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波斯湾璀璨的明珠,盛产珍珠的岛国,享有海


波斯湾璀璨的明珠,盛产珍珠的岛国,享有海湾珍珠美誉

大家好,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巴林群岛。乘飞机前往巴林,当飞机在波斯湾上空盘旋时,你向下俯瞰,就会看到一座座小岛漂浮在万顷碧波中,闪动着柔和妩媚的乳白色,就像一颗颗珍珠在熠熠生辉,“海湾珍珠”的美誉便由此而来。谁都知道巴林是依靠石油富起来的,或许会以为把巴林岛比作珍珠那只是惊羡于它的华贵,实际上,它在历史上曾是海湾地区最有名的珍珠采集和贸易中心,那时候全世界最知名的珠宝商每年都云集巴林,称它珍珠王国名副其实。虽然近年来由于人工养殖珍珠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巴林的天然珍珠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排挤,但巴林的珍珠质量仍然是举世无双的。

天然的好珍珠来自天然的好贝母,贝母对海底的地质构造、气候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对水质要求更高。而在这些自然条件方面,巴林岛都很优异。“巴林”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是“两个海”,其中一个海是常见的咸水海,另一个海是罕见的淡水海。甜淡而清澈的阿拉伯河水流进波斯湾后,在咸水的包围中形成了一大块淡水区域,构成了海中有海的奇特景观。咸水海颜色深,淡水海颜色浅,这两种颜色的对比营造出美妙的海面景色,而两种水的交融则孕育出了勃勃的生机。巴林”在阿拉伯语中又指从海底深处奔涌出的鲜活之泉,巴林人常用竹管从近海的海底涌泉中汲取淡水,来补充岛上的淡水资源。

如此丰富而甘甜的地下水养育出了巴林独有的贝母,从而使巴林珍珠名列世界顶级珍珠之列。在发现石油之前,巴林的采珠业十分发达,最盛时拥有采珠船艘。在上世纪早期,海湾地区约有4万人从事珍珠采集,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巴林人。珍珠采集有两个主要季节,一个是从4月到6月,这个时候水温比较低,珍珠的产量不是很多,称为“冷采”;另一个是从6月到10月,这个时候正值珍珠生产的旺季,称为“大采”。采珠船出海的时候,称为“开海”。到了“开海”那一天,巴林岛上热闹非凡,几百艘采珠船依次排开,船上酋长的旗帜迎风飘扬,激越昂扬的鼓声壮起了出海者的豪气。

全岛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聚集在沙滩上,口中虔诚地朗诵着《古兰经》,祈求真主保佑他们的亲人多采珍珠,平安归来。忽听一声开船令下,采珠船列队出发,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而海滩上的人群却久久没有散去。珍珠是海洋的恩赐,巴林人对它们有着深深的热爱,他们给各种不同尺寸、等级及色彩的珍珠都取了独特的名字;采珠业是巴林的传统行业,巴林人对它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巴林的传统不止一个采珠业,这个小国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岛上就已经出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国家组织狄尔蒙国。巴林本身没有留下史书,但阿拉伯各国的古籍不止一次提到天堂般的狄尔蒙岛”。

岛上泉水丰沛,绿洲葱茏,浅海滩盛产珍珠蚌,吸引了很多大陆居民来岛定居。巴林岛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兴衰。公元4世纪时,波斯王国不断进攻巴林,最后登陆破城,几乎将岛上的阿拉伯人斩尽杀绝,城市被夷平,水井被堵死,树木被砍尽,巴林岛成了“鬼岛”。公元10世纪以后,巴林进入历史上最强大和繁荣的时期。公元年,巴林国向麦加进军,连著名的克尔白“玄石”也被当成战利品抢了回来。公元10世纪时,阿拉伯哈里发讨伐巴林,屠杀“邪教徒”(非穆斯林),岛上的所有城镇一律被摧毁,果园和棕榈林全都被放火烧光。正是这漫卷时空的历史风云,给小小的巴林岛留下了数不清的历史遗迹。

在巴林岛北岸的巴尔巴尔地区,有一座建于公元前年的庙宇遗址,石料砌成的大门和大型祭坛,都证明着它当初规模十分宏大。麦纳麦市郊耸立着一座哈米斯市场清真寺,建于公元年,考古学家在它的下边发现了伊斯兰教传播前古建筑的残垣断壁及古墓。巴林岛的北岸有一个古港口遗址,这里发掘出来的住宅、公共设施等遗迹,生动地记录了巴林岛上大约从公元前年到16世纪这段时间的文明变迁。巴林岛的地下还掩埋着两座城市的遗址,城墙基础厚约4米,它们同著名的巴比伦城一样古老。巴林岛上最壮观的历史遗迹在岛的北部,这里古墓如海,绵延数十里,占地多平方千米,一座座坟丘横排竖列,蔚为奇观。

由于年代久远,前人之墓被泥沙埋没,后人复葬其上,一层叠一层,成为山丘模样,最高达10米,比三层楼还高从飞机上俯瞰,这里的墓葬群好像万千起伏的浪头,又似十万大军集结的帐篷。这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时期的冢林,巴林岛由此得名“万冢之岛”。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带的全部坟墓当在17万座以上。这些坟墓能够证明,巴林岛古时候就有过人口众多的城市,出现过灿烂的文明。古老的巴林岛上有一个同样古老的都城,它就是位于巴林岛东北角的麦纳麦。相传古代巴林岛上生活着位国王,他患有严重的择床病,换个地方就睡不着觉。

为了能休息好,他专门给自己修建了一座睡觉用的宫殿,一到睡觉的时候,不管人在什么地方,都要赶回到这座寝宫来。这个传说很有趣,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寝宫的所在地麦纳麦叫成了“寝宫”。生活在15世纪的阿拉伯旅游家伊本·白图塔到过麦纳麦,他对这座城市这样描写道:该市整洁宽敞,到处是繁花似锦的园林,绿树成荫,河曲纵横,地下水位很高,用手便可以在地下挖出水来。城内有许多椰枣园、石榴园、佛手柑园和柠檬园…”从古人的描述中不难看出,麦纳麦的地下水特别丰富,这个特点直保留到今天。来到麦纳麦郊区,你会看到一股股喷涌而出的泉水形成了片片湖泊和条条小溪,灌溉着附近的种植园。

在这里你还能看到闻名遐迩的“处女泉”,它汩汩而流,恰似一串串珍珠不断地浮出水面,滋润着周围的草绿花红。麦纳麦城的美丽在阿拉伯世界早已广泛传诵,被称为“海湾的新娘子”。这位楚楚动人的新娘如今更加美丽。整个城市一尘不染,街道两旁和空地上到处都是高大的椰枣树和棕榈树,遮天蔽日,一片葱郁,守护着一幢幢造型独特的建筑。这里的建筑多以两三层的别墅为主,偶尔也有挺拔的高楼,但座座楼宇都不重样,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形状各异的街心公园到处可见,呈现出一派热带风光。

入夜以后,你不妨到麦纳麦的金街上转一转,那里各种黄金饰品琳琅满目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成了黄金的海洋。这里所透露出来的是巴林这个岛国的富有,也让游人感受到阿拉伯人的热情好客。不管客人如何砍价,即使最终什么也不买,他们始终都是笑脸迎送。巴林是个弹丸小国,最大的巴林岛开车全岛转一圈也不过个把小时。就是这样一个小岛,每年却能迎来多万外国游客,实在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这成就主要归功于这个岛国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阳光海滩伴随着椰风树影,名胜古迹遍布国内各地。除了乌姆赛义德海滩外,巴林的所有海滩都是浅海滩,北部海岸还有不少珊瑚礁,海水清澈,景象万千。

巴林岛上的旅游设施先进而完善,东西方最新颖时尚的商品一应俱全,也是颇能吸引游人之处。除了这一切人们所能想见的、连接巴林与沙特的跨海公路大桥法赫德国王大桥也有它的一份功劳。这座大桥全长25千米,桥面由沥青和混凝土铺设而成,有上下4个汽车道,两侧还有人行道。据统计,每年通过这座大桥进入巴林的人数约为万,而经由巴林国际机场到达的人数只有万左右。巴林的西边是沙特阿拉伯,南边是卡塔尔,陆地相距只是半小时的路程。没有这座大桥,隔着波斯湾让人望岛兴叹有了这座大桥,那便是天堑变通途。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113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