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与你仗剑走天涯,四海皆为家


“我想你一次,天上落一粒沙。”

当撒哈拉降临人间,爱便不言而喻。

1

三毛是一个至纯至善、至美至性的女人。她是独立于这个世界之上的完美而孤独的精灵,她的离去并不代表她脆弱,是世界抛弃了她,而不是她抛弃世界。

三毛是勇敢的女人。世上没有绝对,她偏偏追求绝对,无论人生,爱情,还是生命。这本身,就需要足够的勇气。

三毛从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小孩,好女孩,好女人。她叛逆,另类,任性,倔强,深深地厌学,早早地恋爱,跑得离家远远的。然而,纯粹得让人瞠目结舌。她厌倦尘世的繁华和喧嚣,渴望一个纯净的世界来容纳她纯净的心灵,于是她选择了撒哈拉。

她在撒哈拉找到了自己,她在那片土地上把一个中国女人的韧性和倔强以及不屈服的个性挥洒得淋漓尽致,叫外国人感叹。

她从不卖弄文字,只是很真地记叙她的生活,她的传奇,她的渴望,她的爱情。我们可以说她的文字肤浅和无序,却绝对不能否定她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爱情的执著。

她活得很快乐,因为她毫不保留地释放自己,毫不掩饰地爱着和恨着。无论是与西班牙的荷西跨越异域的旷世绝恋,还是和西部歌王王洛宾的没有结果的爱情,三毛都是一个挑战传统和世俗的女人。

她爱得很真很纯,任何外力都阻止不了她的狂热和执著。她的爱情就像飞蛾扑火一样炽烈和绝望。尽管有人说她的爱情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她用最无聊的文字记录最无聊的爱情,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像她一样爱着。她付出她的全部,她用她全部的心爱一个全身心爱着她的荷西。

任世间飞短流长,她仍是最快乐的女人,因为她拥有她想要的绝对完美的爱情。荷西过早离世,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三毛是死过一次的,但是她最终还是活过来了,她是那样的热爱生命。她把对荷西的思念和心痛藏在心底,把撕心裂肺的伤疤偷偷缝合,又一次把笑容呈给伤透了她的心的世界。“为了我们,你试着再活一次。”她的妈妈恳求她。

三毛曾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你们也要想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幸福的归宿。”

我想往往过于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选择决绝的方式去达到超脱和升华的境界。可是不管怎么说,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义的完美与幸福,三毛的心里一直深埋一份坚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撑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说:

“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2

我对于三毛很多作品都是钟爱的,如果一定要选择,那还是会选择撒哈拉里的三毛。

如一朵艳红在沙漠里绽放,沙漠的热度和躁砺让她显得那么饱满、奔突,她满头的黑发和遮挡于后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

这段故事记叙着她与荷西的幸福,记录着琐碎的烦恼、忧愁、快乐。同时也带给我从未体验过的沙漠风情。

三毛说她第一次见着撒哈拉,像见到久违的故乡。那时她已在异国多年,也心存了各种风情。但还有比沙漠更适合安顿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吗?沙本是世间最无依无着之物,安定流浪听凭风停风起。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它的怀抱。

从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遥远而又新奇的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样,可是在现实中我们不曾想象过一个现代人在荒凉的沙漠里会是什么样的生活。

一定不是像她所写的那样浪漫,一定有许多艰辛和阻碍,而她居然凭着一时的冲动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到三毛对于沙漠的渴望是内心洋溢而出的一种对生活超逸不俗的态度,她的浪漫奇想总是可以为枯燥艰辛的沙漠生活制造无限情趣,就连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结的。

在三毛的笔下,她还原了一个女人的本性-----天真,热情,心中充满了爱与感恩。一个女人,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故土,来到一个贫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却从未对生活失望,我们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着这么一个瘦小的身躯。我想正因为不知道和许多的无法解释,所以我们会心生羡慕。

撒哈拉不是一个怡人的风景区——纯粹的与世隔绝,远离尘寰的荒凉,白天酷热,夜晚酷冷,不是我幻想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般的诗意,而是一片浩瀚中的残酷、落后、肮脏、寂寞、贫乏。

没有水,邻居们身上用布包裹着,散发着浓浓的体臭;没有知识,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几岁;没有正义,善良而美丽的沙伊达被人唾骂,对神灵的迷信让人害怕……一切人们所需要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滋养在那里都极为缺乏。在这个荒僻的小村里,当地人思想落后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为重。

《哑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现了这点。当地的土财主们肆意差遣奴隶为自己挣钱,而三毛不顾当地人的劝告与哑奴一家成为了朋友,因为她看不惯如此践踏人权,她常常给哑奴送去食物,请他来家里做客,偷偷塞给他钱,哑奴一家感动万分,而三毛却为此愧疚,她只能用这种方式给予他们帮助,而无法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当地被视为异类,因为从没有人会和奴隶走得那么近。可是三毛不在乎,她与荷西依旧与哑奴来往,没有人懂她没关系,她愿意承受这样的孤独。她一个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终的结局哑奴还是没有逃过被交易的命运,临走之际,三毛哭着把一条彩色大毯披在哑奴的肩头,哑奴却挣脱枷锁把东西都递给妻与孩子们,竭力想要跟他们说点什么,但他发不出任何声音……就这样,他们只能泪流满面地望着他离去。

孤独或是寂寞这类字眼,在整本书中几乎都没有出现,但沙漠里的三毛一定真切地感受的到。她愿意帮助她们,教她们读书写字,为她们治病施药,却从不被她们顽固、落后的思想和行为所同化,她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三毛,这个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拥有宽容胸襟的智者;这个享受自由并承受得起孤单的行者;是一朵盛开在沙漠的奇葩。

在那个荒山之夜,荷西深陷泥潭,没有人帮助,反而惹来强盗……荒漠里的愚钝、迂腐、迷信将撒哈拉的荒凉推向极点,而你在那无边的荒凉面前,如同一粒沙般脆弱而渺小。

3

或许每个人都曾向往过流浪,可是那不过是年少轻狂时不食人间烟火的想法,面对生存的困境,总会发现流浪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美好,然后呢?失望?厌世?颓废?这些你都没有,撒哈拉并不是你想象中的撒哈拉,可是你从来没有改变过对它的爱,将你的青春献给它,无怨无悔。

在你的文字中,我从未看到一丁点埋怨的痕迹,你镇静地、勇敢地、怀着一颗美好的心,忘记了恶劣的环境,而被那广袤的自然,美好的沙漠风光深深的吸引。

“让我去爱,即使爱把我毁了,我宁可拥抱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也不要白开水一样的空杯。”

你是第一个踏上撒哈拉土地的中国女子,在你身上我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品性,乐观、热情、勇敢、正值、单纯、善良、大爱,因为有你洒下的汗水,这样的撒哈拉充满了生机。

不甘于平庸,宁可做为飞翔而累死的大鹏,也不要做安稳舒服的燕雀;不甘于原本拥有的,去争取,去奋斗,做一个有梦想的人,更要做一个勇敢执着的追梦人!

“我要在撒哈拉自由地飞翔。”

说到做到,没有畏惧,没有担忧,没有后悔,只有将你的爱,毫不吝惜地洒在那片火热的土地上,用你的一颗爱心,包容伤害,包容怨恨,包容误解。

而沙漠收容他们——还有三毛,一并揽入它的怀抱。它是诚实的,它不虚荣。它不用你精致,不用你化妆,不用你给予,只要你心安。这便是故乡了。

4

三毛实在幸运,苦恋她六年的男人也是懂得她的。爱着三毛的荷西也是幸运,三毛虽然疯狂又爱流浪,但却专一与自爱。

我向来以为,对待一个好姑娘无非两种方式:捧起来读,或者拥起来爱。

荷西对三毛真是范本。他仰慕尊重她,又不似沈从文对张兆和那般恋慕得仿佛信徒对待女神;他们亦有小儿女情怀,但也没有彼此耽溺。

世间无数怨偶佳偶,无非是两人间爱之存亡。但相爱是一回事,相知又是一回事,找到知己总比找到爱情更难。荷西三毛决计是不需什么红颜蓝颜,因为自己的爱人便是知己。结婚礼物是骆驼头骨,大概只有荷西做得出来,也大概只有三毛会欢喜接受。看两人之间的小打小闹更是可爱。

三毛让荷西拿邻家的漂亮女孩当海市蜃楼,三毛丢下丈夫回到台湾时荷西又在信件捏造出一个卡洛叫三毛吃醋赶回。一些小聪明,也曾共患难——还有比这更完整的爱吗。又因为知道他们之间这样亲密,所以看荷西去世后三毛的作品,总有些黯然。

“我只有一杯浓烈的爱酒,就这样被你泼掉了。”

故乡还是故乡,沙漠还是沙漠。只是那个人缺席。

我爱你,不曾被放逐。心走向远方,我便来到你的身旁。

编辑:写在夏夜晚风里一只吃西瓜的猪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yl/22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