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千岛人物今天介绍你认识三毛的爷爷那


人物简介

陈宗绪(~)定海小沙人,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祖父。曾在南京创设泰隆公司,经销美孚煤油及祥泰木料,并在安徽全省分设10余家支店。

陈宗绪,何许人也?他是已故台湾女作家三毛的祖父。60多年前,陈宗绪曾居住在定海鳌山下的施家河头,城里人称他为“小番薯”。

陈宗绪为何叫“小番薯”?这得追溯陈家历史。陈宗绪祖籍定海小沙乡。小沙乡地处定海城西厢。在不通汽车的年代里,从小沙到定海城须翻越大寺岭、小寺岭、雷草岭、长春岭、新蛇岭五道山岭,即使壮汉速行,来去也得花3个小时,因而小沙人自嘲住在定海的“西伯利亚”。

陈宗绪和哥哥宗信虽同为一母所生,体质、秉性迥异。哥哥又高又大,弟弟又矮又瘦。陈家少田地、食不果腹,幼时,兄弟俩常背着竹篓,手执牛粪扒在地里拾番薯菽(收获后遗留在地里的小番薯)。兄弟俩像结在一根藤上的两个大、小番薯,乡亲们亲昵地给他们起了个“大番薯”、“小番薯”的绰号。

陈宗绪11岁入学读书,一天到晚除学文化外,还要跟父亲学农活。农家靠力气吃饭,陈宗绪十二三岁时,哥哥已长成小伙子,力壮如牛,肩挑两箩番薯健步如飞,而他身小气力薄,不会干农活,常遭父亲白眼。陈宗绪觉得守在这个偏僻山村的贫苦农家,永无出头之日,14岁那年,他下决心离乡背井外出闯荡。

文钱创业

关于他的创业史,在小沙民间有很多版本,但基调是一致的——陈宗绪出身贫寒,少年外出打工,后发大财,经营水泥。其实陈宗绪在年编修的《陈氏永春堂宗谱》中详细自述了发迹经过。

陈宗绪出外谋生,父母给他文钱、旧棉被一条和几套棉夹衣、单衣、鞋帽,随堂兄宗大搭长白帆船至上海,暂住宗大哥哥宗春家。

宗春空手来沪发展,靠租地种菜养猪度日,陈宗绪就帮他倒泔水、割猪草、喂猪食,非常辛苦。过了一年,宗春介绍他去信班船工作,除烧饭外还要摇船拉纤,日以继夜,不得空闲,且生命安全无保障,工作7个月,竟落水三四次险遭灭顶。后经人介绍,他到洋人家当佣人烧饭,每月工资1元。

17岁时,他到英国商船当“西崽”,辗转地中海、红海、印度洋,狂风恶浪,船身颠簸不堪,陈宗绪晕船呕吐,无人照料,无米饭下肚,所食只有咸牛肉、硬饼干和冷水,还要受外国船员欺负,艰辛的远洋海员生活让他终生难忘。

海员营生,薪金颇高,日积月累积蓄了一笔可观资金,他33岁便弃航登陆,在南京与人合资经营泰昌兴百货商店,兼营建筑业。人地两疏,受人欺凌,但陈宗绪不畏强权,打赢官司,从此无人再敢欺侮他。辛亥革命期间,陈宗绪关闭了泰昌兴,后来又在南京与人合资创设泰隆公司,经销美孚煤油及祥泰木料,并在安徽全省分设10余家支店。

正在事业兴旺之时,辛亥革命政权被袁世凯篡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独裁,列强争相瓜分中国。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泰隆公司损失惨重,于民国2年关闭。民国6年,袁世凯下台,陈宗绪将洋灰从天津运到南京,做了江南五省的代理,同时做木材、五金、冰厂以及美孚煤油买卖。

晚年返回定海

为了运输上的方便,陈宗绪在南京下关长江边建造了仓库和码头,又买下大片土地,盖起了五六十幢(一说98幢)二层楼的房屋,形成一条一条街弄。小沙老人回忆说,陈宗绪曾运来启新洋灰造屋、做坟、修宗祠。此水泥青色,用腰形木桶盛装,外面由铅皮密封包装,启封后,需在几小时内用完,非常牢固。

陈宗绪发迹后,于民国10年(年)在陈家村小山头南麓建造了一座住宅。此宅坐西朝东,有五开间二进,后进屋送给哥哥居住。

正院,宽屋檐,玻璃门窗,南北厢房各两间,水泥道地。大墙门朝南,有三道:第一道木格门,第二道木门,第三道玻璃门,平时出入小墙门,春节拜岁时才开大墙门。在穷乡僻壤的陈家村,陈宅当属首屈一指的大屋。他又在小沙购置了大量土地,委托其兄代管,在“舟山轮”上也有投资。

民国18年(年)陈宗绪花1万银元,造了一座豪坟。豪坟座落在小沙霓桥头,背北面南,占田10余亩,溪流环绕、峻岭苍翠,风景幽雅,建筑宏伟。豪坟做工非常考究:墓碑雕饰戏文名,墓前设拜台、石凉亭;围墙三重,洋式大门,皆用水泥浇筑,坚如碉堡,堪称舟山坟茔之一绝。寿坟落成之日,陈宗绪自是得意,择黄道吉日大庆,亲自分送寿坟馒头,乡邻不分男女老幼人人有份。

陈宗绪的原配夫人系干石览桥头周氏,生有二子三女,子嗣业、嗣庆,即三毛伯伯与父亲。日军侵华后,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火药味越来越浓,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在劫难逃。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约于年,陈宗绪携小老婆范氏回小沙故里,发妻周氏与儿子逃往重庆。范氏苏州人,是陈宗绪花大洋从南京妓院买来的青楼女子。她年轻漂亮,会弹琴唱戏,也会吸大烟、搓麻将,就是不会干活,进入老年的陈宗绪需人服侍,渐渐对她失去信心。

是时,舟山还处于世外桃源,陈宗绪购置了城内鳌山下野猫弄施家一进楼屋,又在屋旁建造了一座3层楼水泥洋房小院,雇了一个年轻长白女子阿玉当保姆,独自住在野猫弄的小院里颐养天年。他每天吃素念佛,在它山庙设常平坛,拜菩萨、扶乩求签,祈求国泰民安,还与未曾明媒正娶的保姆阿玉生下一子,名嗣贤,号正元。

落叶归根

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见人就杀,见房就烧,奸淫掳掠无所不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陈宗绪建在南京的楼屋全被焚毁,一生心血化为灰烬。陈宗绪得知此消息,心痛不已。

日军侵占定海,陈宗绪如惊弓之鸟,赶紧将所购建的野猫弄房屋低价出售他人。年10月21日,陈宗绪卒于施家旧楼里,灵柩厝于定海体仁局,后厝于他生前建造的豪坟,以等待抗战期间在重庆病逝的发妻灵柩运到定海,一并进圹。可是因时局变故,儿子汉清、嗣庆都去了台湾,亲人们的这一愿望始终未能实现。范氏先于丈夫亡故,阿玉患有肺结核,后于陈宗绪半年去世,她们的墓建在豪坟附近。

年破“四旧”,坟墓被列为封建迷信之物,必须破除,再则坟墓利用价值较高:墓内埋有金银珠宝;棺材板可作大食堂饭蒸、燃料;坟砖可建小高炉。破除了迷信思想的人们,不怕妖魔鬼怪,在现实利益驱动下,一场大挖坟墓运动燃遍海岛,陈宗绪豪坟、棺材成为小沙人眼中最醒目的目标。

陈宗绪入殓于黑色柏树棺材中,因入殓时尸体已变质,棺内铺垫了很多石灰,被挖出时,尸体保存完好。按当时的“革命”处理,由亲人拾骨入殓于土。参与挖坟的大队书记大发善心说:“公公好歹也是陈家人,我们不要为难他。”

于是又将尸体装进棺材。在上海养外甥的侄媳方金兰(陈宗绪哥哥的儿媳,健在的百岁老人,三毛来定海时去看望了她,称她为“大伯母”)闻讯赶来定海处理,将叔公的灵柩做成草夹坟,后将尸体埋于土中了。这是陈宗绪生前始料不及的。

陈宗绪豪坟阳光充足,三重围墙似迷宫,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乞丐的躲风避雨处。平坦宽阔的坟道地也成生产队的会场,“文革”时还在这里开过批斗会,城里的教师也赶来开会。10多年前,医院,后又盖起乡政府大厦。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陈宗绪在小沙留下好口碑,上了年纪的乡民都说“小番薯”公公诚信、忠厚、开明,他为小沙人做过不少好事。他发迹后,修缮了陈氏宗祠,到宁波认祖重修宗谱,在灾害之年运来碎米、高粱、棉布救济穷人。他在宗祠里办过振民小学,贫困儿童免费入学,现60岁以上的村民都在振民小学念过书。陈宗绪为《定海县志》的编纂捐了资,医院捐助基金元,生前任沪商会会董、同乡会会董、四明公所董事等职,晚年返回定海,曾任定海救济院院长,体仁局董事等职。他在小沙人心中的形象如同定海人心中的朱葆三、刘鸿生。

“小番薯”公公的两个儿子均毕业于高等学府。陈汉清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学系得“文学士”衔,后再读东吴大学法学院和上海法学院,得学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司法刑政部法官,以后转为执业律师。陈汉清还任旅京(南京)及旅渝宁波同乡会、台北舟山同乡会理事长、南京四明公所董事长、南京市商会监事、重庆及南京律师公会理事、全国水泥公会理事及干事等职。

三毛之父陈嗣庆毕业于东吴大学、复旦大学法律系,也从业律师。上海解放前夕,他们都去了台湾。

陈宗绪长女福梅嫁与马岙唐家。次女松英参加革命,解放后在上海派出所工作。松英的女儿曾任武汉长江日报编辑,外甥女当记者,年4月三毛来定祭祖,她事先来定海抢新闻。三女国英去了台湾。

阿玉所生之子陈正元9岁成为孤儿,其母临终委托裁缝周春生(陈宗绪原配夫人侄子,干(石览)人,但长住小沙)抚养。土改时,陈正元分得1间房屋,到煤矿打过工,年由其姨母带去香港,最后在台湾三姐国英的帮助下读书,求业,现为澳大利亚公民,工程师,面貌极像父亲陈宗绪。妻子澳大利亚人,生一子一女,都己长大成人。年春节,69岁的陈正元带着妻儿到家乡小沙寻根认祖,受到当地政府和亲属的热情接待。

年,陈宅辟为“三毛祖居”,并列为定海区文物保护单位,而且重建陈宗绪坟墓。“小番薯”公公若九泉有知,应感欣慰。

来源:舟商杂志

作者:李仁娟

赞赏

长按







































白颠风是怎么引起的
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jj/11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