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4日,一个悲伤的消息席卷而来,在医院里三毛选择自杀来终结了生命。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掉,而她讲的那些流浪往事,她的荷西,她的台北,她的撒哈拉沙漠,是属于一个时代的,在我们的记忆中从来没有改变过,至今仍有不少人,在文字里追寻着她浪迹天涯的灵魂,漂泊着。
从第一次读三毛的书,便被她的那份真诚、乐观和热情深深的打动,像是被一种沐浴着阳光的微笑感染着,更是被那种流浪的自由吸引着。我开始建议身边的朋友:当你处事不利、心情烦躁;经受挫折、丧气苦闷的时候,看看三毛的书吧,她一定让你豁然开朗,轻松自在许多。她很会开导你,她懂得你痛在何处。因为虽然三毛的人生轨迹是固定的,但她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不同的人都能从其中共鸣出不同的情绪和回忆。
三毛的作品取材非常广泛,其中不少的文章都充满了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传递出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怀。如《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具有较高的文化审美价值。而抒情的散文如《云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鸟》《背影》《似曾相识燕归来》等则风格沉郁,淡泊,显得炉火纯青,具有很高的耐读性。
看三毛的书,同样做着三毛的梦。许多人都向往着三毛的生活,然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千姿百态的,谁也不能复制谁的生活。三毛的自杀让很多人惋惜震撼,到在我看来,三毛的一生虽有不足,但总归是精彩的。
(一)自由意识里的流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三毛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自由的歌颂者。像花季闹学部分中的《拾荒者》《赤足天使》,无形中传递出的都是对自由的执著追求。初看“拾荒者”这个题目,是满满的疑惑与不解,少年时代,你可以有各种梦想,科学家梦、航天梦、医生梦……但竟然还有人的梦想是做一个拾荒者。是哪种强大力量的驱使或是这拾荒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阴谋”?带着强烈的好奇,我开始走进三毛的自由王国。
拾荒梦,是三毛小学时就有的梦想,起源于一次作文课。老师要求全班写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三毛这样这道:“我的志愿——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不料却遭到老师的严厉苛责,美其名曰为渺小的梦想指正,却是一种对梦想的扼杀。
结合三毛的一生,便会很清楚的感觉到,三毛只是在追求一种自由的生活,并于其中拾到人世间最好的东西——该有的自由与独立。不过,遗憾的是她的老师并没有理解一个小学生这值得颂扬的心性。但事实是三毛并没有因为当年老师的不解而改变内心坚强的信念,一生都在“拾荒”,而且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任何的处罚或是不解都不是放弃的理由。
自由之于三毛,就好似蓝天之于雄鹰,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毕生奋力的追求。而推及三毛的自杀,是不是也是她的一部用生命为代价谱写的自由精神与灵魂的乐章?没有人纯粹的像三毛一样,放任自己的文字,放任自己的思想,流浪,流浪,做一个浪漫自由的漂泊者。
(二)沙漠深处的爱恋
从《一个男孩的爱情》到《梦里花落知多少》,跟着三毛和荷西,在文字堆砌出的沙漠世界里,会哭,会笑,享受着这种难过与心疼。三毛像是一个超凡脱俗的高士,与时间一同行走在浩瀚的沙漠之上。“我们空空的来,空空的去,尘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过转眼成空。我们所能带走的,留下的,除了爱之外,还有什么呢?”正是三毛的这份豁达,才能够用心去享受沙漠的生活,去珍惜这世间最珍贵爱。
我相信有不少人渴望着像三毛一生中的冒险和经历,但却很少有人有勇气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去选择坚持一个单纯的梦想。想起前两年飙升豆瓣网好书榜第一的《背包十年》,之所以在当时受到一大批人的追捧,红极一时,我认为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作者小鹏做了我们很多人梦里想做但从来没做过的事。放弃工作,背起简单的行囊,脱离僵化的生活轨道,走向远方。“远方”着实是一个散发着无限迷人魅力的词汇,就像三毛的撒哈拉故事一样,也许每一步都是不可估计的,但每一步又都是鲜活的,前方或许是清风朗月、鲜花铺地,或者是干旱贫瘠、虫鸟悲鸣,只想去简单的邂逅一朵花,一个人,一处风景,一段时光。
三毛的幸福离不开荷西,离不开爱和自由。沙漠深处没有充足的物资水源,没有完备配套的生活设施,但即使是在这种称得上恶略的环境里,在沙漠里举行的简陋的婚礼上,三毛也是快乐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的爱,成了一个传说,而时光散开了它的袍子,正在拾走沙漠里的一个传说。
(三)华丽转身的离别
三毛的死,也是一种华丽的转身。这个毕生追求爱和自由的赤子,最终随爱而去,或许是始终无法接受荷西的离开。在她的世界里,无论是她与丈夫荷西在撒哈拉大沙漠里遇到的各式各样的艰难险阻,还是经历的风快趣事,或是浪漫幽默的婚礼进行曲都是那样的充满欢笑、喜乐,都是满满的幸福。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三毛的《橄榄树》,词听起来让人振奋,却也是深沉。
荷西走后,三毛的精神世界似乎已经亏空,没法想象,上天为什么会忍心这样做,可爱的、善良的三毛被深深打击,痛苦在她的文字中完全的表现了出来。她的文字不再有温暖的笑容了,代替的只是那无尽的悲伤,原本那个自由自在的三毛不复存在。她的生活已经没有了阳光,爱到了深处,便是罪孽。
这样一对可爱的人,为什么要让一个人先走呢?为什么要留下一半去忍受活着的煎熬?留三毛一人独自承担这切肤的绞痛。《哭泣的骆驼》、《梦中花落知多少》,都是用心和泪写的,透过冰冷的文字,仿佛可以看到那个日渐消瘦的三毛……爱,也时候也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长袍。
一个转身,告别的是一个时代。三毛教给我们的,如果仅仅是浪漫和自由,那她只会是浮云,她教给我们的,是在挣扎时,依旧要记得抬头,看漫天灿烂的星光!她乐观的生活态度,淡然的处事方式,都深深地撼动了我。我知道那是我希望成为的自己。记忆里,荒芜的沙漠里,一个安静的女子,在静谧的夜里,低头专心的在石头上画画……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级桑田)
桑田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云南儿童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jn/2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