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医疗 > 你是我的孤独王洛宾和三毛的情感传奇
当前位置: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医疗 > 你是我的孤独王洛宾和三毛的情感传奇
桃花岛诗刊
鲁山书斋
名家推介
你是我的孤独--王洛宾和三毛的情感传奇水菱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每当听到这首悠扬抒情的民歌,就不由得想到王洛宾,一个把西部民歌传唱到世界各地的人。
年11月15日,北方已是寒冷的冬季,我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好歌印记》栏目组来到还处在炎热之中的广州,采访王洛宾之子——王海成先生,听他讲述他父亲的人生传奇以及那些耳熟能详歌曲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而我这篇文章所要写的,是王洛宾晚年与台湾女作家三毛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说起王洛宾和三毛,就不得不从王洛宾的婚姻说起。他一生经历了两次婚姻,第一次是他的初恋,妻子叫杜明远,后改名洛珊,他俩在一次舞台演出中一见钟情。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他们一同从繁华的北京来到大西北,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同年俩人结婚。
从年到年,俩人辗转兰州、西宁,期间创作出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也经历了无数生与死的考验。洛珊很崇拜王洛宾,在她眼中,他是才华横溢的,他的歌声与舞姿强烈地吸引着她,他也沉醉在她火热而奔放的激情里。然而西宁恶劣的自然环境令洛珊再也无法忍受,最终回到兰州并且移情别恋。年,王洛宾痛苦地解除了婚约。
说起王洛宾的第二次婚姻,王海成先生笑着说:“父亲告诉我在结婚前他从没见过母亲,根本不知道长什么样,直到入洞房掀开盖头才看见母亲是那样美丽。我有点不相信,父亲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怎么会不先看看新娘的模样就结婚呢?”
王洛宾有着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激情,诗人的单纯。与第二位妻子黄玉兰的结合,令他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温馨、平和,他享受着三个儿子带给他的其乐融融的家庭之乐、
然而,这种幸福的日子没能持续多久,“我出生后八个月,也就是年,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人世,至死都没能见上父亲一面。由于种种原因,父亲也是在几年后才知道母亲去世的消息。”王海成说。
采访王海成
“幸福中有美,幸福本身就是美。痛苦中有美,并且美得更真实。”这是王洛宾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最好注解。
从此,他选择孤独的生活。
年四月的一个午后,踏着春天的脚步,伴着丁香的芬芳,三毛走进了王洛宾乌鲁木齐的家。王海成说:“台湾女作家夏婕来新疆采访父亲,回去后写了许多介绍父亲的文章,从此‘西部歌王’在台湾叫响,三毛也是从那里得到父亲的地址。”
对于这次见面,王洛宾详细写下了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情景:
海峡来客一九九零年四月十六日
是谁在敲门
声音那样轻
像是怕惊动主人
打开房门
顿吃一惊
原来是一位女牛仔
模样真迷人——
镶金边的腰带
大方格的长裙
头上裹着一块大花布
只露着滴溜溜的一双大眼睛
用这只短歌唱出海峡来客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们相对注视了一会,客人开口:“是洛宾先生吗?”
“是,请进!”
我把客人引进客厅,端水返回时,她正摘下礼帽,打开花巾,对着钢琴上的镜子一甩头,把弯曲的长发披满肩头,简直是神话中的仙女动作,当时我在心中编了一段歌词,作为《掀起你的盖头来》的第五段:
美丽的长发披肩上
像是天边的云姑娘
抖散了绵密的忧伤
三毛问他:你一个人住在空荡荡的大房子没有寂寞感?
王洛宾反问:你一个人四处流浪,不寂寞吗?
三毛说:流浪本身就是为了排除寂寞。
她抱膝而坐,听王洛宾讲述着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她为王洛宾唱了自己的那首《橄榄树》,声音轻柔,王洛宾也唱起自己创作的那首歌《高高的白杨》,当听到“孤坟上铺满丁香,我的胡须铺满胸膛”时,三毛流下了眼泪。
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她为王洛宾的传奇人生震撼,被他的艺术才华倾倒,包含着敬仰,爱慕,同情……她觉得自己的心和这位老人连在了一起,再也难舍难分。她以丰富的想象力,在心中描摹着一位饱经磨难的艺术家的风采,渐渐,年龄的差距模糊了,精神上融为一体。她迷醉在他动人的歌喉和浪漫传奇里,这从她回到台湾后写给王洛宾的信里可以看出,她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
我亲爱的朋友,洛宾年4月27日
万里迢迢,为了去认识你,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没法抗拒的。
我不要称呼你老师,我们是一种没有年龄的人,一般习俗的观念约束不了你也约束不了我。尊敬与爱并不在一个称呼上,我也不以为你的心老了。
闭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没有办法。看我们的眼睛,看我们不约而同的帽子,看我们的手,还有我家中蒙着纱巾的灯,跟你都是一个样子。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在这一点上,我是自由的。
上海我不去了,给我来信。九月再去看你。
寄上照片四张,还有很多,每次信中都寄,怕一次寄去要失落。想你,新加坡之行再说。秋天一定见面。
三毛
信立刻就寄出了。王海成说:“父亲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他收到这封信时的想法。”
年九月的一天,三毛再次踏上乌鲁木齐的土地,奔向王洛宾,满怀憧憬地奔向自己的幸福。三毛真挚的忘年情,恐怕除了她自己任何人也不理解。她不顾一切地要来乌鲁木齐,陪伴王洛宾一起生活。她想以自己女性的温柔,抚平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伤痕。
飞机到达乌鲁木齐是八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洛宾早已在机场迎接,同去的还有拍摄《洛宾交响曲》纪录片的新疆电视台摄制组。
当三毛走下飞机,看到灯光闪烁的欢迎队伍时立刻退回到飞机上怎么也不肯下来了。她非常疲倦,在北京的几天太紧张了。赶写电影旁白;和朋友们整夜整夜地聊天;白天跑琉璃厂搜购古旧图书……实在是太累了,真想美美地睡它三天三夜。而摄制组则想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拍一些镜头加在纪录片里。
最后,三毛在王洛宾的再三劝说下勉强配合了这次接机。可是她心里也不可避免得留下了阴影。
王洛宾请了两个女学生照顾三毛的生活起居,“我和妻子、孩子也常去看望她,也请她到我家做客,她喜欢吃拉条子,那次在我家吃了很多。”王海成说,“她说话声音很柔软,像小姑娘说话的声音和语气,开始听了还有些不习惯。”
三毛和王海成的妻子、儿子在一起(图片为王海成提供)
王洛宾和三毛到王海城家吃饭的时候,路上会碰到很多人和王洛宾打招呼。“在这段长长的路上,每当别人问起三毛是谁,父亲都会不厌其烦地介绍说是台湾的三毛,于是街坊邻居就会投以复杂的目光。三毛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衣着和言行举止似乎和周围人格格不入,她感觉到了压抑和不舒服。”王海成说。
不知道为什么,电视摄制组的开拍日期,偏偏选在了三毛到达的那一天。接连几天来,不是把洛宾拉出去拍外景,就是到王洛宾寓所来实拍。纷纷扰扰,熙熙攘攘,打破了三毛的宁静。 这一天,编导们说要拍三毛访问洛宾的“戏”,他们一时来了灵感,为三毛设计了一套动作:身穿睡衣,蹑手蹑脚地走到洛宾卧室门前;再轻手轻脚地把从台湾带来的歌带放在门下——给王洛宾清晨起床后一个惊喜!戏是好戏,真是创造性的构想。可也完全是做“戏”。三毛已身不由己,忍耐着把“戏”演完。她把早已送给王洛宾的磁带拿过来,礼物成了道具,按照编导的要求,如此这般地表演一番,让摄像师摄入镜头。
拍完这场“戏”,三毛就病了,卧床不起。她再也忍受不了被人摆弄的屈辱。但她又不能发作。只好闭门不出,拒绝见人。她感到委屈,陷入极度的痛苦。她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引来那么多人介入他们的生活。
然而这些,王洛宾并没有感觉出来,他一刻不停的工作着忙碌着,从早到晚忙着拍他的纪录片,连三毛生病都无暇照顾。三毛每天面对的依然是空荡荡的房子,直到晚上才能看见王洛宾的身影。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楚折磨着三毛,她开始失望。心中的无名之火,愈积愈烈,如同地下岩浆,奔突着,寻找喷火口。
终于有一天,当王洛宾把盛好的饭端给她时,她爆发了,大声喊:“你要饿死我吗?我要杀了你!”然后,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搬到了宾馆。
王洛宾感到一丝愧疚,于是到宾馆去看望三毛,但是查来查去没有一个叫三毛的,最后查出三毛是以“陈平”的名字登记入住的。这下,宾馆沸腾了,服务员们跟着王洛宾来到三毛门前请求签名留念。当三毛打开房门看到这种情景,她一把搂住王洛宾大哭:“我不要别人,我只要你!”
这是怎么啦?问题出在哪里?事后,王洛宾只是说,三毛的性格有点怪。 三毛自己说:我就是这么怪怪的。
人生经历,生存环境,观念形态,诸多的不同,使她和王洛宾之间,无法疏通30多岁年龄差距造成的鸿沟。 而年近80的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远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当三毛热烈地飞到王洛宾身边的时候,对于她至深至诚的忘年情,王洛宾没有接受的勇气。他有他自己的思维定势,囿于坎坷人生和现实生活赋予他的理性。而当三毛改变初衷离去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失去了一份多么宝贵的感情。9月7日那天凌晨,他去乌鲁木齐机场为三毛送行。当飞机腾空而起时,他觉得自己的心也悬在空中。 三毛带着遗憾结束了九天的伤心之旅,结束了自己的梦。她把那一段激情,连同失望和痛苦,埋藏在心底深处。她只对大陆一个朋友和香港的一个朋友述说了在新疆充当“电视演员”的怪诞经历,除此未向任何人透露真情。既然人们喜欢做戏,就用那些假象去满足人们吧。她宁愿自己默默地承受,决不让别人分担自己的痛苦;更不忍伤痕累累的王洛宾再受刺激。
她的世界,是自由的、独立的、无拘无束的,在她的心里,没有经过本人允许的任何形式的进入都是不尊重,她接受不了这种行为方式。“三毛说,在台湾,没有经过允许是不能随随便便去拜访人家的。就是李登辉邀请她,她要是不愿意去直接给他回复不去就可以了。”王海成说。
王洛宾的世界是孤独的,在妻子去世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选择孤独的生活,他的世界只有音乐,他把音乐早已当作自己生命的全部。在他过去的坎坎坷坷里,他虚度了太多的时光,他想把失去的时光加倍补回来,他在屈辱和磨难中度过了他的前半生,对来之不易的自由倍加珍惜,对于和音乐有关的工作、对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志和街坊邻居无法拒绝,或者说,他从没有学会拒绝。于是,当三毛进入他的生活后,他依然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着,并且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伤害了她。
爱本身没有错,跨越了海峡的爱更弥足珍贵,然而各自所处的世界却有着太多的不同,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这对于充满浪漫思想的三毛来说,犹如碰上礁石的浪花。或许,这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心灵碰撞后的必然结果。
三毛临走,在王洛宾的钢琴上留下发卡。王洛宾写了首歌作为纪念:
幸福的D弦
我常拨弄琴弦独自漫步在海滩上
琴声那样忧郁伴随着无尽惆怅
今天我抱起吉他琴声却这样明朗
像一只自由的白鸥追逐着海波浪
虽然sanmcor不在身旁
琴声依然这样明朗
因为她那发针插在D弦上
啊我幸福的琴弦奏起幸福的交响
她那粉红的发针曾经插在髻发上
三毛走后,王洛宾给她写了一封信。三毛在外旅行一直未归,她由乌鲁木齐直飞成都,去西藏,又去三峡、沪杭、香港,回到台北已是11月中旬,看到洛宾的信在家里等她。她给他写了最后一封信:
洛宾谢谢你还记得我
想你已经回到了新疆。我是11月16日才回到台湾,由香港回来的。
明年年,我回西班牙身份证早已过期,护照也将在近期内满期了。所以被迫要到欧洲去办手续,大约是二月就飞去了,预往半年或一年,以后回不回台湾不知道。
我在十一月十四日,去香港与英国老友o`sheal先生订婚,没有登新闻,没有通知任何人,只两个人悄悄出去吃了一顿晚饭,回台禀报父母,如此而已。
o`sheal比我长些,是大学在德国一同进修的同班同学。
想来新疆已经很寒冷了,但去过之后知道居室内不冷,比较放心。
海成有张照片在我这里,如果给我海成地址,我可寄去给淘淘,非常感谢海成对我的招待。
洛宾,我走了,祝福我,未来的日子平静快乐,谢谢,未来我将及seatland回台,只是看望父母而已了。
谢谢你,也祝福你
杨老师请代我问候,李桦先生一同。
平平上
年12月11日
收到这封信,王洛宾立刻写了回信,他为三毛的“订婚”由衷地高兴。他寄去了最诚挚最亲切最热烈的祝福。彼此的心理,似乎由此得到了平衡。洛宾自三毛走后久久空悬的心,也踏实地放了下来。
然而,年元月5日,医院自溺身亡。
王海成说:“我听到三毛去世的消息后非常震惊,骑着自行车不顾寒冷到父亲家告诉他这个消息。走进客厅的时候,看见父亲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我告诉他三毛自杀了,父亲很久很久没有说话,然后说他已经知道了。”
年7月30日,在三毛离世七个月,年近八十的王洛宾选择了皈依佛门,法号:莲花洛宾。其中原由,想来应该与三毛的离世有关吧。
年零时四十分,一生充满梦想和歌唱、也备受磨难和屈辱的王洛宾停止了呼吸。
谁也无法明白三毛自杀的真正原因,流浪的厌倦?爱情梦想的破灭?对于她来说,爱情何尝不是一种信仰?如果不是,为何在荷西走后几欲轻生?为何浪迹天涯追寻自己的梦想?为何万里迢迢追随王洛宾而来?如果不是信仰爱情,又为何选择了死亡?
活着容易,而死却是需要勇气的。
“尽管我这一生都很坎坷,我的爱情都没有好结果,我仍然觉得,爱情就是信仰。”这是王洛宾说过的话,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这种信仰,这种信仰体现在他的婚姻上,融合进他的音乐里,根植在他的思想中。
最后,让我用王洛宾为三毛写的那首献给死者的恋歌《等待》作为结束语吧。
等待
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请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续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简介水菱,陕西蒲城人,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著有长篇小说《人约黄昏后》《枷锁》以及短篇小说、散文、诗歌等百余篇。以文为声,抒写唯美情怀。
从开启心灵画卷那一刻,便踏上文学创作之旅程。
鲁山书斋主编
壹点六十
徐风
审稿组
风若荷花
指导老师
徐风
舞文弄墨鲁山韵
鲁山书斋-最美文学殿堂,
欢迎文朋诗友赐稿“鲁山书斋”,投稿邮箱:
qq.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北京中科白颠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yl/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