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白癜风时间多久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239962.html在一条通往撒哈拉的路上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
坐在敦煌月牙泉后的沙山上,静看烟云搁浅在丘顶间,脑海里蓦地响起这首《橄榄树》。
不远处叽叽喳喳着几个正在拍照的红衣姑娘,鲜艳的吉普赛女郎风的大裙摆飘在沙中,红纱覆面,竟真有种异域风情。让我想起一个人。
而远远地,也像是有人来了。
藤藻般墨发下晃动着一对大耳环,手腕脚踝上叮咚作响着琐碎银饰和骨牙,身上却是素白胜雪的棉麻长裙。身旁站着胡子一大把的异国恋人,一同倚靠在蓝德罗伯牌吉普车旁。
躲在纱巾背后的那双眼睛被浓重的眼影衬着,隐隐泛光,深邃明亮。
嗨,是三毛。
不必惊讶。因为有沙漠、有故事的地方,就有三毛。
很多名家的散文是长大后才喜欢的。大人总是容易感同身受,会从艺术中回归自己的生活,落下不知道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说书人的泪。小孩子不懂得那些时代里的爱恨情长,信仰追求,只觉得篇篇晦涩难懂。但第一次读三毛时,整个人仿佛一下子通透起来,舞动的文字跳跃在泛黄的纸页上,一个个迷人的故事争抢着拉人入戏,引人神往。
而三毛带我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撒哈拉。
她一时任性来到了人迹罕至的撒哈拉。初来时喜悦而兴奋,拖着一枕头的钱,如小马驹般闯闯荡荡,和恋人东奔西走,白手起家。虽说“创业”坎坷曲折,但也有滋有味。简单却浪漫的婚礼后,二人组建了家庭,此后彼此搀扶,尽情享受异域风情,体验每份人生的苦辣酸甜。
对《撒哈拉的故事》的第一印象是有趣而甜蜜,三毛的人格魅力使得旅行从来不会味同嚼蜡。一弱女子因着一个莫名的冲动,千里迢迢跑到沙漠,挑战风沙和热浪。她乐观而充满希望,面对家徒四壁的小窝,可以坐在屋顶上看星星,可以为一头羊欣喜万分;她随性自在,不拘小节,在当地制度并不健全的大漠中举办了一场小小而庄重到令自己发笑和郁闷的婚礼;她处事机灵,调皮可爱,在丈夫上司面前大秀中国菜,把“小黄瓜炒冬菇”戏说是“嫩笋片炒冬菇”……所幸她的一切突发奇想和满怀浪漫都有人陪伴,“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荷西是懂她的。
三毛有诗人般足够浪漫和理想的情怀,她就是洒脱本身。
长大后读了很多次《撒哈拉的故事》,每读一遍都依然有新鲜感。那飞扬在文字中的不羁里永远洋溢着一丝柔情和细腻的浪漫气息,却不知从什么时候渐渐增添了一抹低吟浅唱的哀调,像是含过一块蜜糖,唇齿间尚且流连着甘甜,倏忽咽下一口冰冷的苦茶,浇灭了浓情蜜意,取而代之的是后知后觉的辛辣苦涩。
撒哈拉除了三毛绮丽、神奇、爱恋的梦,更多的是她深切体会却无可奈何、那渗透至无孔不入的生命悲歌。
荒漠里盛开出多么充满生命力的温柔和浪漫,沙石下就埋藏着多么深的悲哀和残酷。“每一粒沙地里的石子我尚且知道珍爱它,每一次日出和日落我都舍不得忘怀,更何况这一张张活生生的脸孔,我又如何能在回忆里抹去他们”:十岁就贩卖似的出嫁,受到暴力婚姻对待的姑卡;放下十六年仇恨,换取一向视作仇人的撒哈拉威孩子性命的沙巴军曹;拥有智慧和本领却只能受人鞭挞、终生为奴的哑奴……每个小人物都出现在三毛的眼中、丰满在三毛的笔下,被她带到了从不可能想象到这一切的我的面前,带给人生命的震颤。每每我读到哑奴“身体不自由心却自由”的独白,便难以自已,为之潸然泪下。
残酷的悲剧让人痛心疾首,更让人愈发佩服三毛。撒哈拉落后贫穷,三毛借送贫民衣服食物;没有医生,三毛心疼可怜人自学古书做了几回赤脚医生;三毛痛恨战争、奴役和杀戮,即使是危机暗浮的沙漠,她也尽自己所能,守护她坚持的正义,以泪水怀缅英雄……三毛是有卓识远见的独立女性,她以东方女子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以中国人惯有的广博与侠义的精神,用一己之力教给沙漠中落后的人们以知识和技术,希望用自己小小的力量,改变更多可悲之人的命运。
读懂了撒哈拉,读懂了所有沙漠中的故事,读出了笑与泪,也读懂了三毛,开始对她怀有一份独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羡慕竟有人可以活得如此洒脱不羁,热情奔放,也自然而然爱上了她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寻求单纯的自然,和暗涌于红尘世俗之外的真善美,即使识破黑暗的诡计,仍可苦中作乐,修饰残酷。我惊讶一个女子竟会在有如此的自由和浪漫情怀的同时,还拥有如此坚韧与强大的灵魂。三毛是凡夫俗子难以达到的境界。
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三毛的撒哈拉一下就能把人牢牢抓住,为什么《撒哈拉的故事》永远不会褪色。而当我真正踏上旅程时,游走在各个景点之间茫然无措、拍照留念到机械麻木、想要停下来好好看看沙漠,但被告知只能在戈壁滩的边缘观望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
三毛和三毛故事的魅力在于那流浪里生出的生活琐碎,那再也平凡不过却又不可抗拒的柴米油盐中的传奇:这是真实的心灵之旅,真实的流浪,真情实感的残酷和浪漫。因为走心的真实,所以令人心驰神往,最是令人心动,永远勾得人心痒,即使流浪的目的地是贫瘠的荒漠,是远而又远的远方。
你做过流浪的梦吗?
小时候在昏暗的灯光下读《鲁滨逊漂流记》时,就憧憬此生一定要来一次荒岛求生的奇妙旅行。撷几本书,养只宠物作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还要有一个虔诚的信仰。渐渐流浪的梦随时间的逝去一并忘却,单调如白开水的生活磨平了心灵棱角,也湮没了昔日许下的万丈豪情。多少人敢想却不敢做,把那些所谓的幻想都看作是可笑年少的白日做梦,遗弃在生活的尘埃里。
读了《撒哈拉的故事》,才知道三毛的一时兴起永远不是玩笑。她拎着少少的行李毅然来到渴望的大漠,无论艰难险阻,坎坷波折,都疯狂散播着内心的自由因子,靠双手双脚和勇气智慧,在众人看来阴谲可怖的荒漠深处扎根发芽,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浪漫、离奇的故事,宛若开在贫瘠苍凉中的艳红,夺目璀璨的令人肃然起敬:“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读了《撒哈拉的故事》,才知道束缚人双脚的不是藤蔓,而是那颗卑微胆怯的世俗之心。韩寒有一篇文章名叫《你不是一棵植物》,我们是不是一棵受自然摆布的植物,只有从流沙中站起来,走出去,才能发现自己原来是有双脚的。再伟大宏观的理想,再绚丽鎏金的梦想,再天马行空的幻想,没有付诸行动,没有一颗准备即刻启程随时流浪的心,终是子虚乌有。
而现在,读了《撒哈拉的故事》的少年人,你是否也依旧怀着一颗想要流浪之心,依旧拥有一丝冒险之意,愿意挣脱世俗的牢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真正的旅行,一场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的旅行,同三毛一起?
三毛带我们真正地流浪,用双脚丈量世界和梦想的距离;三毛身体力行地教会我们真正的流浪,让我们更深刻地去明白旅行的意义和启程的庄严——敢于踏上征程,然后就不再回头。三毛是每位旅人的指路人,是每个目的地的接引人,是所有心里有梦、却不敢做梦、也不会做梦的青年人的筑梦人。
这就是阅读的魅力。塑造经典的前辈中,会有人替你寻迹大好河山,代你体验人生百味。而你,会从经典中体悟精神,汲取力量,也终将拥书入怀,踏上属于自己的征程。《撒哈拉的故事》成就了流浪文学的经典,只因那股“三毛热”热起来的不仅是流浪文学,更是万千青年人饮冰多年的追梦之心。
驶离月牙泉的时候,敦煌下起了一年里最罕见的雨,阴云蔽月。
我去过中国的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地方的月亮。温柔缱绻的江南洒着永远缠绵不尽的细雨,东海蓬莱的海风伴着螺号吹了几千年,丽江巷子里银饰轻击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艳遇,漠河冷夜的星子摇摇欲坠也想嗅一嗅松花江的鱼汤。
大漠的月亮我没见过。但是我想,三毛已经真正让我领略过撒哈拉的月亮。
因为捧着《撒哈拉的故事》,心便一直在路上了。
我是西南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02班的王玉琪。我喜欢读书,热爱文学,我认为一名工科生,也需要在书的浸润下沉淀心灵,拥有属于自己的清风明月。为淳朴学风感染,与百年交大结缘,希望在此度过的每一天,都如书中的世界般鲜活而明亮。
《撒哈拉的故事》由十几篇以沙漠为背景的散文集合而成,是三毛作品中最脍炙人口的散文集。年,她禁不住撒哈拉沙漠的诱惑,与恋人荷西来到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白手成家。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她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很多情感真挚的作品,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溢着一种浪漫、浓情的异域情调,字里行间反映着沙漠独有的地形地貌与风土人情。三毛的文学创作生涯从此开启,并受时任《联合报》主编平鑫涛的鼓励,开始把她的作品集结出书。她的第一部作品集《撒哈拉的故事》于年5月正式出版发行,使“流浪文学”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
征稿启事
「扬华青声」
嗨,少年的你,
是否有着许多青春的心声。
或是脑海中蓦然闪烁出的思想火花,闪亮炽热而又深刻;
或是被悄悄作成的一首诗,咏叹年轻,淌尽笔尖温柔;
或是记录在相机里的方寸光影,赋予着独特意义的美好时刻;
或是被收录下的一段声波,倾诉着青春各式的喜怒哀乐;
或是热爱分享的你想要向大家推荐的各种宝藏;
……
给你一个机会,
我想成为青春的你最忠实的簇拥。
给我一个机会,
我想让所有人看到这青春的绽放。
「扬华青声」
展现青春之声,期待你的分享。
「扬华青声」栏目长期征稿,征稿内容不限,文字、图片、音频均可。征稿主题不限,积极向上即可。
投稿方式:投稿请直接发送附件至邮箱wlszk
vip..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sd/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