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文以战ldquo疫rdquo中文


每周荐书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书名:《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

推荐者:符渝老师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是“国图公开课”的第一本出版物,内容严谨而深入浅出,文字雅洁且通俗平易,阅读此书可以了解汉字科学,亦可一窥大家风采。

阿加莎·克里斯蒂在《灰马酒店》里写到:如果你不能走出房间,那么请把世界带到你的面前。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把世界带到自己面前的契机。

在被疫情笼罩的时间里,蜷缩在家成为了我们的常态,每天被各种新闻讯息轰炸着,不稳定的情绪操控了你的一天。既然这样,不如拿起书架上放置已久的书,在翻阅中找回属于自己的宁静;亦或跟着中文学院的同学们,看一看都有哪些因为疫情憋在手里的好书要推荐给大家吧!

01

龚艳林

《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

邵燕君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语言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想要了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必须了解年轻人的语言与文化。这本书共分为二次元·宅文化、同人·粉丝文化、女性向、电子游戏、网络文学、社会流行词六个单元,收录了凝聚着网络文化空间“集体智慧”的各类网络文化关键词,并追溯其含义与来源,可谓是一部“活在当下的词典”。从编排体例来看,这本关键词索引式的著作也可以看作是对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等文化研究经典之作的致敬,是在网络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次学术实践。

(延伸阅读: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刘建基译,三联书店年版;苏珊·海沃德:《电影研究关键词》,邹赞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年版)

02

张天

《我的精神家园》

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向大家推荐王小波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这本书主要收录了王小波在年写就的杂文,但文章中谈到的问题,在现在依然存在,王小波在十几年前给人们的“忠告”在现在依然适用。摘几段和大家分享:

中国这地方有一种特别之处,那就是人只在家里(现在还要加上在单位里)负责任,出了门就没有了责任感。大家所到之处,既无权利,也无义务;所有的公利公德,全靠政府去管,但政府不可能处处管到,所以到处乱糟糟。一个人在单位是老张或老李,回了家是爸爸或妈妈,在这两处都要顾及体面和自己的价值,这是很好的;但在家门外和单位门外就什么都不是,被称做“那男的”或是“那女的”,一点尊严也没有,这就很糟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在受到重视之后,行为就会好。

环境问题是人的问题......人不能只管糟蹋不管收拾。

我坚信,这一幕是当日维也纳最美丽的风景。我看以后有点嫉妒,因为他们太年轻了。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对于过去的一年,还有我们在世上生活的这些年,总要有句结束语: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书里的文章篇幅都不长,推荐大家在听网课之余读上两篇“醒醒脑子”,希望我们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现在过着平凡生活,也依旧有自己的英雄梦想。

03

窦瑞珠

《三毛文集》

三毛女士是我一直以来很喜欢的一位女作家。在读高中的时候,我的好朋友家里有一套三毛的散文集,她偶然带了一本到学校,让我瞧见,就借过来读。本来是用来打发闲得无聊的周末和慰藉十五六岁的少女心事,结果越看越有兴味,每周看一本,每次她周末回家我都要央求她把看过的书带回去,再给我带一本新的来。就这样,我借读完了她家所有的三毛藏书。那些书都旧了,纸也发黄,偶尔有一两页零散,看式样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左右的书,我当时竟也忘了问一问,这书是谁的,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位忘年交。

三毛的书,没有缱绻缠绵的句子,她的文章就像她的人,干净明朗,率性而温柔。她走过很多地方,西非、拉美、撒哈拉沙漠等地,她阅历丰富,用文字记录她的生活,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撒哈拉的故事》里,有她与丈夫荷西在沙漠里生活的故事。她有旧轮胎改造的沙发,有透明塑料板做的屋顶,甚至用棺材板搭了简易的床。荷西送了她一副在沙漠里捡来的完整骆驼头骨当作生日礼物,她兴奋不已,赶紧清洗干净,让它成为家里最有特色的装饰品。日子对于三毛来说,是需要用心经营的财富。在贫瘠的沙漠里,日子也要过的有声有色。她热爱生活,敬畏生命和自然,乐观而顽强,活得纯粹潇洒,像一束光。

然而,三毛在荷西意外去世以后,自杀身亡。我从没有怀疑过三毛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但对于她的自杀,我也没觉得意外。在荷西死后,三毛给母亲的信中说过自己会好好活着,因为这世界还有很多爱。但她的痛苦也是真实的。没错,世界上是还有很多爱,但世界上也还有很多痛苦。三毛是纯粹的人,这样交织的情感让她矛盾,让她更加痛苦。同时经过了友人去世和爱人去世,对于生死,有了新的感悟。也许对于三毛来说,死亡不过是旧生命的终结,新生命的开始罢了。毕竟她十分敏感,这种与生俱来的敏感让她对生命和自然多出几分敬畏。

对我来说,有两个人的书百看不厌,其中一个人就是三毛。她的书在任何时候,只要坐下来,拿起书本,随意翻开,就能看的津津有味。可惜如今,无法再看到三毛的新书了。也许真应了那句话——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04

李馨梦

《罪与罚》

简单概括,《罪与罚》写的是一个信奉拿破仑式超人理论的杀人犯如何被基督教徒救赎并最终意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放逐西伯利亚的故事。

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位贫穷的知识分子,虽然暂时是个小人物,但他痴迷于权力和残忍的手段,幻想自己也像拿破仑一样,通过流血冲突打破旧的法纪,创造更适合自己的新法纪。怀着这样的精英优越感,他决定谋杀一个在当铺放高利贷的老妇人,并偷窃她的钱财。这个吝啬的老妇人极其有钱,而他,聪明、精力充沛、才华横溢,却仍处在温饱阶段。他感到极其不公平。拉斯柯尔尼科夫闯入她家并杀死了她。这一段杀人的描写非常非常精彩,其笔触之真实,会让你去猜测作者本人是否真的有过杀人的经历。拉斯柯尔尼科夫杀了老妇人之后,并非如自己想象那般冷血理智,愧疚和恐惧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他的折磨。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的救赎下,他选择了自首。拉斯柯尔尼科夫的自我发现之路与作者对他的心理描写堪称经典。

这部小说里有关“超人与庸人”的超人哲学,有关“强者与弱者”的权力真理,以及“苦难救赎”的思想,都具有相当强的思辨性,且对后世的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陀翁的一生是极其坎坷的,他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笔触的深度,决定了他探索“人和人生”之谜的广度,因而阅读过程中时常会产生浑身战栗的感受,这种独特的体会又好像只有从陀翁的笔下才能获得。说来巧合,读到快结尾处的时候,书中主角的梦境里,全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可怕的鼠疫,它从亚洲内陆传到了欧洲。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2月1日的午后,阳光明媚,新冠疫情正值大爆发时期。恍惚间有点故事照进现实的感觉。好在书中只是梦境,如今现实中的我们也从那场梦境中重获新生了。

05

马松岩

《月亮与六便士》

介绍: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年。作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为素材,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一点点书评:

有人觉得,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现实。如何选择,其实不在于拥有的多少,梦想始于任何想开始的时刻。诚然,现实的生活有那么多无法割舍的,比如家人,比如维持生计的工作。或许一万个人里都出不来一个斯特里兰德抛家弃子寻一个世外桃源,可是我们依旧有着下班之后的闲暇,周末的休闲,依旧可以拿起画笔、架起琴谱,去开辟自己的塔希提岛,去追寻心里的月亮。有人觉得,六便士就是月亮……

这本书比起教会我们如何抉择“天上的理想”与“地上的现实”,不如说呈现得更是一种夸父逐日般的追求。月亮也好,六便士也好,都只是一种缘起,关键在于能否在每一次悸动中与不甘中,拥有自己说服自己的理由,拥有无所顾忌的孤勇,拥有乱世中自处的和平。

愿每一个人都能在这世间寻一份勇敢的自由。

摘抄:

“这种生活模式给人以安详亲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条平静的小河,蜿蜒流过绿茸茸的牧场,与郁郁的树荫交相掩映,直到最后泻入烟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却总是那么平静,总是沉默无言、声色不动,你会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种怪想法,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滩的。”

06

桑萌娣

《汉字构形学导论》《汉字六论》

寒假期间,读完了已经买了三四个月却没怎么读的《汉字构形学导论》。这本书是和《汉字六论》一起买的,想着可以在空闲时间读完,《汉字六论》是在导师每周安排的读书会的要求下,完成了对其的阅读,《汉字构形学导论》只读了一点点。这两本书都是对汉字的相关理论的介绍,这两本书是对汉字了解的入门级读物,我对这方面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本人之前并没有完全养成读书的习惯,现在才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会给自己安排一下阶段性的读书计划,《汉字构形学导论》就安排在了寒假。每天都给自己安排读书计划可能会给自己压力,但是给自己一段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就相对比较宽松些,不会给自己太多的束缚。

《汉字构形学导论》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汉字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汉字的构形与构意,构形元素和结构次序,构件的功能,构形模式,,汉字构形的历时与共时的关系以及汉字构形规律对汉字教学的一些启示。这本书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看完,发现了对之前与汉字相关的课程所学到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读书是一种很好充实自己的方式。疫情期间,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外出欣赏外边的世界,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07

杨晨

《事实》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近期我读的一本书:《事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理解事物和做决定时常常受到情绪的影响,它会造成偏颇的理解和错误的决定。《事实》这本书教我们通过观察数据来观察和理解世界、通过理性的思考来避免情绪化的决策,让我们远离焦虑,变得乐观,最重要的是塑造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人类情绪化本能的十种表现,比如把事物分为两个相互对立和矛盾的部分,比如我们对坏消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49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