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绿地——
说说我与书的故事
◎浮生屠甸
一
喜欢书,是从童年开始的,花书(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青涩的童年。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花书的繁荣期,《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雷战》《小英雄雨来》等等,大多跟战争有关。因此,所看花书的画面是要打仗的,越打越要看,越打越好看。每当小伙伴买了心仪的花书,一伙人马上围起来,相倚观看。
附近的书店是我们这些小屁孩们向往的圣地。海宁双圩小徐庙供销社有一爿书店,品种虽少,但在屠甸书店里见不到的小人书,这爿书店却有。积攒了些小钱,我和明松、王荣几个人,经常去光顾,有时候一个人偷偷地去。小徐庙有我家的亲戚,买好书就去吃饭。每次父母带着去做客人,必去书店看书买书。硖石干河街新华书店,每年要去好多次。有一次拿了大哥的铁柄凉伞到硖石玩,到了书店就在柜台上买书看书,等到买好书出来,发现挂在柜台上的凉伞不见了,心里十分焦急,寻遍硖石大街小巷,哪有凉伞的身影。回家时不敢进家门,怎么向家人交代呀?要知道,那时的铁柄凉伞身价不菲,全小队只有我大哥拥有铁柄凉伞。
在物质和文化匮乏的岁月里,花书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还温暖着我们单薄的童年。
二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短篇小说写作十讲》,年2月21日,邮电局汇款,3月22日收到,足足等待了一个月。
从前屠甸新华书店还有好书可卖,那时的书价如此低。
那时屠甸新华书店还有《静静的顿河》供应,我的同学沈法买了一套,售价6.25元。
三
从角落里翻出《西江月》。记录购书的日期是辛酉年五月,公历应是年5月,正是我高考(高复)备考时期,怎么有时间买课外书来看呢?不记得了。作者李黎在我印象里,连同这书被尘封了起来,也不记得了。茅盾题字,丁玲写序,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来头不小啊,李黎是谁?近况如何?我急于想知道,于是在网上查了半天,终于有了点眉目,欣喜的是,她喜爱木心的文字,还见过木心一面,一下子拉近了我与李黎的距离。
四
年,我邮购了《诗刊》社年至年获奖诗集《黎明拾穗》。刘小放的组诗《我乡间的妻子》,诚朴、干净,从细节到情愫直指人心,很合我的口味,于是用钢笔在书页上写了读后感。
今天重读此诗,还是被打动,看来我的口味没有改变。虽过三十多年,放在现时,此诗一点都不落伍。
网上查了一下,刘小放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当代中国乡村题材的作品,《我乡间的妻子》独树一帜,在文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位置,那些羽声慷慨的乡土诗,具有开宗立派的意义,他的作品具有史诗性和生命的本真意义,在中国诗坛具有史学价值。
五
他们正年轻,我也正年轻。
浙江青年创作丛书《他们正年轻》《泪水孕育的歌》,年购于海宁硖石新华书店,两本书购买时间只隔了6天,可见当时去硖石买书是较勤的。
浙江人文荟萃,以鲁迅、茅盾、郁达夫等为代表的文学浙军,占据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半壁江山。进入新时期,文学浙军黯然失色,八十年代初,余华、麦家、王旭峰等人,还没出道。夏真、李杭育等,开始展露头角。几十年一过,这本书里的作者,大都淡出了文学圈。
文学创作是座独木桥,哪怕是千军万马,能走上去的不过寥寥,要么通向彼岸,要么淹没于洪流。
六
《月迹》是贾平凹第一本散文集,年7月25日在屠甸新华书店购买。贾平凹早期的文字,用笔细腻,色彩轻淡,给人以纯朴清新的享受。俺试着写的第一篇小小说《小村东口的人家》,是模仿贾平凹的。
《月迹》由大作家孙犁作序。孙犁说,与贾平凹并不认识,读过他写的几篇散文,因为喜爱,发表了一些意见。现在,百花文艺出版社要出版他的散文集了,贾平凹来了两封信,要我为这本集子写序言。原想把发表过的文章,作为代序,看来出版社和他本人,都愿意我再写一篇新的。那就写一篇吧。贾平凹这位青年作家,是一位诚笃的人,他的产量很高,简直使我惊异。他像是在一块不大的园田里,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细雨濛濛之中,头戴斗笠,只身一人,弯腰操作,耕耘不已的农民。
字里行间透着对贾平凹的赞美、鼓励之情,老作家不遗余力提携新人,留下了一段佳话。
七
在秀园小区马路市场见旧书摊,与张兴一起,来回两次停车淘书。《第二次握手》拿在手里,想起高中时读此书的情景。当年读的就是这个版本,封面上女子挽着头发的侧影素描,非常熟悉。
这本《第二次握手》,被人看烂看熟,还贴了封带纸,不知有多少痴男怨女的手握过此书。
这本书的流行也为张扬在“文革”中带来了牢狱之灾。《第二次握手》被定下“吹捧臭老九”、“鼓吹科学救国”、“描写爱情”等罪状。张扬于年被逮捕并内定死刑,直到年才获释放。同年,该书正式出版。书的发行量超过万册,至今仍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之首。
朋友雪江说:“像我当年借出去没还进来这本。”我回:“你这本书有可能被人卖到海宁了。”雪江说:“好在世事轮回,重回朋友之手。”雪江说的是玩笑话。世事轮回,缘分天定,说不定这旧书就是他当年的这本。
八
旧书摊上有好书。读初中时,明松买过《西湖民间故事》,多次借来看过,有趣的故事,漂亮的插图,印象尤深。那时没去过杭州,对杭州西湖的了解,来源于此书。那天在旧书摊淘宝,翻出这本旧书,顿时眼前一亮。久违的图书,远去的岁月,几多感慨涌上心头。
九
年,我还年轻,是个文学青年,特别爱听广播。浙江经济电台有个“漫步书林”节目,主持人是齐慧,每周一次,时间是周二中午11:30~12:00。内容有作家、作品的介绍、访谈及出版书讯等。爱文学又爱广播的我,一下子被“漫步书林”吸引住了,打动我的还有齐慧好听的声音。
在收听“漫步书林”同时,还积极参与“漫步书林”。当时参与电台的节目是很时尚的行为,方式有写信和打电话,尤其是电话参与,因为节目是直播的,通过电波,参与者的声音立即传向四面八方,感觉是无比美妙。记得我在“漫步书林”参与的节目有:我最喜爱的一句话(一本书)、台湾作家三毛的特别节目、新实验小说特别节目等。因此,还有幸获得电台奖给的年全年《江南》杂志和一本《新实验小说选》。在《新实验小说选》的扉页上,齐慧用钢笔写下:愿漫步书林成为你心中永远的绿地。
是啊,漫步书林,书林漫步,永远的绿地。
浮生屠甸,屠甸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经济师。喜爱读书写作,多篇文章在省市报刊上发表。
作者文章推荐
▽
看桥要趁早,细数屠甸老石桥
看白癜风费用贵吗氮芥酒精价格是不是很高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sd/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