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编号:A/
刊发时间:年3月19日
委内瑞拉与伊拉克:石油生产国的两个极端样本
委内瑞拉和伊拉克都曾叱咤国际石油市场风云。40年战乱之后,伊拉克已恢复成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而和平年代的委内瑞拉石油生产却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王能全
一段时间以来,因经济极度困难而引发内乱的委内瑞拉上了世界和我国媒体的头条,各路专家对委内瑞拉的困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其中石油是回避不了的话题,也是解读的重点内容之一。
委内瑞拉为什么会出现当前极度困难的经济形势,无论多长篇幅的分析和解读,感觉总似如鲠在喉。非常有意思的是,将委内瑞拉放在国际石油市场大背景下,与曾经很长时间占据媒体头条但今天已基本了无声息的伊拉克可以进行很直观的对比,两国人民遭受的苦难让我们深感痛心,但更重要的是两国现实的巨大反差让我们无法释怀。
国际石油市场曾经辉煌并相互支持的两大风云国家
分析和评说年来的世界石油工业历史,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两个国家,即委内瑞拉和伊拉克。
(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石油生产历史悠久
年1月1日,委内瑞拉探明石油储量为亿桶,占世界17.9%,世界第一。同期,伊拉克探明石油储量为亿桶,排名世界第五,占世界8.8%。
年,壳牌在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一带勘探石油。年12月14日,劳斯巴罗索斯2号井发生大井喷,委内瑞拉由此拉开了石油开发的热潮。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达1.37亿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产油国;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为10.41亿桶,占世界石油产量的13.6%。
年10月15日,基尔库克西北的巴巴格格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年7月31日,壳牌、英波石油公司、法国石油公司和由几家美国石油公司控制的近东发展公司等,联合设立伊拉克石油公司并分别取得了23.75%的股权,签署了著名的“红线协定”,对伊拉克和海湾地区的石油利益进行了瓜分。年,伊拉克石油投入商业生产,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前,石油产量每年维持在万吨左右。
(二)委内瑞拉是欧佩克的缔造国,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是欧佩克的诞生地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缔造者,就是委内瑞拉的佩雷斯·阿方索。年1月,阿方索担任矿物和碳化氢部长,主张产油国政府不但要增加石油收入,还应控制石油生产和销售。
年4月16日,阿拉伯联盟常设石油委员会开罗召开会议,阿方索率领委内瑞拉代表团列席。会上,阿方索与伊拉克等国代表秘密聚会,达成“君子协定”,产油国保护定价体系,建立国营石油公司,争取利润六四分成,建立炼油厂,向石油业下游扩展等。正是这次秘密聚会和达成的“君子协定”,成为欧佩克的雏形。
年9月10日,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委内瑞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代表在巴格达聚会。9月14日,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命名为石油输出国组织。
(三)石油政策高度一致,相互支持
年11月15日,委内瑞拉规定,政府至少获得石油生产净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年底,埃克森同委政府签订了协议。这是世界石油史上,产油国同大石油公司签订的第一个利润对半分成协议。
年12月11日,伊拉克收回了99.5%的租让区。年3月1日,伊拉克宣布,实行石油国有化,国家取得对石油资源的所有权。
年8月10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从伊朗以陆路方式进入伊拉克,与萨达姆举行会谈,萨达姆亲自为查韦斯驾车兜风。查韦斯是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第一位访问伊拉克的国家元首。第二次海湾战争战败后,萨达姆被抓,委内瑞拉公开反对处死萨达姆。
伊拉克:苦难中重新崛起的石油巨人
自年9月以来至今,是伊拉克人民苦难的40年。不过,从年开始,伊拉克开始了石油生产的重建和恢复,今天已成为世界第五大石油生产国。
(一)苦难的40年,人民生灵涂炭
年9月22日,是伊拉克苦难40年的开始,伊拉克空袭伊朗,开始了长达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在这场未见胜负的战争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直接损失高达亿美元。战前,伊拉克拥有亿美元外汇储备,战争结束时外债为多亿美元。
就在两伊战争结束后不到两年的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由此引发了海湾危机、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人民迎来了更大的苦难。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军队整体作战能力损失三分之二以上,伤亡达8.5万至10万人,石油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被摧毁,直接经济损失约亿美元,GDP下降到只有战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降至不足美元。第二次海湾战争,萨达姆政府被推翻,萨达姆被活捉并被绞死,伊拉克军队被彻底打垮,超过10万士兵和平民死亡,多万平民沦为难民。
第二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处于无政府状态,成为恐怖活动的场所。年6月,极端组织宣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伊斯兰国。鼎盛时期,极端组织控制了伊拉克约四分之一领土,儿童和平民被作为人肉盾牌,大量人员伤亡,数量空前的民众流离失所。年12月9日,伊拉克宣布,政府军解放了被极端组织占领的所有领土。
库尔德问题一直是伊拉克政府长期头痛的重大问题之一。年9月25日,库尔德地区进行公投,希望组建独立的国家。就在公投的同一天,伊拉克议会通过决议,认定公投及其结果无效,要求在基尔库克等有争议地区部署军队。年10月16至17日,伊拉克军队夺回基尔库克省和基尔库克油田等被库尔德人占领的地区。
(二)遭受严厉的石油制裁,经济崩溃
因入侵科威特,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全面制裁,其中石油出口禁运从年8月6月开始至年11月21日结束,是历史上最为严厉、为时最长的联合国对石油生产国石油出口的制裁。石油出口完全被阻断,伊拉克陷入严重经济困难,年民众的配给额已经降到了联合国规定的温饱线以下,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1美元,造成了大约50万至万伊拉克平民死亡,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上升,基础设施完全被摧毁,退回到前工业化的状态并原地踏步。
为解决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自年12月10日起,联合国实施“石油换食品”,伊拉克完全丧失自己石油出口的管理自主权,石油出口由联合国管理。根据“石油换食品”计划,伊拉克累计出口了34亿桶原油,总价值亿美元,其中约有亿美元用于购买食物和药物等作为人道救援物资,援助了伊60%的人口。
(三)重建石油生产,已成石油巨人
年5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号决议,解除对伊拉克长达13年的全面制裁,伊拉克开始了战后经济重建工作,其中石油工业重建是重点。
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宣布开展国有化以来首次对外国公司的石油领域开放招标。自此至年4月26日,伊拉克共举行了五轮油气田招标,开放了鲁迈拉、基尔库克等主要油气田,包括我国有关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埃克森美孚、埃尼和卢克等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导了伊拉克石油生产的重建恢复工作。
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拉克石油产量跌至30万桶/天的历史底位,年5月也只有90万桶/天。年,伊拉克石油产量增加到每天.1万桶,接近历史最高的年。年,伊拉克石油产量为.1万桶/天,超过伊朗,成为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年,伊拉克日均原油产量为万桶,日均出口原油万桶。
年1月,伊拉克石油部长宣布,原油生产能力已达到万桶/天。年12月,伊拉克原油产量为.2万桶/天。根据计划,年,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将达到万桶/天。
年,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为.96亿美元,GDP为.86亿美元。年,伊石油出口收入跌至历史最底点,仅为3.51亿美元,年GDP下降到只有61.87亿美元,为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随着石油生产的逐渐恢复,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和GDP都不断提高。年,伊GDP增长到.05亿美元,超过年的水平。年,伊石油出口收入达到.9亿美元,为历史最高,GDP也增长到.6亿美元。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后,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有所下降,仍保持在.3亿美元。年1-7月,伊拉克石油出口净收入为亿美元,接近年全年的水平。
年和年,美国发动了两场海湾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国内外媒体和专家们曾认为,美国此举是为了伊拉克的石油。年1月21日,在其上任后的第二天,特朗普在美国中央情报局发表讲话时宣称,美国“应该占有伊拉克的石油资源……战利品属于获胜者”。但是,据公开资料统计,战后伊拉克历次石油招标中,我国是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中国石油是最大的单一外国投资公司。美国《纽约时报》认为,“美国打败了萨达姆,但中国赢得了伊拉克。”
年,伊拉克是我国第四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出口的原油为万吨;同期,伊拉克是美国第五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出口的原油约万吨。
委内瑞拉:和平年代自己打碎金饭碗的没落石油贵族
从年至今,虽然是委内瑞拉和平的20年,但其石油产量却从世界第八位跌到了第十五位之外,跌去了三分之二,委内瑞拉也从拉丁美洲的瑞士变成了民众食不果腹的难民输出大国。
(一)大力推行国有化,取得石油完全主权
查韦斯上台执政后,在经济领域全面推行国有化,其中石油行业是重点。年,委内瑞拉颁布了新宪法,对私营部门参与能源产业加以限制。年11月,颁布《碳化氢化合物法》,规定在与外国公司的石油合作项目中,委内瑞拉国有石油公司须占股份51%以上。
从年2月开始,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进入石油国有化的第一阶段,即“石油完全主权”阶段。年1月1日,委收回出售给外国公司的32块油田。年2月26日,委将重油带的外资控制项目转为由委国家石油公司控制。年5月1日,查韦斯宣布,奥里诺科河流域重油区全部油田收归国有,在能源领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为此,查韦斯亲自驾车到委东部的一块油井作业区,升起委内瑞拉国旗。
年5月8日,查韦斯宣布,将76家外国石油服务公司全部收归国有。此外,委政府还接管了马拉开波湖地区属于外国石油承包商的艘船只和其他运输设备。
年4月15日,委通过《石油高价特殊贡献法》法案,征收暴利税,规定布伦特月平均价格超过每桶70美元时,征收高出部分的50%,当月平均价格超过每桶美元时征收比例将提高至60%。
(二)石油工人大罢工,产金蛋的母鸡被玩坏
年12月2日,委内瑞拉爆发了全国性大罢工,要求查韦斯下台,大罢工持续到年2月,全国有80%的行业加入,支持罢工的人数达0万。
大罢工中,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4万名职工中有3.5万人参加,大罢工瘫痪了委石油工业。年12月底,原油产量从过去的每天万桶下降到只有20万桶,不到罢工前的10%,炼油厂关闭,出口停顿,加拉加斯很多加油站已经无油可加,社会生活基本瘫痪。
石油出口是委内瑞拉政府收入全部来源,国家石油公司被称为是委产金蛋的母鸡。大罢工结束后,查韦斯将国家石油公司1.8万名员工开除,约占员工总数的40%,并解聘了大量高级管理人员,将管理层换为自己的亲信。自此之后,曾经是世界最好公司的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变成为一家冗员充斥、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庞大无效率组织。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了10万,比大罢工时增加了两倍多,年10月更增加到15万人。
(三)产量大幅度下降,石油收入已入不敷出
年,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为.5万桶/天,位居世界第八位。查韦斯执政14年间,有9年时间委的石油产量维持在万桶/天之上,年产量高最,为万桶/天。年之后,委石油产量逐渐下降,年已下降到万桶/天。幸运的是,查韦斯赶上了21世纪初油价的好时期,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收入多年保持在高位。年,委石油收入仅为区区的.63亿美元,年增长到.34亿美元,年为.69亿美元,为历史最高。
年3月8日马杜罗上台执政以后,就没有查韦斯幸运了。一方面,委石油产量直线下降。年,石油产量下降到.4万桶/天,年下降到只有.7万桶/天。年,石油产量逐月下降,全年日均只有.1万桶,12月份下降到.5万桶/天。年3月10日前后,因大停电等影响,委石油产量下降到只有50万桶/天。更为不幸的是,年下半年油价暴跌,委石油收入随之大幅度下降。年,委石油出口收入只有.73亿美元,只是年的28.29%。年1-7月,委石油出口净收入更下降到只有区区的亿美元。包括汽油在内,委内瑞拉需要的一切基本全部依赖进口,不断下跌的石油收入,使其国际收支不断恶化。年,委内瑞拉国际收支为入超46亿美元,但年已变为出超.51亿美元,年仍为出超38.7亿美元。
与伊拉克不同的是,虽然查韦斯和马杜罗一直将反美作为自己对外政策的招牌,但时至今日,美国并未对委内瑞拉实施石油禁运,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全资子公司雪铁戈,是美国第三大炼油和销售公司,在美国拥有六座炼厂、59座油库和10个加油站。
综合公开资料,自年以来,我国给予委的贷款总额应该在至亿美元之间,委用于偿还的石油出口数量最低为10万桶/天,最高时为64万桶/天。据信,委尚欠我国约亿美元贷款。年7月,委内瑞拉经济和财政部长称,我国向委内瑞拉提供2.5亿直接投资和50亿美元的特别贷款,用于石油生产有关项目。
年,委内瑞拉是我国第九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出口的原油为万吨;同期,委内瑞拉是美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出口的原油约为0万吨。
当前,经历40年苦难的伊拉克正在恢复稳定,不断增加的石油收入正在使人民生活日益向好,而国际能源署称委内瑞拉石油产量下降趋势难以逆转,人民生活改善无望。两国之所以如此天壤之别,就在于石油产业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前者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外资,石油资源变成了财富,后者对外关上大门,虽然名义上完全掌握了石油资源的主权,但资源无法变成财富,不能造福大众,与垃圾无异。
(说明:本文刊发于年3月18日财经杂志,刊发时的标题为“委内瑞拉与伊拉克:两个极端样本”,这里刊发的是原文。)
免责声明:本人撰写和发表的文章,仅是个人研究心得,不代表任何组织和单位,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yl/1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