挺大的,但也不至于致命。
直到年,自由探险家眭澔平首度公开了三毛的遗书,才真相大白:三毛的自杀源于对爱情的绝望。
眭澔平是三毛生前的男闺密,也是台大历史系的高才生、台湾主持界的大咖。他游历过近两百个国家,还是个儒雅的帅哥。三毛看上他,一点儿也不奇怪。
三毛的遗书夹在她送给眭澔平的书——《滚滚红尘》中,那是三毛生前最看重的一本书。遗憾的是,眭澔平当时并没有及时翻看,等他发现的时候,悲剧已经发生了。
遗书中写道:“小熊,我走了,这一回是真的……这次我带了白色的那只小熊去了,为了亲他,我已经许久不肯擦一点点口红,可是他还是被我亲得有点灰扑扑的……如果我不回来了要记住,小熊,我曾经巴不得巴不得,你不要松掉我衣袖,在一个夜雨敲窗的晚上。好,同志,我要走了。欢迎你回台湾来。爱人三毛。”
这份遗书透露着三毛当时的孤独和决绝。三毛的姐姐说,自荷西(三毛的老公,年意外身故)走了之后,三毛的心就已经死了,三毛曾伤心欲绝地说:“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
但她终究是寂寞的。所以她后来爱上了眭澔平。她的遗书中隐匿了一份真心:那只小熊是眭澔平送给三毛的,她很喜欢,也十分爱惜,只有在心情很差的时候才会亲吻小熊,而颜色如此白的小熊还是被亲得灰扑扑的。可见三毛那段时间的心情一直很不好,可能有抑郁症倾向。
只是,三毛的这最后一段感情实在隐藏得太好了,以至于没有绯闻。按三毛那种什么都说的个性,一般都是“我有一段情呀,唱给诸公听”,为什么单单这次,她没有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呢?她说,自己在竭力克制,因为他们都是公众人物。
但实际上,问题可能出在男方。三毛比眭澔平大了整整17岁,在三毛已是半老徐娘、容颜如盛开过的花瓣一瓣一瓣凋零的时候,他正“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然心意相通、爱上伊人,但这种年龄上的差距、世人的非议,也会使他驻足不前。
遗书中有一句:“我那一批三百七十五把钥匙,起码有一百把要交给谁。”眭澔平解释道,从前旅馆有很多放着钥匙的格子,他和三毛聊天时,曾说她像有间房间的阅历丰富的人,至于那个数字只是他随口编的。她听了这个比喻,很高兴,说她和荷西沟通了00多把钥匙,但因荷西不会中文,要谈到《石头记》、唐宋八大家,起码得剩下把钥匙无法沟通——还好她遇到了眭澔平,两人都热爱探险,又都热爱文学,她要把余下房间的钥匙交给他。
然而,情太重,他不敢接,说要去英国读书,所以,“那一百个箱子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分享和沟通”。
三毛生前密友、台湾旅行家眭澔平
她遇到他的时候,人是对了,可惜时间不对,“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因为志同道合,因为彼此相知,所以她视他为“同志”,而她是他的“爱人”。
那时,她正在抑郁的情绪里拼命挣扎,想迫切地爱一场来作为对抗孤独的救命稻草。她一直是这样的女子,爱了一场又一场,只为找一个爱她、宠她的人抵御她内心深处的悲观,正如荷西曾经做过的那样。可惜眭澔平不是荷西。眭澔平不敢承担这份沉重的爱,他以读书的名义,想逃得越远越好。
于是,三毛绝望了。在那个夜雨敲窗的晚上,他松掉她的衣袖时,她就决定走了,再也不回头。走之前,她曾打过电话给他,可他不在台湾,她便独自走了。
三毛的离开给了眭澔平很大的震动,他买下三毛的房子和遗物,开始游走于世界各地,以三毛曾经热爱的生活方式度过自己的余生。可是,今日的悔恨,能抵得过当初的薄情吗?
得知三毛的死讯后,大洋彼岸的张爱玲淡淡说了一句:“她怎么就死了呢?”有些惋惜,也有点儿觉得不值。她们完全是两类人,三毛虽以张爱玲为原形写出了《滚滚红尘》,但电影里的爱情是三毛的,绝不是张爱玲的。张爱玲对人世看得太透,不会自杀;三毛则因看不破红尘而最终自杀。
单从三毛的文字里看不出这个。在她的文章中,她是开朗、外向、活泼和美丽的,人见人爱。她对自己的外貌也相当有自信,曾多次写道,在国外时有金发碧眼的帅哥对她一见钟情。但实际上,这只是表象,三毛实际上是个具有表演型性格的人,文字里的虚幻与真实隔着不可抵达的距离,这也使她走不出自己营造的剧情。
这其实也很正常,作家写作往往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三毛的文字沾着阳光雨露,她的内心却一直是湿漉漉的雨季,开朗的外表下隐匿着的是一颗悲观敏感的心。
之前,三毛就自杀过很多次,可以说是有自杀情结的人。第一次是休学在家期间,她感觉前途渺茫,就用刀子割了自己的动脉,血流了一地,幸亏被父母及时发现,医院抢救了过来。第二次,是德国未婚夫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吞下了很多安眠药,也被及时救活。荷西的离去也使她几度想自杀,都被家人与朋友劝住。然而最终,失恋加之抑郁症的折磨,让这次自杀成真了。
于是,她在给眭澔平的遗书中唤他的昵称——“小熊”,告诉他,自己是真的要走了……
不管对于眭澔平的感情是否真实,三毛对于爱情“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因为爱你。”
转自网络,整理编辑无书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白癫风的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jj/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