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中国书刊在阿拉伯世界的发行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摘要关键词

摘要:本文梳理了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书刊发行的三个阶段,即起步期(—)、快速发展期(—)、调整转换期(—)的特点,指出旗帜鲜明的思想价值观传播是中国书刊获得广泛影响的成功经验,而年之后对于对外书刊发行经济效益的强调,则等同于放弃了前30年建立的发行网,特别是如何实现国际经济援助与书刊发行对象国的双轮驱动来提升中国世界影响力,值得中国出版“走出去”充分借鉴。

关键词:中阿关系经济援助贸易发行阿拉伯主义

新中国书刊阿拉伯世界的发行网,主要指的是叙利亚、伊拉克、科威特、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阿曼、卡塔尔、阿联酋、也门、巴林、巴勒斯坦等12个西亚国家;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苏丹以及年独立的南苏丹等7个北非国家;西非毛里塔尼亚,东非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等,合计共22个国家。除巴勒斯坦外,自年开始至年近30年间,中国先后与这些阿拉伯国家建立起联系,以贸易和非贸易两种形式翻译、出版和发行、传播新中国的阿拉伯文、法文以及其他外文书刊。对于新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书刊发行史研究,目前除了笔者的一些探索之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多是从政治外交、经济援助等层面进行的梳理总结,尚没有见到更为深入的中国与阿拉伯世界有关新闻出版方面的研究成果。毫无疑问,新中国阿拉伯世界的书刊发行史,是中阿文化交流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总结其成功经验,反思失败教训,对于正在实施的中国出版“走出去”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视角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对外书刊发行史,可以明显发现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渠道、传播方式等几个层面的巨大变化。如对外发行的书刊内容上,年至年的30年间,主要以政治理论书刊为主,其中毛泽东著作的对外发行占据了相当的比例;在对外发行的方式、手段上,年之后合作出版、版权输出、国际书展等方式拓展中国书刊的对外合作十分突出;在对外传播主体上,从年至年30多年间由单一专业机构封闭运作,到年后采取国家项目、工程、计划方式面向全社会、国内外的专业出版机构公开招标,中国书刊对外发行传播逐步步入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轨道。学术界通常根据对外发行内容、对外发行渠道与手段、对外发行主体三个层面的变化特征,将—年新中国70年书刊对外发行传播历史,以年为界,分为—年的前30年、—年的后40年两个大的历史阶段。年以后中国社会全方位步入改革开放,中国出版也在对外发行内容、对外发行渠道与手段、对外发行主体机构等方面发生了巨变,年后所发生的变化堪称新中国书刊70年对外发行传播历史的一次革命性变化。因此前30年还可以细分—年的起步期、—年的发展期。在后40年间,也可以细分为—年的过渡调整期、—年的起步期、—年的发展期三个时期。两个历史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其中既有继承,也有发展。

在年之前,中国外文局所属的外文出版社累计翻译出版了法文图书种,阿文图书为种,其中约有60%为毛泽东著作选集、专题和各种单行本的法文版、阿文版。在阿拉伯世界适宜发行的外文期刊大约有5种。年1月出版了法文版的《中国画报》,该刊在年8月出版了阿拉伯文版,这是有史以来新中国第一份向阿拉伯世界介绍新中国的大型刊物。年创刊的《人民画报》在年10月也出版了法文版,但仅坚持了6年时间,在年3月停止出版。年《北京周报》出版了阿文版、年3月出版了法文版,年4月《中国建设》出版了法文版、年出版了阿文版。年创刊的英文杂志《中国文学》在年出版了法文版。《中国画报》《中国建设》《北京周报》《中国文学》和仅坚持6年的《人民画报》,五份期刊的阿文版、法文版和毛泽东著作阿文版、法文版是中方在阿拉伯世界发行推广的主要品种。

新中国唯一一个对外发行中国书刊的国际书店(即今天的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有一个专门团队负责该地区的书刊发行业务。但是阿拉伯语书刊发行业务与西部非洲的法语国家、南部非洲的葡萄牙语国家发行业务合并在一起管理,但主要是以阿文、法文书刊业务为主。为了进一步准确把握和评估新中国书刊在阿拉伯世界的发展变化特征,评估新中国书刊在阿拉伯世界的发行传播效果,本文特别将于—年的调整期也纳入进来进行考察。笔者根据两种书刊发行业务的特征进行归纳,将新中国书刊在阿拉伯世界发行传播的三个阶段:即—年借助有利国际政治形势的快速发展时期,—年的激烈变动时期,—年的调整转换时期。以下详述之。

一、快速起步期(—)

年至年的阶段,是中国在阿拉伯世界书刊发行的起步期。与世界其他地区单一依靠国际共运网络的左派机构组织建立发行网不同的是,阿拉伯世界的书刊发行网,也包含了与西方跨国集团在阿拉伯国家设立的分支机构、阿拉伯国家主办的官方机构、当地有实力的出版社、书店和专业发行机构建立联系。这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强调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区分的主流意识形态环境下,是一个不小的突破,充分表现了当时主管机构对于阿拉伯世界宗教气氛浓厚,教育水平落后、存在大量文盲,而资本主义国家殖民势力较强等实际情况的把握和了解。当时确定的方针是“积极配合国际宣传,以加强出口为首要任务,对不同国家不同书商应区别对待,发展同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书商的贸易关系,扩大读者面”。这样一个举措使中国书刊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国家的中国书刊发行网快速起步,发行数量提高很快。根据国际书店的报告显示,从年仅有两个批发商覆盖11个国家,增加到年的80个批发商覆盖30多个国家。根据国际书店的报告显示,年至年的7年间,在西亚非洲、阿法语区累计发行图书为万册。其中发行量超过50万册的就有伊拉克、埃及两个国家。

埃及:此时埃及历经一系列重大事件。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推翻法鲁克王朝,年成立埃及共和国,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巩固民族独立、保卫经济权益的斗争中,中国坚定地站在埃及人民一边。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仅有外汇储备8.4亿美元,外贸总额也仅为20亿美元,除在年向埃及提供万美元借款之外,还在当年11月10日,向埃及提供万瑞士法郎现金赠款和吨豆类、多吨牛羊肉。毛泽东在年9月17日接受埃及驻华大使递交国书致答词时说:“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尽一切可能支持埃及人民维护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英勇斗争。并且相信在这一斗争中埃及人民一定会取得最后斗争的胜利”。

国际书店早在年就与开罗的埃及书店建立联系,但是中国书刊一直发行量不大。年中埃建交后,中国书刊借此时机进入埃及,图书发行量从年的册增加到年的21万册,其中9家代理商共发行了2万多册的阿拉伯文版毛泽东著作各类单行本。年、年两年是中国书刊发行的最好时期。年,埃及的出版社主动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单行本翻译成为阿拉伯文在埃及出版。年中国第一次在开罗举办“中国商品展览会”,这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第一次展览会,参观人数众多。年,开罗东方书店独自在开罗举办“中国美术品出版物展览”,展出阿拉伯世界难得一见的中国书画,获得轰动性影响,开罗观众参观数量开创历史纪录。年埃及与叙利亚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当局开始限制社会主义国家书刊进口,年11月查扣了《毛泽东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册。此后经销中国书刊的埃及民族出版发行公司、和平书店均被查封,负责人入狱。中国书刊发行在埃及受到影响,到年发行量仅有2.7万册。

伊拉克:年自由军官发动起义,伊拉克推翻了费萨尔王朝的统治,宣布成立伊拉克共和国,在外交政策上奉行反帝反殖、维护民族独立、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断绝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政治、军事联系,并在共和国成立当年的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书刊早在年就进入了伊拉克。国际书店与伊拉克历史最悠久的莫珊娜(Al-MuthannaLibrary)书店,伊拉克共产党主办的巴格达出版社(BaghdadPublishingHouseCo.),伊拉克国家民主党创办的人民出版社(DarulAhaliPublicationDistributionHouse)等9家机构建立了业务联系。年、年、年的发行量仅有24册、10册和30册,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图书达到了5.3万册,阿文版《人民画报》达到4万份,累计9.2万册(份),年11月国际书店经理邵公文访问伊拉克,又进一步发展合作机构。年书刊发行量再次增加,图书5.5万册,期刊达到了28万份,年年底累计为33.5万册(份)。此间伊拉克共产党主办的巴格达出版社翻译出版了第一个阿拉伯文版《毛泽东选集》(二卷本),以及14种毛泽东著作的单行本,印刷发行量很大,有的超过了万册。这同时引起了伊拉克国家指挥部的疑惧,年以“取缔有害宣传品”的法律,没收了一些中国图书。一些代理商不敢与中方联系。年图书发行下降为2.5万册,年底累计为10万册(份),年再次下降,图书为册,年底书刊累计下降到2.03万册(份)。但是阿文版《人民画报》却从此在伊拉克有了固定订户,年为份,实现了此前零的突破。

叙利亚:新中国与叙利亚的交往,应从年开始。当年9月17日,中国参加了叙利亚大马士革国际博览会,4天后的9月21日,叙利亚总理加齐以及叙利亚政府各部长出席了中国展览团举行的招待会。年11月30日,中国和叙利亚签订贸易协定。年6月12日,中国和叙利亚签订文化合作协定。年8月10日,中国与叙利亚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中国书刊进入叙利亚的时间为年,当年发行图书册数为册,年为册。年中国出版了阿拉伯文《人民画报》,色彩风格独具特色,发行份数一下子超过了4万份,相关新中国英文、阿文等图书批发达到了1.6万册,年累计达到了5.09万册(份)。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DarDimachq)、欧玛书店(TonbakjiBookshop)分别在年与中方建立联系,并邀请叙利亚著名翻译家、作家苏海尔·艾尤布,以英文为底本主动翻译了第一个阿文版的《实践论》《矛盾论》和《毛泽东选集》(1—3)卷,此外还有其他图书,累计达到10种。

年埃及与叙利亚短期合并形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内部开始限制社会主义国家书刊进口,此时经销中国书刊的文化机构均要求签署不准销售共产主义书刊的“保证书”,因此书刊发行量受到影响。中国书刊一度发行受阻,年叙利亚退出“阿联”后重新恢复关系。

苏丹:中国书刊进入苏丹为年。此时苏丹还没有分裂,并正处于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年实现独立的历史变革时期。苏丹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具有鲜明的反对殖民统治政治主张的新中国书刊,此时通过一些左派文化机构进入苏丹,如群众书店、卡迪尔书店、工程师书店、昌盛书店等,还有苏丹官方主办、具有一定实力规模的格达雷夫出版、发行、广告局,民族文化书店等6家机构建立了经销业务。中国阿文版书刊迅速打开局面,年的发行量为册,年便增加到册,年达到破纪录的1.97万册,年维持在1.04万册。年阿文版《人民画报》出版,首期在苏丹发行了份,年底累计书刊发行为1.4万册(份),年图书为册,杂志实现了1.5万份的批发量,年底累计为2.5万册(份),年图书发行了2.44万册,杂志突破4万份,年底累计为6.4万册(份),成为此时期最高的年份,年有所下降,但仍为3.6万册(份)。新中国书刊能够进入尼罗河两岸的非洲东部土地上传播,这是此前从没有过的。

黎巴嫩:通过叙利亚大马士革出版社的推荐,除与黎巴嫩的和平书店、黎巴嫩共产党创办的法拉比书店(DerElFarabi)建立联系之外,中方还与当地规模较大的资商阿拉曼公司(RaphaelAramamCo.)、列文国际发行公司(TheLevantInternationalDistributions)、法拉贾拉出版社等建立联系。年书刊发行总数由年的5份增长到年的2.25万册(份),年为册(份),年为册(份),年、年分别为、册(份),并有阿文版《人民画报》订户3份,实现了零的突破。

利比亚:此时利比亚正处于联合王国(—)时期,利比亚国内政治情况是各部落与宗教等多方力量复杂博弈,并交织着英国、法国与美国等外部压力。经济上利比亚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出租港口、石油开采等协议获得经济发展,政治上主张阿拉伯民族独立发展的纳赛尔主义、复兴党的泛阿拉伯主义以及反对君主专制。中国书刊进入利比亚为年,与左派机构建立业务关系,并开始发行少量中国出版的阿文版毛泽东著作单行本,特别是阿文版《人民画报》在利比亚开始有了一批订户,直到年获得突破,发行量达到万份以上。此时利比亚总人口约万,而且绝大部分是在文盲的社会环境下,中国书刊成功进入利比亚并取得如此业绩,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突尼斯:突尼斯在年成为法国保护领地,此时正值反对法国殖民统治、寻求政治和经济等全方面独立发展的变革时期。年3月20日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年7月25日突尼斯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黜国王,宣布成立突尼斯共和国,布尔吉巴任第一任总统。

中国书刊进入突尼斯的时间为年,主要是通过法国在突尼斯创办的文化经营进口中国出版的一些法文、阿文版书刊发行传播到突尼斯。年国际书店第一次派员参加突尼斯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展览会上展出了风格独特的新中国书刊,特别是刚刚出版的阿文版《人民画报》,获得许多突尼斯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ly/67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