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说:“在台湾,只有3个女人适合穿波西米亚风格的大花裙,这三个女人就是自己、潘越云和齐豫。”
齐豫,三毛和潘越云
年,因滚石录制唱片《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三毛、齐豫、潘越云这三个各有故事的女人走到了一起,由此也铸就了三人之间一段分外珍贵的友谊。
李泰祥、陈志远、李宗盛、陈扬等作曲,齐豫和潘越云两大美声天后演唱,三毛亲笔写下11首歌词并在歌中录入旁白……
从童年的伤痛、少年的初恋、成年后的流浪与爱情,到丧夫、自省,《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唱出了三毛的半生故事。
“回声”这个词既与三毛的英文名“Echo”相关,也代表着她的作品在人间的永恒回响;这是她的第15部作品,也是一张名副其实的音乐传记。
同时,它还代表着台湾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自制的实体CD唱片出版发行,其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
而提到三毛,流浪作家,文艺教主,离开人间近30年的她不仅没有被世人遗忘,反而在人们的阅读、怀念、乃至演绎中变得越发清晰。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不告别。”
“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当年,这些金句烙刻在无数少女的青春记忆里;今天,它们依旧在新一代的文艺青年之间被反复传诵。
流浪,梦想,神秘,爱,自由……这些词汇光想想就叫人觉得美好又憧憬得不得了,而三毛竟然干脆奢侈地把它们过成了真实的人生。
满世界去流浪,与荷西宛若童话般的爱情,四十几岁离开人间……亲身示范了什么样的人生才算传奇的三毛,注定是一代又一代对生活抱有憧憬的女性们的精神偶像。
穿红色长裙的三毛
多年后,回忆起当年那段和三毛的交往,早早就是三毛书迷的齐豫和潘越云感慨万千。
齐豫和三毛的缘分始于一首今天已成经典的歌曲《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三毛为这首歌谱写了最初的歌词,歌中反反复复的“流浪”二字,淋漓尽致地唱出三毛过着自由与不羁的生活。
《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是三毛和齐豫的二度合作。
据说当时三毛应滚石唱片之邀写了些歌词,并希望由当时滚石公司的歌手们共同参与演唱,不过那些词都比较古典诗意。但作为三毛书迷的齐豫和潘越云很希望能和三毛合作,于是自称“初生牛犊”的齐豫和另一位制作人王新莲劝三毛把自己的故事写成歌,就这样才有了这张华语流行乐坛的经典之作。
日后提起三毛,齐豫总是感慨不已:“如今三毛的音容笑貌还涌现在我眼前,那些往日的场景让我唏嘘不已。”
她和三毛,穿衣打扮上虽有相似之处,个性却不尽相同。她曾说到二人的不同:我和三毛最大的不同就是,三毛是脚步的流浪,而我是心灵的流浪。真实的我只喜欢坐在家里看书,听音乐,研究我感兴趣的东西。
她以钦佩的口吻说到三毛的勇敢,有喜欢的学长,三毛会拿起笔,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学长的手上……
齐豫
潘越云也始终铭记着那段和三毛朝朝相处的日子:
“我们常常在一起讨论制作《回声》这张唱片,那段时间相处蛮长的,我们每天都会到三毛家里去开会,听三毛说故事,三毛讲了很多她去流浪写作的故事给我们听。我算是话最少的一个,但是我是最仔细听她说话的那一个。所以三毛都会没事偷看我,她就说,‘你看她坐在那不说话,就像一幅画一样。’……三毛给我很多很多的感动,除了文字之外,她对人的细心照顾关心是让我非常的感动的。”
潘越云
她们也始终记得三毛的文字曾给予的那些难忘的影响和感受。
比如,潘越云就说:
其实我跟很多人一样,接触三毛的第一本书就是《撒哈拉的故事》。那时我们现实中还不认识三毛,但是从她的文字和照片里就觉得这个人跟我是同一脉的,衣服很民俗风,从她的书里知道了她到的每个地方,也带来了一些冲击。我觉得三毛的书让我打开了很多视窗,虽然那些地方我都没去过,但从她的书里能去了解很多故事。
三毛作品
台湾,西班牙,德国,美国,撒哈拉,南美……爱读书,也爱旅行,三毛的足迹曾遍布世界各地。
《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等10部散文集,剧本《滚滚红尘》,演讲录《流星雨》,以及特别翻译的丁松青神父散文集《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和《刹那时光》,14部文字作品,加上一张《回声》唱片,凝聚了三毛一生的创作历程与爱恨悲欢。
三毛作品全集
(长按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ly/2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