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
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正直、机智、勇敢、善良,
为几代中国人所熟知和喜爱。
《三毛流浪记》
自年6月15日至年12月30日
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
年1月7日和4月4日
又发表了最后2幅。
报纸连载期间,
大人小孩都为三毛的经历,
时而忧愁、时而惊喜、时而伤心,
三毛的命运,
成了当时上海市民生活的要事。
年8月,
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三毛流浪记》,
累计发行量破万册。
直至今日,
《三毛流浪记》
仍排在少年儿童出版社畅销书前列。
然而,张乐平不仅是漫画家,
在年画、连环画、速写、剪纸上,
都是高手。
他不止是画“三毛”,
还画其他东西。
今天,《张乐平画集》启动,
计划推出12本丛书,
展示其不为人知的作品。
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张乐平漫画出版回顾展
今年是《三毛流浪记》发表70周年,在今天的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少年儿童出版社宣布《张乐平画集》启动,计划推出12本丛书,展示其不为人知的作品。
上海图书馆也从6月15日起展出了一批《三毛流浪记》有关的图片和文献资料。
《三毛流浪记》节选图
据少年儿童出版社负责人介绍,目前计划推出的12本大型系列丛书《张乐平画集》,将是至今为止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张乐平艺术作品的整理、研究以及出版工作,将漫画大师张乐平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社会历史内涵展示给世人。
在童书展现场,一位二十多岁的读者告诉记者:“这是我从小读到大的作品。”另一位带着三岁儿子的妈妈也给孩子买了本《三毛流浪记》。
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说:“因为《三毛流浪记》大家知道了张乐平,因为《三毛流浪记》大家知道了三毛。”此次画集的启动,他希望让大家都知道张乐平不止是画“三毛”,还画其他东西。
《三毛流浪记》节选图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不论男女老少,三毛依然受到中国甚至国外读者的喜爱?
作为张乐平的忘年交,著名漫画家郑辛遥从艺术角度对张乐平的成就和贡献作出了评价。他认为可以用“广”、“强”、“真”三个字概括,也就是《三毛流浪记》传播广,艺术感染力强,真情实感。
“因为这是无字漫画,都是靠形象来诉说,不用翻译,小朋友不识字也能看,这是很可贵的,这也是走到现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一个“三毛”都活灵活现。
郑辛遥曾私下询问过张乐平有没有模特,张乐平表示三毛模特就是他自己。
对于《张乐平画集》的启动,郑辛遥十分高兴,他说:“由于三毛漫画太出名,大家只知道张乐平是漫画家,其实他在年画、连环画、速写、剪纸上都是高手。”
《三毛流浪记》节选图
活动现场,张慰军和郑辛遥都提到了张乐平创作《三毛流浪记》的起因。
年初的一个晚上,上海风雪交加,天气奇冷。
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3个流浪儿正围靠在一个火堆旁烤火,他们紧缩着身子,使劲地鼓着腮帮子吹火,以便把火烧得更旺一点。
此情此景,使张乐平黯然神伤。
当时张乐平自己的日子也很艰难,可怜这3个孩子,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天早上,当他又走过昨天晚上经过的那个弄堂口时,他惊讶地发现3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
想到上海以至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流浪儿正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想到正在忍受着内战煎熬的四万万苦难同胞,他决定立即创作一个反映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生存状况的系列连环漫画。
于是,《三毛流浪记》问世了。
年,张乐平在《申报》连载《三毛从军记》,引得世人争相购买。《大公报》见状,不甘示弱,于次年通过陈伯吹,力邀张乐平再创作一组三毛系列漫画。
当时正值年初,上海街头寒风呼啸。某个晚上,风雪交加。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三个流浪儿正围靠着一个小铁罐吹火取暖。第二天早上,当他再次经过时,发现其中两个孩子已经被活活冻死了。看着收尸车上的孩子垂下的手臂,张乐平不禁潸然泪下。
作为一个漫画工作者,他决心通过手中的笔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发出控诉。为更深入地了解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张乐平换下旧西装,穿上破旧衣服,来到旧上海最混乱、最肮脏的地方——郑家木桥体验生活。
在张乐平的笔下,瘦削矮小的三毛卖过报纸、擦过皮鞋、当过学徒、卖过武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虽可怜穷苦,却聪明机灵、乐观幽默、不畏强暴。
《三毛流浪记之孤苦伶仃》
《三毛流浪记》自年6月15日至年12月30日在上海《大公报》上连载,年1月7日和4月4日又发表了最后2幅。报纸连载期间,大人小孩都为三毛的经历时而忧愁、时而惊喜、时而伤心,三毛的命运成了当时上海市民生活的要事。
《三毛流浪记之美梦幻灭》
年初春,宋庆龄先生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在“中百公司”(即现在的市百一店)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三毛乐园会,为流浪儿童筹集钱款,等候入场的人群队伍一直排到了六合路。
《三毛流浪记之减价竞买》
自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第一本《三毛流浪记》选集起,三毛不仅成为了中国几代人口里津津乐道的漫画形象,更将这一中国故事成功“带”上了世界舞台。
年,法文版《三毛》(《三毛流浪记》和《三毛从军记》合集)获第42届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毛流浪记》以多种版本在国内外发行,其中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出版总量以千万册计,直至今日,《三毛流浪记》仍排在该社畅销书前列。
为什么“三毛”至今经久不衰?连张乐平的幼子张慰军先生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个八十二岁的老头还这么吃香。
来看看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对张乐平幼子张慰军的专访
↓↓↓
“三毛”并未过时
上观新闻:最近几年您带着“三毛”前往世界各地参加交流推广活动,外国人接受三毛吗?在国内,现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很高,他们能理解这个衣衫褴褛的小流浪汉吗?
张慰军:完全没问题。这几年我带着“三毛”去过韩国、比利时、毛里求斯、澳大利亚,不管是华人还是当地人,都表现出对它的喜爱。我也是纳闷了,这个80多岁的“老头子”居然那么吃香(三毛形象最早诞生于年,编者注)!我感觉,三毛身上那种屡败屡战的乐天派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善良本性,在这个时代还是容易引发共鸣的。这和他穿的衣服破不破烂没关系。
上观新闻: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讲,“三毛”可是个大IP,有没有考虑做相关延伸品?
张慰军:玩具、玩偶、游戏已经有不少,还有民间人士自发做的“三毛表情包”,我们觉得挺好。
“三毛”相关剧集也层出不穷。年中央电视台52集电视系列短剧《三毛新传》,年香港明日剧团的舞台剧《三毛太空漫游》,年全国巡演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儿童剧《未来的三毛》。年以来,光动画片就有《三毛奇遇记》(年)、《三毛历险记》(年)和《三毛旅行记》(年)等等。最近还有北京方面来洽谈做多媒体舞台剧的想法。
上观新闻:版权保护方面有没有碰到过问题?
张慰军:我们在工商局登记注册了多个“三毛”相关的商标。最近几年国内的版权保护环境好多了,公司也有专职的法务处理版权事务。上面提到的这些剧集,都是由我们授权的。当然,个别侵权现象也有。
《三毛从军记》系列
“公益大使”三毛
上观新闻:有考虑过“三毛”的未来吗?
张慰军:我们把“三毛”定位为公益大使,今后多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另外想成立“张乐平学术研究会”类似这样的非盈利组织,集中研究中国漫画史。近代以来,中国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漫画家,张乐平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希望能对整个漫画家群体有系统研究。
另外,我们在培养未来漫画家方面也做了些事情。从年起,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委会、浙江省海盐县人民政府、上海三毛形象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每隔两年举办一次“三毛杯”全国漫画大赛。去年起我们联合其他机构设立了“张乐平绘本奖”,总奖金额超过30万元。
《三毛日记之向日葵》
《三毛日记之合用一把伞》
和《解放日报》的不解情缘
上观新闻:解放后,张乐平先生继续创作三毛新作,很多都在《解放日报》上连载。他还担任过报社美术部的负责人,咱们也算是多年的故交了。
张慰军:是呀!我还记得汉口路号里有我父亲独立的小办公室,里面还架了行军床。有几次和哥哥陪父亲在报社画《三毛在迎接解放的日子》,画流浪的三毛成了地下少先队员,夜深了就睡在这张小床上。白天父亲会带我们去南京路买好吃好玩的东西。小孩子嘛,这点事情最开心了,所以记到现在。
对父亲来说,在《解放日报》工作期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和丁锡满老总的诗画相和也传为美谈。
上观新闻:现在您几乎成了“三毛”的全权代理人,忙得过来吗?
张慰军:老实说忙不过来。但没办法,谁让我是兄弟姐妹七个当中最年轻的呢?还好现在张家第三代也能帮点忙,年轻人的脑子更灵活,以后要靠他们了。
拍摄于年的张乐平夫妇与七位子女的全家福
上观新闻:你们兄弟姐妹七个有继承父亲的绘画天赋吗?有没有也尝试画过三毛?
张慰军:还真画过!年,由三哥张苏军绘制的系列漫画《三毛奇遇记》,以宣传法制观念、呼唤美好社会公德、针砭时弊为宗旨,在《新民晚报》上连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但他自己觉得跟父亲的作品还是不能比,所以决定不做“狗尾续貂”的事情了。
我们几个都多少有些艺术天赋。我和大姐学画、二哥学音乐……不过成年后都只是作为兴趣爱好了。我希望过几年这些事务理顺,找到更多年轻人加入后,我能腾出手来,自己画画油画、搞搞设计。
本文来源:东方网、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作者:包永婷章迪思张志萍
北京治疗白癜风价钱早期白癜风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ly/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