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独家首发ldquo四全风雅rd


“四全风雅”——当代诗书画印精英50家

专辑目录

(待续,排序不分先后,点击名家专辑可浏览详情)

“四全风雅”——当代诗书画印精英50家

陈克年

陈克年,安徽含山人,现居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美协理论艺委会委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南京印社副秘书长。

书法作品及论文二十余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兰亭奖、全国展及全军展等重大展览和学术论坛。

首届中国书坛百强榜上榜书家,诗书画印作品曾同时入展西泠印社百年展览,年被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出版《陈克年书画艺术》、诗集《大明庐吟稿》等作品集四部;另有数十万字评论、散文等文字发表,数十家媒体曾作报道和专题介绍,有“艺臻四绝,品自上流”之誉。

沈鹏先生题词

陈克年诗词三十首

诗书/陈克年

乙未中秋致“高楼门”诸君

步梁东吟长韵

青山有忆太平州,

隐隐江声古渡头。

满目尘烟惟寄梦,

一天风露也吟秋。

高情谈笑寻常事,

闲致登临百尺楼。

醉里乾坤明月在,

今宵诗酒逐潮流。

次韵奉和梁东吟长凤凰台

会金陵诸友并答赐新作

白鹭青山千载留,

诗心无倦自幽悠。

苍黄风雨宜题句,

澄澈烟波堪洗愁。

杯里琼醪当再酌,

画中胜迹待重游。

江南枕梦高情在,

谈笑长歌百尺楼。

多景楼 步曾子固原韵

山外楼台缥缈中,

江流宛转海天通。

梵音澄澈云浮碧,

树色苍黄叶乱红。

月照沧波波映月,

风催长浪浪随风。

襄阳诗卷嘉清景,

慷慨平生雪里鸿。

题白玉兰

日暖檐前送惠风,

新妆绰约伫芳丛。

诗吟好句怜寒雨,

帘卷清香漫碧空。

抱梦玉容琼阁外,

寄闲白雪画楼东。

情随此树花开放,

几许春心一望中。

登阅江楼次王守仁韵

楼登绝顶问功名,

浩浩江天飞旆旌。

百代曾惊龙虎气,

千家长叹石头城。

日浮云岭连山色,

浪卷烟波逝水声。

宛转沧桑回首处,

可怜今古说幽情。

陈克年行书自作诗《八一感怀》x23cm年

登北固楼

何处望神州,萧然北固楼。

兴亡倾渚上,忧乐聚心头。

帜易江山在,波平征战休。

史家多曲笔,总是论曹刘。

游九华山

邀闲尘世外,远上九华峰。

雨打松风乱,云浮暮色浓。

真心留本愿,妙谛有遗踪。

静坐聆山月,徐徐尽梵钟。

贺丁芒吟长九十华诞

丁公真不老,鲐背始相逢。

身正肝肠直,诗清墨气浓。

酣歌新曲调,喜赋热心胸。

把盏今为寿,安然太乙松。

午梦

居心忘岁月,午梦正昏昏。

白发羞身懒,红颜笑酒浑。

晴云分晓雾,流水隔溪村。

老大蹉跎望,依稀半掩门。

题荧阳郑道昭上游天柱下

息云峰摩崖拓片

上游天柱罢,下息此云峰。

幽谷寻人语,空山飘梵钟。

身闲丘壑静,心懒月华浓。

一曲溪声晚,林间风入松。

陈克年行书自作诗《江宁东山访古渡不见》x35cm年

台城漫题

城上斜阳没,云间雁几声。

苍苔洇霸业,荒草暗雄兵。

社稷存亡重,黎民生死轻。

湖心波渺渺,冷月最分明。

山中夜宿

闲作栖霞客,松风不卖钱。

空怀忘世事,淡意弄茶烟。

玉苑横琴坐,幽窗听雨眠。

溪声闻寂寂,山月印阶前。

过项王故里

天地英雄气,森森手植槐。

枯枝新绿发,黄土暗尘埋。

冷月伤金鼎,骚心悲壮怀。

楚歌犹在耳,江浪逐天排。

二赋堂即兴

携酒沧波不欲归,

吟风啸月乐忘机。

旷怀壁垒同千古,

江上遥遥白鹭飞。

题汉画像拓片

满川秋草对苍穹,

谁念当年盖世功。

石上残云尤猎猎,

依然汉家百代风。

陈克年行书自作诗《己丑霜降过巣湖》x34cm年

题画一首

春风寂寂对江亭,

树影参差草色青。

酒冷帆遥归棹远,

弦歌一曲问谁听。

题山水

深山未许向闲人,

泉响花飞又一春。

坐对书窗寻古趣,

晴云有意是堪邻。

题忆读图

扇底风清梦渐疏,

眼空富贵忆当初。

世情无奈嚣尘上,

自在何如闲读书。

题弈棋图

秋携爽气晚风清,

无事隐然享太平。

半日逍遥争弈罢,

何分高下论输赢。

题《焦墨山水》

一天秋雨浣轻毫,

幽谷深陂野树高。

著意云山心自得,

闲听流水伴松涛。

题《峡江帆影》

风晚云横秋气浓,

闲亭吟罢对长松。

旧时明月今宵冷,

欲寄归帆意万重。

题《云山苍翠》

兴酣泼墨写秋山,

曲径通幽自可攀。

一带苍烟千里外,

浮生得意伴云闲。

题《墨竹》四首

贫家日日自心宽,

沽酒翻书抱梦残。

不买胭脂图富贵,

闲来写竹报平安。

信手三竿随意斜,

狂风不折足堪夸。

依然直节凌霄汉,

敢赋高呤对月华。

昨夜西窗修竹疏,

清风袅袅影徐徐。

一弯新月勾留甚,

或有诗心漫卷舒。

山宅窗前有此枝,

四时清兴最相宜。

偶然疏影横书案,

留与骚人好赋诗。

题墨竹

淡月亭前时有无,

几竿竹影入云呼。

清风着意长随我,

恃醉高吟未用扶。

题《江南秋晚》

江南秋晚笔模糊,

亭树参差酒未沽。

待得归舟相对饮,

迟迟又热小泥炉。

题冷梅女史牡丹卷后

魏紫姚黄弄玉纱,

瑶台花影染云霞。

问谁一卷丹青手,

昨夜风香富贵家。

戊子新正即句

往来短信电波频,

处处欢声喜闹春。

瑞雪丰年期大有,

江山万里画图新。

友人邀金陵梅花山赏梅不至,奉句以谢

闻说江南又好春,

幽窗明月忆前身。

寄来佳句梅香隐,

枕梦依然是故人。

魏艳鸣赠诗:

我持范晔一枝春,

淡影清姿冰雪身。

蘸取江南山水色,

梅心携梦寄行人。

题弘一法师画像

弃去繁华尘念消,

莲舟湖上碧波遥。

悲欣交集真如梦,

山外秋风黄叶飘。

壬辰三月廿三日,

与友人赴余杭吴昌硕墓访唐宋古梅

虬龙铁骨势昂藏,

吴缶幽怀共雪霜。

料得亭前春色老,

清风依旧有梅香。

获赠王潇笠手制紫砂壶,奉句以谢

一壶春水试新芽,

但得高情润玉砂。

几许浮沉同世味,

真香入梦好生涯。

重阳

秋风染露润花黄,

行客吟歌远望乡。

怕说归期心怯怯,

苍山最是惹肝肠。

题画四首

露冷别霜颜,挥尘谈笑间。

不知云水处,相隔几重山。

寂寞长亭外,愁心酒未消。

风吹衣袖冷,始觉叶舟遥。

偶至溪山畔,心清不染埃。

闲亭僧去后,自有白云来。

白练悬幽壑,闲云自往还。

谁家尘世外,日日对青山。

题梅花

随手一枝春,芳香可染身。

何须颜色好,自有赏花人。

题金鱼

逍遥池水浅,吞吐意深深。

若是真龙种,当存江海心。

访李白问津处

门前修竹万竿斜,

不见闲舟是许家。

待到骚人回首晚,

山翁已自去天涯。

迎春乐——庚寅除夕贺岁

一窗紫气风光好。

梅香绽,绿芳草。

著红衣,老少同争俏。

话美景,盈盈笑。

良夜永,满天花耀。

齐欢乐,九州春早。

短信声声祝福,爆竹迎清晓。

眼儿媚——过鸡鸣寺遇雨伤樱花

寒雨潇潇夜笼纱,灯火灿云霞。

不闻禅唱,花如飞雪,谁惜飞花?

春风恰似多情种,总是累卿家。

粉钱一地,芳残春在,梦枕无涯。

画堂春——癸巳贺岁

梅香浮动酒香浓,满堂嘉气融融。

年丰人寿醉酡红,幸福一杯中。

梦里湖山锦绣,静来岁月从容。

明朝策马踏春风,心事寄飞鸿。

人月圆——甲午中秋作

桂香盈袖秋光好,灯火正阑珊。

良辰美景,清风随我,人意酣然。

墨研清露,诗题红叶,情寄湖山。

弦歌一曲,无忧今古,月上高天。

满庭芳——夜写梅花

折得梅花,瓶中供养,几枝疏影横空。

静闻钟响,檐下雪初融。

夜半帘垂示卷,燃香篆,茶暖烟溶。

翻书帖,两行旧字,意味总无穷。

从容,呵冷砚,朝摩夕抚,又是深冬。

不须累浮名,笔走苍龙。

腕底偶然洒脱,胭脂水,数点轻红。

窗前月,幽明案上,枕梦洽春风。

陈克年自撰联

海涵襟抱;澜卷长风。

陈克年自撰联

诗吟千载月;墨润一天秋。

陈克年国画

陈克年国画

陈克年国画

陈克年国画

再写陈克年

文/吴国平

大约在八年前,我写过一次陈克年,题目叫《克年映像》。那篇文字记述了一个青年书法家踏实好学不懈奋进的形象。相对于华而不实、好高骛远或五迷三道,他身上体现的一种接地气的难能可贵的朴实和坚劲,让我颇为欣赏。但我在那篇点赞的文字里也放进了一些我自认为在他前进道路上会有帮助的带有某些批评色彩的期望。不知是我文章的作用,还是他早已意识,八年来,我看到了一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结果,看到了一个勤于思考且选定方向不断前行已然走向成熟的陈克年。这就是我这次再写陈克年的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放在当下社会并书画坛大背景下去审视,陈克年的努力,似乎有着值得一说的典型意义。

首先是他的全面,诗书画印都来,且都在相当的水平之上。这些年我们都看在眼里,他创作、参加展览、在报纸写专栏文章、在许多媒体发大量的诗书画印作品等,好像有意在全面的展示和塑造自己。且不说他达到了怎样的高度,就这样的状况,放在南京甚而更大的地界看,也都让人刮目。按理说,诗书画印俱佳者古来多见,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放在当下来说,却稀罕地让我们看到一种与正在渐渐消失的传统文脉气理的接通。中国古代书画家特别强调诗书画或诗书画印俱佳,这既是一种修为,也是一种要求和标准。潜台词是,这几样功夫不到家,很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昔唐时,有文人郑虔于“天宝中,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明皇。”对此,唐太宗十分欣赏,在其跋尾题写了“郑虔三绝”四字。大诗人杜甫对此颇有感慨,在其诗作里也将这一佳话作了记载,说“三绝自御题,四方尤所仰。”古代和近现代书画家中如苏东坡、黄庭坚、赵孟頫、董其昌、徐渭、八大山人、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陈师曾等诗书画或诗书画印俱佳、大家者不胜枚举。对于书画这样的强调,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其独立的魅力及巨大的价值所在。这里既是一个美学的问题,更是一个文化内涵和思想意境的问题。正所谓“绘心复合于文心”也。当然,追求诗书画印俱佳也是传统文人书画家在对自身完善的同时,找到的更为丰富的表达。可不知从何时起,这样的传统在渐渐地暗淡和消失。在现在的展览中,诗书画印合璧的作品,或具有这种能力的书画家可谓凤毛麟角。这难免让我们的作品少了许多的文气,少了许多让人品味再三的地方。究其原因,可能是在工业化、商业化主宰的时代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和个人大都急功近利,不愿下更多的工夫,也不愿下了工夫却在短时间里看不到所要的效果。在这样的思想支配下,许多人会选择经济快捷的方式达到名利双收。尤其是书法,为展览获奖,便派生出技术至上的观点,便将审美的标准放在精准的模仿和过于强调视觉效果的“展厅效应”之上。我个人认为,书法在当代的遭际,其去文人化,去个性化,去深度化,去原创化,可能会在根本上改变其文化的质地与精神属性。所以,陈克年的追求,就显得很有意义了。他的视线越过当代,对当下俗格套路的式微和摆脱,我将此看做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一种自我的觉醒和精神救赎。最近,孙伯翔先生在一次谈话里说:“现在的年轻人千万不要为参加某个大展入选或获奖而喜……”我觉得这句话里包含的意思很多,除了要求年轻人排除功利之心、潜心传统、扎实学习之外,还包含了一种不变初心的提示:当代书画家,尤其是书法家,不要完全被展览和比赛所绑架,而是回到纯粹自然放松的书写本身,回到真正的爱好,回到修身养性,回到“书为心画”和“技道两进。”或者说,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正脉里来。陈克年在这样做,他对诗书画印的全面要求,就是让自己登堂入室,回归传统、深入文化。

其次,是他的状态对我的触动。我看到,他的努力里有这样的一种成分存在,那就是在嘈杂的世界里穿行,寻找一种闲适自由的心理和生存方式。在这里,我特意提出“闲适”二字,是因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更多的是浮华与躁动。它的意思不仅仅是一种闲静与舒适,传统文化中,闲适的内涵既是一种顺乎自然人性的安静平和,也指一种边缘、独立甚而隐逸的任性逍遥的生存体验和人生境界,其中也包含了一种没有多少功利色彩的浪漫与狂放。魏晋时期的一些士族文人就是如此,其呈现的一种闲适状态,体现了一种高雅纯粹的精神情怀和文化格调。在这里,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是因为我非常看重艺术家内心所含的这种质素。时代不同了,不一定都像竹林七贤和陶渊明那样或放浪形骸,或归隐山林。关键是要有一种闲适的心态和意趣。这样的心态和意趣,我在陈克年的作品里读到了。他的诗歌不为严密的格律所羁,也不追求晦涩难懂,内容或寄语山水花草树木、或感慨身边人生际遇,或抒发绵绵幽古之情,信手拈来、朴素自然、通俗练达、充满了生命的动感与活力;他的书法不矩工整妍美,甚而不喜一种龙飞凤舞的流畅,愈来愈呈现出一种散漫、拙涩和逍遥自适的意态;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他的绘画。

在我看来,总体说,他的画不是专业画家画的那种,一看就知是书法家在画画。这没什么,许多书法家画画就别有滋味,而且,有些方面,往往专业画家欲达不能。其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限于绘画基本功的欠缺和创作理念的不同,不是专业画家更重心性和思想的表达,容易言简意赅,而不纠缠或留恋于复杂的笔墨本身。陈克年画画虽也经过一定的专门训练,但下力有限,离专业还有一段距离。但现有的功夫,不影响他的表达,而我甚至还觉得,这样的准专业或业余画家不受专业束缚的状态,恰是一种成全。因为他的目的不是为了画一张对绘画本身有较高要求的作品,而是借助于绘画来表达思想。他的画风比较独特,寥寥几笔简单明了,似有所见,但又很难找到具体的出处,不是丰子恺民俗格调,但也借用了他那瓜田李下的民间风情;不是华君武漫画的辛辣讽刺,但也借用了他的夸张幽默;不是关良、高马得笔下戏曲人物的千秋老道,但也借用了他们的感性传神;不是老树的云淡风轻,但也借用了他的一些江湖禅意。我说的这些,主要指他近来里连篇推出的人物小画。一个人,一些景物,一首小诗,都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人物是固定贯穿的,模样亦古是今,穿着肥胖笨重,几根线条,不同姿态,形象憨态可掬且简明易记,如同《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事实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复出现,人们已经将其记住。毫无疑问,这个形象就是陈克年他自己的化身,他让画中人说着自己想说的话,有点儿世故练达、有点儿老气横秋、有点儿天真无邪、有点儿指桑说槐、有点儿借古讽今、有点儿书生意气、有点儿市井庸碌等等,爱憎分明、见情见性。但林林总总都透着一股子文人之气和弥漫开来的闲适味儿。不要说这样的画没有艺术性可言,我认为,其笔墨的简洁逸兴,写实写意与有意无意的通变融合,恰恰体现了中国画特有的精神索要和隽永滋味。最近,我又看了一些陈克年的山水小品,感到其笔墨感觉与他简而有趣的人物画有异曲同工之处,可以说,这些作品感性、自我,平淡、简远、松驰,非闲适心态而不能所为。其人物、山水及文字腔调的高度统一,让我不得不思考着寻找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的众多作品都强烈地打上了这样的烙印?习惯使然,还是技术层面或审美的偏好?都有,但我更觉得他受传统文化和古代文人的影响,骨子里有一种逍遥不拘,甚而是叛逆的东西。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我们看到了他并非依人作眼的自心为师,也读到了他自在心境中流露的“独抒性灵”(明袁宏道语)。这的确难能可贵。

当然,陈克年所走的路是非常艰难的,要达到高的境界,需要巨大的定力,需要始终保持干净的心境和敏锐的触角,需要更多地浸入和更好地完善,需要在朴素和文雅之间找到更好的衔接,在美的感知里体味更有品质的解读等等。我在这里提出这样的期待,是因为我有很多的相信存在,我看到他在自己的田亩里躬身而作的身影,像一个朴素的走向丰收和幸福丝毫不敢造次的农民。

年4月27日于南京卫岗

陈克年国画山水

陈克年国画山水

《闲来贤往》与陈克年

文/胡剑明

《闲来贤往》,是近期陈克年画展的名字,这四个字好像是说“闲下时,往‘贤士’而去”。“闲来贤往”似乎成了他小画的招牌,平白如话,又让人平添浮想。在“一切飞快”的今天,想必,克年是对精神层面有更多的追求和期待。

克年能画,观察生活仔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知力,却又与当代绘画的各种先锋潮汐保持了谨慎的距离。“闲来贤往”画的是什么呢?简单说叫“文人画”,几个小老头儿,颠来倒去,或是读书,或是闲茶,或是赏梅,或是品画……自由自在的一付“闲态”。漫笔线条,水墨情趣,似乎是“一看就明白”。可我要提醒读者一下,千万不要小瞧了“平白如话”之外的东西,克年这里通常是一个假象,其画有时反而不好读,精神层面的东西尤其不好讲,小画大气象,他叫“浅入深出”。线条与配诗,并没有刻意藏着掖着,甚至画面上较大的留白,似乎都是一览无余的,但是,其特殊的韵味,都隐含在画外呢。恰如李煜的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大白话,可是其中滋味,又有几人真正品得?

陈克年国画

“三人逢树下,各自问前程,感慨繁华事,谁能一笑轻!”;“窗前竹影映清光,炉上茶烟自散香。回首一弯千古月,深宵无寐夜初凉。”(克年题画)自古以来,文人画强调的是文化与性情,克年是文人,深得中国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人和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有区别的,他讲究的是格调和趣味。克年有他自已的笔墨语言,笔下人物的多姿性和风流态,甚至是一种简洁的憨拙。所以,我们看到他的是他平和、冲淡、日常,在美学的趣味上,这是有传承的,也就是中国美学里极为重要的一个标准:雅。

什么是“雅”?“雅”就是“正”。它不偏执,它不玩龙飞凤舞、狂飙突进。“正”必须处在力学上的平衡点上,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深不浅。“雅”其实就是中庸平和。但它又是思绪缭绕的,神秘肃穆的。这一点,我们从克年的题画诗句中可以看到,他的语言也明白如话,其中不乏灰谐、戏谑。让人读来开心,之后又可以思考。

陈克年国画

“新年节后上班,立志不再贪玩,曾经空有抱负,如今想想汗颜!”(克年题《立志图》)“老汉霾中漫步,缥缈高楼无数。疑是误入蓬莱,小心撞上大树。”;“笑我如今太胖,而且只长不降。决心锻炼减肥,瘦成年轻帅样。”(克年题画)克年的幽默,是当然的。但是,在他的幽默里,也能让读者“会心”,其实,会心比幽默更高级,它属于温补,味甘,恬淡,没有绞尽脑汁的刻意与算计。

老实说,这样的文字年轻人写不出来,你必须熬到中年后才能悟到。到了这个年纪,才能笑看云淡风轻,关键是,你才肯原谅。只有原谅了生活、原谅了人性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会心的句子。窃以为,克年的语感和文字的把控能力是出色的,这东西学不来,所以说,画家的才华极其重要。才华不是思想,但是,才华可以帮助你逼近思想,这正是艺术和艺术家的潜力。所以说,文学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一个维度。一个好的画家,其价值观也就是思想,而敏锐的、幽灵般的直觉,可以辅助我们抵达彼岸。

陈克年作画

著名作家、九十岁的省文史馆馆员俞律先生观展后说,“克年的画,人物生动,山水清奇,竹花洗炼。可喜的是,他涉猎范围广,并非局限于诗书画,他的篆刻转折有情,轻重有法,刻古铭新,一样具有很高的水平。”老先生为此题词“艺臻四绝,品自上流”给予褒奖!俞老认为,克年的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具有相当的功力!是一位全方位发展的文艺家。

如此看来,克年的“闲来”小画,是有“贤往”之道的,相比当下那些精心酿制的“大作”,其笔下却是更能显示出与思俱进的“轻松有味”来!

(年6月14日)

陈克年篆刻安斋

陈克年篆刻以身相许

陈克年篆刻春风来时宜会良友

心事广大

文/朱以撒

读陈克年篆刻,我还是更喜欢他浑厚朴茂一路,从汉印入,能有所出,更于敦厚朴拙中又有灵动和机趣。克年年青兴盛,既有大刀阔斧的刀法,又有低吟浅唱的幽微感受,能刀下见出敏感。印章虽小,非小技,小中求大容量、大精神气度,在这个审美向度上追求,也使他心事远大,小印求大美。克年对于古玺的学习和表现有不少人喜爱。古玺之学习,志在于古,刀下须有古意、古韵,使之简而不凋疏,细而不寒俭,内蕴充足丰富。观克年古玺,举重若轻,巧心营构,趣大于理,是生动之至,它和汉印一路正是风格美感之美端,比照观之能见克年心机浩荡,求索有道,可以致远。

(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陈克年印存

“四全风雅”——当代诗书画印精英50家

入选须知

一、入选条件

诗书画印俱佳,“四全”水平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佼佼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各省区市诗词联赋创作精英,正式出版有诗词作品集或在书报刊公开发表自作诗词联赋作品10首以上。自作诗词符合诗词格律。

2.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各省区市画坛精英,绘画作品入展省级以上美展不少于两次。

3.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西泠印社社员,且书法、篆刻作品入展中国书协或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两次以上。

4.年龄在40岁以上。

二、入选资料

1.诗书画印作品各5-10幅(注明作品名称、规格等);

2.自作诗词释文(按书法作品编号依次对应);

3.作者简介及详细联系方式;

4.作者生活照3-5幅;

5.诗书画印评论文章若干。

符合入选条件者,请将上述图文资料发送至

qq.







































怎样控制白癜风
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ly/41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