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她是新疆的三毛,写出了本世纪最后的


热闹是别人的宁静是自己的

12月读书

每周跟着熹文一起阅读

年还剩下28天

这是年我们一起读过的第59本书

谨以此文致所有热爱文字的人

在陶朗加可以人为制造的快乐实在不多,数来数去就只剩下party了,我认识的朋友也就那么多,每次来的都是同一行人,我们力所能及地带上菜和酒,挤到一个屋檐下听音乐吹牛逼,美其名曰“为了友谊”,其实就是给喝酒找个热闹的借口。

“陶朗加实在太寂寞了。”很多人都这么说。

举个例子,这里比较盛大的活动是吃火锅,有个朋友从国内带来一口鸳鸯锅,于是整个城市的华人一到了快吃火锅的季节,就会三番五次地去借锅,每次举着锅回家,都会让我想起---偏僻的村子有了第一台电视的场面。

不止一个朋友想着离开陶朗加,隔三差五就会有谁走掉。这是个旅游城市,见惯了离别。有点像偏远乡下,年轻劳力都走了,只剩下孤寡老人,不同的是,这的孤寡老人太有钱了,他们可以花钱打发寂寞,年轻人就不可以了,年轻人穷也想穷在热闹里,所以他们在陶朗加的沙滩上玩上两三年,又跑去了别的地方。

我一向慢热又顺从,因此过得很知足,都快三年了也没把这寂寞品出什么坏的味道。我倒是希望自己能再寂寞点,最好又寂寞又有钱,在靠海的地方买个一室一厅,堆满书,不需要出门的时候绝对不出门,但推开阳台窗户的就看得到人间沸腾,这种热闹好,它是别人的,随时可以还回去。

很遗憾我写出的关于陶朗加的东西很少,每次短暂回国,更是觉得大家都活在热闹里,有谁会喜欢这样我这样子的生活啊。有人说我像三毛,真是心虚到极点,我该感谢自己这万年不剪的头发,让我跟三毛的气质挂上一点点关系,但有时我也想像她一样,在远离人群的“撒哈拉”,心平气和地写,把电脑的某部分内存,装上我的新西兰岁月。

上个月在北京停留的那几天,文学上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李娟”的名字---这个名字我听了无数次,感知是一种缘分,于是在赶回新西兰的前一天,在行李箱里装上她的五本书。

《阿勒泰的角落》是我读的第一本,原本不感兴趣的生活琐事,在李娟的笔下妙趣横生。这种幽默非常稀有,不是绞尽脑汁的而是天性使然,嫁接在文字上,让人读着读着,就在心底生出一片花。

李娟写的是她在新疆的故事,她写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日常生活点滴趣事,也写身为汉族她眼里的游牧文化。生存在新疆,物资是贫瘠的,生活是单调的,但有些人天性有趣,李娟在远方写着“诗”,每一个字单纯诚实,带有孩子的天真,文字从新疆传来,有关裁缝店,有关杂货铺,有关兔子,有关生活最基本的细节,带有日光充足的力量。

我真真佩服有人把日常的细节写出了乐趣,大概内心足够纯净的人才能体会到生之最简单也最艰难的快乐。很久都没有读到这么不舍得放下的书,若不是这些字,我都要忘了,我们的生活,有那多值得庆祝的欢喜。

我在知乎上找到一句话,很好地形容了李娟的文字,“看她的书,你只能想到,人和人在文字上的天赋真是天差地别。李娟对于文字的天赋就是上天赐予般的,直接,自然,平实;但其实用词完全不简单。一个个你平时完全无法想象用在一起的简单词汇,在她的手下就能挺立起来。”

一本一本读下去,像吃一盘太好吃的食物,太不舍得吃掉最后那一勺。也许有一天,我也要写一写,在这个寂寞的陶朗加,那些细小的热闹散发的热情。

--NotTheEnd--

姑娘好物:《阿勒泰的角落》

好物功效:她是新疆的三毛,梁文道说她写出了本世纪最后的散文,她却放逐自己做个“野”姑娘。她捞起的新疆日常,是旁人不懂的乐趣。

购买方式:点击阅读原文或扫“如上







































京城白癜风康复天使
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jn/31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