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是这个时代最后一个波西米亚女人,她寻找的世界正在成为一代青年的标本。三毛塑造了一个年代的青年偶像,后来者仍然在用一切方式模仿她,可她的灵魂永远无法被模仿。年1月4日,三毛以一根丝袜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半空,她以流浪的方式名世,又以决绝的姿态告别红尘。
痛快活一回
三毛,原名陈懋平,3岁学写字时,她无论如何都不会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后来,她把弟弟们名字里的“懋”字也都拿掉了。有女如此,他父亲也只好由她去!
12岁进入台湾省立台北第一女子中学(今称“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的三毛是一个胆怯的孩子。因数学老师怀疑她考试作弊,用毛笔在她眼睛四周画了两个大黑圈,从此三毛患了社交恐惧症。她开始逃避,书籍成了她避世的堡垒,休学期间她阅读了大量的图书。刚休学时,她被父母送进美国学校,她突然对绘画很感兴趣,因为总是期待去上绘画课,她竟然要母亲提前三天就替她买好擦炭笔痕迹的馒头。自此,三毛日渐开朗。
图片源于网络
三毛的情感世界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人们熟知的是三毛与荷西的感情故事,然而,三毛的流浪始于她的初恋。“我对这个男孩,如同耶稣的门徒跟随耶稣一样,他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两年的初恋以分手告终。“她坚持要走,原因是那位男朋友。”父亲把三毛送到了西班牙,从此三毛开始了一生的流浪。
三毛一生追求的幸福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她的这种幸福来自灵魂和身体上的自由。所以她几乎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留下了那脍炙人口的作品。
常规角度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
活用示范:
无论工作还是学习,都必须有主动性,即使再有趣的事情,在对此没有兴趣的人看来,也只是苦差事。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不愿意干的事往往也干不好。三毛的经历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甚至是医生。阅读、绘画成为了三毛战胜疾病的最大武器。一个人只有对某事产生了兴趣,才会主动求知、探索,并为之欣喜。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兴致勃勃地去做,甚至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即使很苦也觉得甜。从小培养自己的兴趣,对我们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核心角度
痛快过生活。
三毛用流浪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幸福,她的这份潇洒和豁达意味着她对自己的精神有着充分的自信。同时,潇洒和豁达也意味着她能够抛弃个人恩怨。
活用示范:
人生短暂几十年,何不潇洒走一回、痛快任性过一生?这里的任性不是好吃懒做、胡作非为,而是在道德法律的底线之上,跟随精神去生活。人生不能重来,与其胆战心惊地求取长寿,不如痛快过生活,哪怕只活数年。所以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要大胆去做,不用顾忌其他,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乐趣。三毛就是这样任性地活了48年,因不会写字而改名,为了爱情而流浪,她用她任性的脚步带着她对爱情的期望走遍世界,也成就了《撒哈拉的故事》。然而,任性带来了成功,任性也带走了她的生命。她任性地选择自己结束生命,让万千三毛迷为之扼腕。
创新角度
尊重才是最好的教育。
计无庸先生说“自尊是孩子的脊梁”,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而尊重则是培养自信的基础。
活用示范: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然而一味地严,甚至加以侮辱性的不当言行,不仅不能教出高徒,还有可能使受教育者的心灵受到伤害。三毛被用墨汁画上大黑眼圈,这让她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还患了自闭症。孔子教学讲求因材施教,就是强调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能遇到一个慈爱的恩师的学生是幸福的,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能培养自信。人有了自信心,就好比树有了深扎的根基,学习知识便成了树开花结果那样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人物深读
永远的流浪者
三毛生性浪漫,3岁时读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的创作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显得平实而自然。然而她在信笔挥洒之中,却又情思绵延,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还是她的游历和她情感的转折,都充满着浪迹天涯的意味。
图片源于网络
与荷西一道生活时,三毛的文章充满欢笑、喜乐。读者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受着她愉快的婚姻生活和浪漫的人生,就是面对着大风沙的侵袭、濒临死亡的危险,她也很积极乐观。然而,荷西的死,令三毛的文章“黯淡”了不少,甚至一度渗透着悲伤和生死无谓的决绝。不久之后,她又背起行囊浪迹天涯,以自由不羁的灵魂探知着纯情的自然、现实的人生。她绝望后重生的文字,带给每个人的是生命的一种纯粹与关怀。
谜一样的结局
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气质与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即便在故后近20年岁月里,有关她的几个待解谜团也从未被人们淡忘过,那个唱着《橄榄树》的“邻家女孩”,至今还是无数人难忘的梦里落花……
马中欣称三毛不是有意自杀,而是意外去世。他认为现实中的三毛根本不会轻生,向往死亡的其实是她作品里的三毛:“她说不真实的我不写,这个是陈平;结果她写的都不真实,这个是三毛。真实的陈平写不真实的三毛,她被切割成两个相反的主体了,所以她说‘三毛是三毛,我是我,你们都被我骗了’。”马中欣还说:“三毛老想往阴间跑,因为荷西在那里,而陈平不想去阴间,因为她早已忘掉荷西,想活得好好的。故事的结局是:三毛赢了。”
图片源于网络
在三毛的书里,荷西是个比她小3岁,几近十全十美的男人。而事实上,西班牙人荷西比三毛小6岁,性格唯唯诺诺,婚后三毛对他动辄打骂。后来两人分居,荷西意外身亡。荷西死后,三毛甚至没有带荷西回台湾。因此,到底三毛与荷西的情感是否真实,是否如传闻中的那样轰轰烈烈、美得如童话般,也就成了人们感兴趣的、亟待揭开谜底的话题。
写给怨天尤人的你
亲爱的朋友:
翻阅了将近一整夜的书信,好似书信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羡慕他人,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遭遇是人间最不幸的,每一个人都只强烈地抱怨自己的命运甚而怪责社会与家庭,而极少在文字处理中对自己之所以形成今日的局面有所检讨和反省。
其实,任何一个生命都有它生长期的创痛与成长的过程,这些过程仿佛是种子,在日后的生活中都会彰显出来,于是我们的生命便在这许多的历练中愈见成熟。生命的成熟过程其实避免不了挣扎和伤感,而生命之美,却也是人间世人加以赋形和圆全的,这十分主观,见仁见智,各有所得。可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这份在我看来极有价值的存活,便显不出来了。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的计谋之一。如果我们对目前生命的局面不满意,而且已经尽力而为了,仍然不成,那么为什么不从这一个局面中跨出来,再去开发一个局面呢?许多人说:“我不能。”这句话没有道理。你能,如果你下决心去做,你能的,问题是没有决心就真的不能了。当然,在有计划地开始一个新的局面时,知己知彼却是不可忽视的要素。没有能力去摘月亮的时候,我们便去摘果子吧。不喜欢橘子可以去摘葡萄,不喜欢葡萄还可以去种菜呢。
亲爱的朋友,包涵吧!尊重吧!这里面包括了对自己的那一份看重。偶尔抱怨一次人生可能是某种情感的宣泄,也无不可,但是习惯性地抱怨而不谋求改变,是不聪明的人了。
本文来源
本文选自《赢在素材系列1·热点人物素材》,其涉及4大主题:热点人物、时代焦点、人文历史、高频经典,让你不愁没素材;3大角度:常规角度、核心角度、创新角度,多层解读,让你不愁没思路;包含3大考点:社会热点、成长焦点、命题核心点,无缝对接考试,让你写作不愁没话题。融观点、素材、美文佳作与活用示范于一炉,不仅仅是你的素材库,更是你的素材智库!
疯狂作文
解答写作的疑惑,提供新鲜的素材和时文,你的贴身教练、成长伙伴。
杭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怎样预防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ly/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