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出发,石油元大国崛起之石油人民币


只看白癜风的医生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79677.html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出发,石油元!!!

——大国崛起之石油人民币计价体系的建立

◆石油美元——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巨大力量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和当时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签订了石油交易协议,规定石油以美元标价,美国则以其他方式协助沙特。这使得美元开始成了大部分石油交易的货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以维护。由于石油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和基础化工资源,石油进口国为了获取石油,必须先兑换美元,持有美元储备,于是美国就以控制着石油交易的方式巩固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石油美元也通过其他投资模式进入到全球金融市场,并回流到美国,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股巨大的力量。

◆石油欧元——受制于美国霸权主义

就原油消费量以及全球政治与经济影响力来讲,欧元是最有能力取代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的。然而,由于欧元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旦市场上出现以欧元计价体系出现的举动时,美国往往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从中阻挠,以维护美元全球货币中心地位。因此,在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牢牢控制着OPEC和国际石油体系的大环境下,石油欧元对于石油美元的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

◆石油卢布——原油依赖型经济带来的石油-卢布困境

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卢布已具备成为石油计价货币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俄罗斯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过于依赖原油这一大宗商品,卢布的汇率和原油价格呈明显的一致性,这使得卢布稳定值大大降低,不利于投资和生产。一旦原油价格大跌,俄罗斯的经济将会迅速恶化,形成石油-卢布困境。

◆石油人民币——原油期货助力,打造三方“互惠循环”

年3月26日,中国原油期货(INE)正式在上海能源中心挂牌上市,意味着国际原油市场开始有了中国原油价格基准,同时也代表我国石油人民币计价体系的正式建立。INE合约有两个特别的安排:以中质含硫原油作为交割标的;期货合约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此举能直接避免INE与WTI、Brent的竞争,从而防范美国制裁;同时消除了人民国际化程度不足的风险,对原油出口国产生巨大吸引力。

若人民币在石油贸易计价体系上取得突破,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带来有利条件:1)提高我国在原油贸易市场上的话语权,减少“亚洲溢价”,降低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石油行业、企业造成的冲击。2)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根据美元的经验,石油现货贸易采取人民币计价有助于维系本币在国际市场的使用价值和储备价值,两者互助互利、相互支撑。3)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为动力,以人民币的货币信用为支撑,打造中国、沿线经济体和石油出口国的三方互惠循环。

◆风险分析

中国经济转型、美国经济复苏带来中国原油市场影响力降低风险;美元走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及预期带来石油人民币推广风险。

目录

1、石油美元——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巨大力量

1.1、石油美元的诞生和崛起

1.2、石油美元成功的原因

1.3、石油美元的循环与投资

2、石油货币结算多元化——石油美元面临挑战

2.1、欧元:受制于美国霸权主义

2.2、俄罗斯:原油依赖型经济带来的石油-卢布困境

3、石油人民币崛起之路

3.1、石油人民币体系建立的背景与契机

3.2、原油期货助力,石油人民币体系正式建立

3.3、石油人民币体系建立的意义

4、风险分析

1

石油美元:

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巨大力量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和当时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签订了石油交易协议,规定石油以美元标价,美国则以其他方式协助沙特。这使得美元开始成了大部分石油交易的货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得以维护。由于石油是任何一个国家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能源和基础化工资源,石油进口国为了获取石油,必须先兑换美元,持有美元储备,于是美国就以控制着石油交易的方式巩固着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石油美元也通过其他投资模式进入到全球金融市场,并回流到美国,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一股巨大的力量。

石油美元的诞生和崛起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石油美元应运而生

二战后欧洲一片狼藉,亟待重建,而美国拥有大量的产能和资金。在这种背景下,年的布雷顿会议确立了国际金融新秩序——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汇率紧盯制度,从而奠定了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同时也为美国的物资进入欧洲等地打开了通道,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然而,随着西方国家和日本等国经济高速发展,汇率紧盯制度难以维持,且在“特里芬困境”的影响下,贸易和财政赤字使得美国无法保证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关系。年,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在年瓦解。

在OPEC与美国争夺油价控制权的刺激下,为了能让美元重新成为全球中心货币,美国意识到了石油资源的重要性,并将货币政策从黄金开始往石油上倾斜。年,美国与沙特签订协议,宣布向沙特出售军事武器,并保障其国土安全,但沙特须接受美元作为石油出口唯一的计价和结算货币。同年12月,美国财政部向沙特开放美国国债的认购并保证其排他性优先权。之后,美国与OPEC其他成员国也逐一达成谅解,“石油美元”机制正式诞生。

“刚需”性的石油及其金融属性成就石油美元迅速崛起

由于石油需求的刚性,油价是影响石油美元规模的最直接因素。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所带来的原油产量下滑和价格攀升导致当时石油美元的快速发展:1)年以色列战争导致全球原油产量下跌了7.5%,油价暴涨使得石油美元从年的亿美元飙升至年的亿美元;2)年伊朗革命带来未来几年全球原油产量下降,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导致石油美元从年的亿美元飙升至年的1.2万亿美元的规模。受这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产油国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石油美元盈余,石油美元在诞生后不久便迅速崛起。受益于-年原油价格稳步攀升,石油美元规模逐渐扩大,巩固了美元中心货币的地位。

石油美元成功的原因

由于石油以美元作为主要的报价依据,石油价格与美元的价格以及美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联系。石油进口国要想买石油必须先拥有美元,而最大的受益者——美国只需打开印刷机便可以获取石油。然而,石油美元之所以能够成功,与美国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强力的外交决策是息息相关的。

美国强大的石油经济体系和金融市场奠定石油美元形成基础

美国对石油的巨大消费需求使得其在石油贸易中拥有很强的话语权。自年以来,美国石油消费约为万桶/天,在全球石油消费量中占比20%,持续位于世界第一。如此庞大的消费规模以及以石油为主的消费结构为石油美元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与此同时美元作为货币的相对稳定性和在国际贸易中的普遍接受性,也为石油美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标准期货合约在纽约商业交易所上市,石油正式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在20世纪90年代,产油国经济发展迅速,在美国发达金融市场的驱动下,大量的石油美元从产油国投入到美国的金融市场以及国际贸易中,初步形成石油美元循环机制。

进入到21世纪,各国普遍开放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增多,且大部分流向了石油等资源类商品。特别是在引入主权财富基金模式之后,产油国将跨国银行、对冲基金和期货等视作新的投资对象,石油美元的投资进入了多元化阶段,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高级金融”。

美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外交能力保障石油美元的稳定

由于石油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能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且随着石油美元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石油美元的变化也成为国际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焦点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东局势紧张,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的冲突达到高潮。美国通过其强大外交及国际协调能力完成了全球经济外交舞台上最成功的的危机公关事件之一:在支持以色列的同时,与其冲突方沙特阿拉伯进行谈判,并达成“不可动摇的协议”,确立了“石油美元计价体系”。此外,美国利用自己全球霸主的地位,在中东地区部署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措施,保护和控制中东地区的部分国家的同时,维护石油美元的地位。

石油美元的循环与投资

产油国通过出口石油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获得了大量石油美元的流入,在弥补了本国内的财政赤字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后,多余的石油美元则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对房地产业和其他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的形式又流入了其他国家。通过这一投资行为,产油国从中得到了美元收益,同时被投资的国家也获得了经济的发展,积累了盈余资金。除产油国外的其他国家又将其资金用于进口石油,资金以石油美元的形式再次流入产油国,这样就构成了石油-美元的循环体系。

OPEC净石油出口所获得的收益是其石油美元的主要流入途径。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稳步复苏,加上新兴经济体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从总量上增加了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但从原油供给层面来看,石油出口国由于剩余产能有限,或基于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考虑,普遍采取限产措施,导致石油供给无法及时跟上石油需求增长的步伐,以至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且由于OPEC及其他石油出口国在财政支出上比较谨慎,更多地将石油美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储蓄,使得这些国家石油美元盈余大幅上升。供需不平衡在另一层面上也导致了石油美元规模与油价的高关联性。

石油美元循环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产油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力量在逐步增强。过去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西方发达国家,他们通过其丰富的资本来源操纵着金融市场的资产价格。而产油国通过对全球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结构产生了重要的改变。

经常性项目——石油美元的早期投资渠道

石油出口国对石油美元的使用可以划分为两大渠道:经常项目渠道和资本项目渠道。经常性项目渠道指石油出口国用获得的出口收入进口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支持国内消费和投资。然而,由于OPEC国家自身经济体量较小,经常性项目投资并不足以消化所有的石油美元收入,且自21世纪以来,OPEC各国在财政支出上比较谨慎,更多地将石油美元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储蓄,致使石油美元盈余大幅上涨。大量的石油美元需要在其他渠道进行投资和流出。

根据SWF统计资金流向行业分布可以可看出,除了用于满足国内人民的进口消费需求外,大部分的资金流入了房地产和交通运输领域,也就是说在石油美元的影响下,房地产和交通运输行业是受益最大的两大产业。

资本项目——石油美元的主要投资渠道

自20世纪80年代起,石油出口国开始将大量美元收入用于增加外汇储备: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兼并、收购外国企业资产或房地产,以及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或债券等。大量石油美元注入国际金融市场,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助涨信贷宽松和资产价格泡沫的作用。

各石油输出国通过资本项目渠道的大规模投资,最初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阶段。当时各石油输出国对高油价导致的财富猛增缺少准备,便把大部分石油美元投向了美国国债市场以及屈指可数的几家国际银行。这些银行又把资金借给了拉美国家。最终,拉美国家无力还债,由此造成的债务危机震撼了全球金融体系。

进入21世纪,石油美元在投资方式上趋向于多样化,从原来单一的存款于国际商业银行,再由商业银行进行再投资转变为直接投资,组合投资,以外汇储备的方式持有外汇资产等方式。OPEC各国的组合投资的比例从20世纪70年代的19%上升到了28%,外汇储备比例从15%上升到了19%,而投资于国外银行的资金由则从58%下降到了47%。

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投资模式的多元化

石油出口国在投资方式上多元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石油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收入被产油国拿来筹建本国的主权财富基金,这一类基金作为一国的公共财富,由政府控制并支配,属于国有资本。全球各大石油出口国均凭借石油出口收入在年后创立了主权财富基金。当时创立的主权财富金资产总额达到了近亿美元。

年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总资产达到了亿美元,其中通过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收入来源的主权财富基金总资产达亿美元,占比56%,且在全球前20家主权财富基金中占据了11个席位。

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地区涉及全球各金融资产,包括股票、债券、房地产或各种外汇资产组成的金融工具等,且根据其投资流向可以将其分为稳健型、战略型和收益导向型。石油出口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建立多是为了国家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这类资产没有负债,所以投资视野较广,投资趋于长期化,风险容忍度较高,资产使用的自由度也较高,对于风险资产的偏好要大于亚洲美元。主权财富基金对风险资产市场的价格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购买美国政府债券是石油美元最主要的投资流向:

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美国国债目前仍是比较安全的投资工具。石油出口国是第三大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年占比约5%,且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和年石油出口国分别持有亿美元和亿美元的美元债券,且分别较前一年增持了和亿美元,达到增持数量的高峰。这说明尽管美国于年爆发了金融危机,但美元政府债券仍是主要的避险工具。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美国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全球的资本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仅能为全球的过剩储蓄提供一个安全盈利的港湾,而且通过创新各种金融工具为寻求高收益的闲散资金提供了一个发达的资金运作场所。这也就为石油美元的投资者提供了发挥的平台。

以挪威的主权财富基金GPFG为例,年其投资主要分布在股票、债券和房地产三个领域。其中权益投资占比高达66%,而房地产投资仅占2.53%。在流向最大的股票投资方面,金融、工业、消费品行业吸收的资金最多,总和超过30%。同时,在房地产投资领域,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比例超过90%,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石油美元对美国来说既是维护资本账户平衡的一项手段,更是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的一个工具。因此,最大限度的吸引石油美元投资到美国是美国政府一直努力的一个方向。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巨额的石油美元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从投资地域分布来看,尽管美国仍是石油美元的主要投资地区,但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石油美元的另一主要投资地区。-年,欧佩克各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总额超过亿美元,其中中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投资总额达亿美元,占比29%成为OPEC第二大投资地区。金融市场,房地产、金融业、重工业等都成为了石油美元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对象。新兴市场亚太地区的净资本流入额与石油价格的走向在21世纪初一直保持着一致的走向,且即使在年后原油价格下跌,亚太地区的投资额也在持续增长。

尽管石油美元投资于美国的资产所占其全球比例在下降,但据联合国统计,仍有超过50%的流入新兴市场和欧洲市场的石油美元依然通过购买美元债券流回美国,且大约有2/3的石油美元通过购买美元资产流回了美国。石油美元循环维持了美国的国际收支的特殊状况:资本项目顺差和经常项目逆差并存,在对弥补美国贸易和财政上的赤字,以及美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这一循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乃是石油出口国将其持有的石油美元投资到美元资产且不将美元兑换成其他外汇货币。现阶段,石油出口国和欧亚经济体的联系日益密切,石油美元虽然依然强势,但相较于以往已经失去了其绝对统治地位。

2

石油货币结算多元化——石油美元面临挑战

石油以美元计价导致中东地区以石油出口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持有大量的美元储蓄及美国国债,一旦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石油为支柱的各国都会为之买单。同时石油价格的波动也与美元指数密切相关,这就使得美元动荡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金融的安全稳定性。在年中旬至年第一季度,以及年中旬之后两个时间段,美元指数水平的上升使得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剧烈下滑。由此引发石油出口国的货币贬值、财政赤字、经济市场动荡等一系列反应,使得各国开始不惜付出巨大代价来逃离美元的掌控,石油美元的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战。

尽管石油贸易去美元化的呼声不绝于耳,但是直至目前为止,尚未出现其他货币对石油美元计价体系构成强有力的威胁。主要还是因为其他国家在石油消费、金融市场与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以及政治军事影响力上和美国有一定的差距。

欧元:受制于美国霸权主义

欧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油消费地区之一。年欧盟原油消费量约为万桶/天,在全球消费量中占比12%,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同时,作为全球三大经济体之一的欧盟,其货币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就原油消费量以及全球政治与经济影响力来讲,欧盟国家所用的通用货币——欧元是最有能力取代美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的。

从历史上来看,早在年,萨达姆统治的伊拉克就将石油贸易改用欧元计价。随后,伊朗与委内瑞拉均以不同方式尝试采用其他货币进行石油贸易。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与贸易美元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加上近年来国际油价持续暴跌,伊朗重新开始探索“去美元化”路径,尝试构建新型石油计价体系。

然而,由于欧元和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一旦市场上出现以欧元计价体系出现的举动时,美国往往利用各种手段和形式从中阻挠,以维护美元全球货币中心地位。就石油计价体系上来看,伊拉克以及委内瑞拉的两次石油欧元的尝试均止步于美国的霸权主义。目前,全球仅有伊朗一个国家使用欧元作为其原油贸易计价单位。然而,仅凭借伊朗一国之力是难以撼动美元在石油贸易商的统治地位的。

尽管伊朗目前是全球第6大产油国,第7大石油出口国,但年其万桶的原油日产量仅占全球原油产量的4.8%,万桶的日出口量也仅只有OPEC国家总出口量的7.68%。即便伊朗出口的石油全部以欧元来结算,对美元造成的冲击也只是微乎其微。

同时,由于自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盟的经济增长大大放缓,且欧盟国家缺乏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作为后盾。因此,在美国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牢牢控制着OPEC和国际石油体系的大环境下,石油欧元对于石油美元的挑战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短期内难以实现。

俄罗斯:原油依赖型经济带来的石油卢布困境

俄罗斯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俄罗斯原油出口额在世界原油出口总额中占重要比重,年该比例约30%。年俄罗斯原油日均产量约为万桶,其中44%用来出口。原油出口带来的贸易收入占俄罗斯总贸易出口金额的48%。可以说,俄罗斯是典型的依赖原油资源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市场上原油价格的变动直接影响其GDP的增长。

从原油产量的角度出发,俄罗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生产国与出口国之一,卢布已然具备成为石油计价货币的基本条件。然而,由于俄罗斯经济发展以及对外贸易过于依赖原油这一大宗商品,卢布的汇率和原油价格呈明显的一致性:油价与汇率同向走高。国际油价上升使得石油出口获得的外汇收入增加,本币需求增加,升值压力上升,汇率走高。本币购买力提高,对进口产品需求上升,本国产品竞争力下降。这使得卢布稳定值大大降低,不利于投资和生产。一旦原油价格大跌,俄罗斯的经济将会迅速恶化,形成石油-卢布困境。

年俄罗斯宣布不再以美元作为石油出口的计价结算货币,以其为首的独联体国家将在-年之间将结算货币强制从美元、欧元过渡为卢布,形成对石油美元的新一轮挑战。但是,鉴于俄罗斯以石油为重心的国家经济结构相对固化,形成单一粗放的增长方式,生产要素大量流入石油资源等初级部门,造成制造业要素短缺以及发展滞后,延缓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形成产业结构不协调的局面;而制造业落后使工业制成品须大量进口,从而加剧汇率风险。油价大跌将致使俄罗斯贸易条件迅速恶化,加大财政赤字和外债风险并降低投资环境,从而容易引起投资者恐慌,加剧外资撤逃的可能性。不确定的经济前景以及脆弱的金融市场使得俄罗斯很容易陷入石油-卢布困境,成为只有石油但没有石油竞争力的国家。

3

石油人民币崛起之路

原油期货于年3月26日在上海能源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中国原油期货的主要特点中,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80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