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干货世界能源格局走势分析下澎湃


北京中医院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
                            

原文刊载于年6月8日

在上周的文章中,通过对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分析,以及对能源需求的预测,得出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的结论。本周,我们将继续从能源供应结构的调整、能源贸易重心的转移和能源价格的波动等方面对世界能源格局走势进行剖析。

一、能源供应更趋多极化、多元化

随着页岩油、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兴起,能源供应日趋多极化、多元化。在过去的10年里,石油、天然气供应分别以年均1.1%、2.4%的速度增长,到年,全球石油、天然气供应量分别达到91.7百万桶/日、3.5万亿立方米。中东作为老牌的石油生产地区,从-年,石油供应量虽时有波动,但整体上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年石油供应量达到30.1百万桶/日,占石油供应总量的33%左右,并且近几年来这一比重基本维持不变,目前中东地区仍然是全球石油供应最主要的来源。

然而,受益于页岩气革命,美国、加拿大、巴西和委内瑞拉等美洲国家丰富的油气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根据BP统计数据,在年石油剩余可探明储量中,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占到世界的33.4%,为中东剩余可探明储量的70.6%,美洲的石油(包括原油、页岩油、液化天然气等)供应由年的21.0百万桶/日增加到年的27.4百万桶/日,年均增加64万桶/日,增长潜力巨大。若美洲的石油供应继续以年均2.7%的速度增长下去,它将在年左右超过中东成为最大的石油供应区。同样得益于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年美国以.0亿立方米的产量首次超过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并以4.7%的速度持续增长,年年产量已超过俄罗斯约亿立方米。

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开发日趋成熟和壮大,美洲地区有望成为“第二个中东”。从发展速度看,美国尤其令人瞩目。年美国的石油日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2.7百万桶,与10年前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测算,年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下降到了24.0%,而在年,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还高达60.3%,美国很有可能在年以后成为石油的净出口国,而据BP的保守预测,美国也将在年成为石油的净出口国。以上表明,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将成为可能。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以年剩余可探明储量计,加拿大的石油储量为.9亿桶,占世界总探明储量的10.1%,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其中以油砂资源最为丰富,目前世界上所探明的油砂资源中,约95%集中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依托油砂等非常规油气和大面积陆上及海域的常规油气,加拿大可能成为新的能源超级大国,据IEA预测数据,到年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将达到30-60百万桶/日。美洲能源的高地崛起,进一步加强了能源供应的多极化趋势。

从能源供应结构看,受碳排放政策日趋严格和能源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影响,天然气的供应进入黄金时代,可再生能源的地位持续上升,能源供应持续向更为高效、清洁的多元化方向发展。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气源,在全球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约占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随着水力压裂技术和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及推广,天然气供应的增量几乎可以平均地分为常规气源和页岩气。常规气源的增量大部分来自非经合组织,以中东、中国和俄罗斯增长显著;页岩气在总产量中的比重由年略大于10%上升到年接近25%,未来10年内几乎所有页岩气产出的增长都源于美国,而到年,中国将成为对页岩气产量增加贡献最大的国家,每日产量达到3.7亿立方米左右。天然气的供应由“分布式”取代了“集中式”,缓解了制约天然气发展的一大问题——远距离输送,未来天然气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还会不断提升。

可再生能源作为一种更加清洁的能源,在能源供应多元化发展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发电领域。根据彭博新能源经济研究组(BNEF)调查结果显示:年G20成员发电量的8%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不包括传统的水力发电),相较于年的4.6%已有大幅增长;目前已有7个G20成员通过可再生能源为自身提供超过10%的用电量,而在年仅有3个;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最高,达到36%;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增长最快,由年的6%上升到年的24%。尽管未来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的趋势是明确的,但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间歇性这一自然条件的限制,进一步的发展对电力的储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国政府也需加大投资到发电厂的建设当中,而技术、政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同机构对可再生能源未来发展程度的预测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IEA的预测较为乐观,认为到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包括水力)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一半,它在全球发电总量中的占比将增加至31%,成为电力行业最主要的燃料。此外,欧盟将继续引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但是到年,中国将成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幅最大的国家,超过欧盟和美国之和。综上所述,能源供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二、能源贸易重心从大西洋盆地向亚太转移

随着能源供需格局的改变,世界能源贸易重心将从大西洋盆地向亚太地区转移。全球能源贸易尤其是石油贸易一直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的趋势,过去石油的供应高度依赖中东、南美和俄罗斯等地,而石油需求主要来源于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地区。由于石油资源分布的不均导致全球石油供需双方存在明显的错位,逐渐形成了北美、欧洲和亚太这三大石油贸易区。

未来,随着北美地区能源自给程度上升、欧洲油气进口触顶,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推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世界能源贸易中心将转向亚太地区。根据BP的统计数据,年美国和欧洲的石油进口量为23.0百万桶/日,较年减少了3.9百万桶/日,占石油贸易总量的比重由年的51.5%下降到年的37.6%;亚太地区的石油进口占比逐年上升,到年达到49.0%,超过了美国和欧洲之和。当前,仅中国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就已经达到12.6百万桶/日,超过美国9.4百万桶/日的进口量,直逼欧洲的13.6百万桶/日。据IEA预测,到年,亚洲将成为全球石油贸易中心。

分地区来看,北美逐步向石油出口区转变,对外依存度不断降低。以美国为例,为扭转能源供应受制于中东的局面,美国一直致力于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路径。根据EIA统计数据,美国石油的净进口量由年的10.4百万桶/日降至年的4.7百万桶/日,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由52.9%降到24.0%,如前文所述,美国将在年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天然气的净进口量由年的.8亿立方米降至年的.6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由15.2%降至3.4%。年美国天然气产出量达到.8亿立方米,仅仅略低于同期.7亿立方米的消费量。

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天然气将实现自给自足并有富余的供应出口。在提升能源自给率的同时,美国还将加拿大、墨西哥等周边国家发展成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国,对地缘政治复杂、地区冲突不断的中东及非洲等地区的石油依赖明显降低。据BP统计数据,年美国从加拿大净进口石油量高达2.8百万桶/日,同年从中东地区的石油净进口量只有1.5百万桶/日左右,与年相比下降了一半左右。美国的石油自给及周边国家的供应已占到消费总量的80%以上,逐渐退出全球能源贸易的中心。

为满足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亚洲将成长为新的全球能源贸易中心,中国和印度或将分别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和煤炭进口国。与北美地区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下降不同,亚洲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显著提升,据BP预测,到年亚洲占区域间净进口的比重接近80%,并且超过40%的一次能源需求将依赖于进口,基本贡献了全部新增能源贸易量。

具体以中国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由年的5.8百万桶/日增加至年的7.4百万桶/日,年均增加32万桶/日;石油出口量保持平稳,在每日80万桶上下波动;石油净进口量持续增加,由年的5.1百万桶/日增加至年的6.6百万桶/日,年均增速5.3%。由于石油净进口增速高于日均石油消费4.5%的增速,石油对外依存度连续十年上升,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升至60.3%,较年上升4.8个百分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预测,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8%左右。

目前来看,中东地区仍是中国石油进口的最大供给方,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50%左右。其中,沙特阿拉伯曾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但是从年10月开始,中国就逐渐减少对沙特阿拉伯原油的进口量,转而大幅增加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年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42.4百万吨。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年5月,俄罗斯开始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总而言之,未来亚洲将变成中东、南美、俄罗斯等地区竞相争夺的能源输出市场。

三、能源价格将逐步回升

在能源价格中,油价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一方面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用到的燃料和产品大多来自于石油。另一方面,煤炭的价格一直以来受到石油价格的直接影响,走势大致相同;近几年来,天然气价格似乎已经摆脱了随油价而波动的趋势(如图4所示),然而与石油不同,天然气尚未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市场,北美、欧洲和亚太这三大天然气市场气价形成机制不同,导致价格存在明显的差异(图中采用的是北美HenryHub天然气现货价格,远低于亚洲LNG市场价格)。

图-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价格走势

注:原油(石油)价格为DatedBrent、WestTexasIntermediate和theDubaiFate三个现货价格的简单平均。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106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