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三毛散文奖对话作家彭程amp杨晓


4月底,第二届“三毛散文奖”新闻发布会在舟山市定海区举行。该奖项由浙江省作家协会、舟山市定海区委、舟山市定海区政府主办,浙江省散文学会、舟山市作家协会、定海区文联承办。“三毛散文奖”是以浙江定海籍当代女作家三毛命名的散文类文学奖项,面向各地汉语作家。

评奖标准为:观照精神家园,抒写时代变迁,鼓励浪漫诗意的美文写作,传承优雅汉语,展现中文魅力。该奖注重作品的文学品位,鼓励想象力丰富、叙事灵动飞扬、呈现锐气与才情的丰美润泽之作,重视在大时代背景冲击下发出的个人内心之声。

“三毛散文奖”为两年一届。其评选范围为散文集和单篇散文。评奖规定的期限内,公开出版和发表的汉语散文集、单篇散文作品(不含网络发表),均可参评。第二届评选的期限为—年。由组委会邀请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资深文学编辑组成审读委员会和终评委员会。第二届“三毛散文奖”设散文集奖、单篇散文奖各5部(篇),新秀奖各8部(篇)。

(《新民晚报》报道)

对话

以三毛散文奖的名义

|王晓敏

1Writer

彭程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著名作家,中国作协理论评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副会长。入选年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哲学社会科学)。著有散文集《急管繁弦》《在母语的屋檐下》《第七只眼睛》等。曾任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评委。系三毛散文奖评委。

2Writer

杨晓晖

新民晚报副刊部首席编辑。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理事,笔名南妮。散文随笔集《何处问多情》获全国青年读物二等奖,长篇小说《我的恐惧无法诉说》获年上海十大新书推荐奖。另著有散文随笔集《一个梦撑一生》《所谓女人》《随缘不变心》《在平淡与奢华之间摇摆》等。

sdfd

自由是散文最为醒目的标签对话舟山:

两位写散文都三十多年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喜欢散文?

彭程:

散文这种文学形式更适合表达人的情感,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来得更加自由。

  倾诉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容器里的水满了要漾出来一样自然。而经由文字来将所感所思记录下来,要远胜过口头的表达。

  写作是一种治疗,借由倾诉,可以有效纾解内心的积郁苦楚。这一点已经为临床心理学反复验证。

  但其他文学样式,没有像散文这般便捷直接,散文所受的限制最少。它的门槛低,是公认的。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哪怕是最为简单的故事;诗歌要打造意象,锤炼韵律,在拘囿中舞蹈和飞翔。只有散文,能够充分容纳形形色色的内容,能够灵活使用但又不依赖任何一种方式和手段。

  对于写作者来说,记叙、描摹、抒情、论理,可以任意腾挪闪躲,随心所欲。对于阅读者,它随时能够进入,也随时能够抽身而出,中断和接续自然流畅。

  自由的品格,是散文最为醒目的标签。这样,散文比较其他文体,就有了更多让人喜爱的理由。

杨晓晖:

我曾经在年到过舟山,也是这个季节,因一个笔会到岱山采风。一群人爬上一个山头看日出,海的蓝,天的蓝,在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超乎想象的光彩,带给人宁静和震撼。那个画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那时我还特意写了一篇散文《光》。

  今天你问我,为什么喜欢散文?我觉得散文就是我们的光,心灵的光,超越现实的光。

  我们说生活在此处,生活也在别处。散文,它更多地呈现了某些异质的东西,是对我们熟谙的生活的补充和伸延,是生活朝向无垠和阔大的展开。

  岱山的“光”是我们在大城市的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情景,上海连天际线都看不到,但你能在岱山看到这么美的光,这么穿透心灵的天际线,你会觉得所有都是那么的美好。

  优秀的散文,还能够看到作者和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连接。

  我从大学毕业后,就分配在《新民晚报》编辑副刊,你编人家的文章,你自己也得写吧,不然你不能很专业地和人家去约稿。我自己也开过专栏,但习惯写千字文。千字文,一边编一边写,二三十年下来,我喜欢散文给我带来快捷的思考,对生活的感知,用语言快速的表达出来,有种宣泄感。它有效地帮助我建立了和生活的联系,同时又将无尽的可能性向我敞开,摆脱个体存在的有限性。它让笔者有了更长的手臂,触摸这个世界;更好的视力,观察这个世界。

  比如你原先没想过这个结局的,但写的过程中,笔带着你,促发了某种情绪,带出了一个结局,这是很幸福的。

新时代下全民创作散文对话舟山

两位老师,本届“三毛散文奖”的配套活动中有场“新时代、新散文、新分享”的论坛交流,在你们看来,新时代下,散文又有哪些新的呈现?

彭程:

这个时代,散文可以用“全民写作”,这个词语来表达。

  如今内容的宽泛,似乎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表达的了。生活的广阔中对象都可以成为散文创作的来源和题材。

  散文不再强调思想含量,不太讲究文本格式,用词随便、大胆,所写无论巨细,注重生命感觉。

  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写亲情,写当前的生活,写历史、写域外,写艺术作品等等。

  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网络的发展,一些散文不再有投稿的艰难,直接就找到了发表的感觉,且这种散文也就像前面所说的,更自由、更开拓、更新颖、更大胆。这样,它又引起了年轻的散文写作者的注意和赞赏。这是散文发展的必然。散文经历过这样的变革,也就更加地成熟和自信了。

杨晓晖:

我同意彭老师的观点。在新时期散文发展的过程中,散文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兼容,真正成为一种被大众所接受的文学形式。更多的作者利用散文这种文体,述说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其文长可为超过万字的“大散文”,短则是几百字的“小品文”。写作手法也是多彩多样。

  但是进入新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品位的提高和阅读趋向的变化,对散文篇幅的要求也发生了改变。对精短美文的需求越来越高了。而且对一些粗制滥造之作提出了无可容忍的批评。散文的高档次也就越发地显现出来。

  例如10年以前和10年以后,城市变化太快,话题也一直在变化,你的思维、思考一定要跟上时代的节拍,你的语感,语言表达要有新时代的特征。不然你的思考会落后,人家一看你的文章,这20年、30年之前也能读的,为什么今天还要看你的,现在读还有什么启发?

做一个精彩的人才能写出好散文对话舟山:

这么看来,新时代对散文创作者的要求是更高了?

杨晓晖:

是的。现在散文表达的形式还不够丰富,例如我们《新民晚报》有70年的历史,有大量的来稿,我看看三分之二的文章发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都可以。它没有什么信息量,归根于作者的知识储备不够,缺乏个性视角,没有新鲜的表达方式,连语言都是陈旧的。

  以前能发表个文章,了不得,现在人人都能写文章,都能发表。网络文学这么发达,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凭什么要来看你写的?

  所以现在的作者要有意识,你要写出令人感到有新意的、眼睛一亮的文章,你必须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多彩的语言方式。知识结构,是你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的储备。语言,你却是要有意为之,客观上,又是你潜移默化自己汲取后的再消化。

  你要成为一个精彩的人,你自己小气,怎么写出慷慨的文章。

  反过来,我们看三毛的作品为什么这么多年还是能成为经典,因为她表达的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对亲情、对乡愁,写那些流浪的文字,她的价值观是不大变化的。

  能留下来的文学,与本人特殊的故事必然有关。自己的故事一定要丰富,因为   舟山设立“三毛散文奖”的思路是很正确的,三毛的祖籍在这里,三毛知名的人,历史人文有天然的关联,吸引人对这个奖项的   从首届三毛散文奖来看,共收到评选年度内的参评作品五百九十件,其中单篇散文三百六十一篇、散文集二百二十九部,由于征集时规定每位作家限寄一部(篇),因此实际上有近六百位作家参与。

  这些作家,除了绝大部分是中国大陆作家外,也有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作家,以及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奥地利、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家的华语作家。

  参与者的广泛性,足以见证这项刚刚起步的散文奖项,已有了强大的影响力。

  首届三毛散文奖不仅聘请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和文学杂志资深编辑等参加审读委和评委会,还制定了严谨的《评奖条例》和《审读委推选细则》《评委会评选细则》。

  许多细节的设计,在制度上确保了权威、专业、公正、严肃的评奖机制得以顺利运行。

  这些都说明,舟山很认真在做这件事情。

  我有幸成为首届三毛散文奖的评委,在我印象里,我还是看到很多好作品。例如杨献平和梁晓阳写的内蒙和新疆的风情,有地域特色,又有历史文化的挖掘和表达。

  还有一位浙江本土的作家干亚群,用温柔、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在记忆中渐行渐远的乡村世界。触动城市人记忆深处的纯真,质朴。

杨晓晖:

三毛的一生用自己的独特发现、独特体验、独特表述,创作了深邃的、生动的、诗意的精彩作品,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开阔,体验更加温馨,情感更加丰富,为我们的文化自信增添了来自文学的明亮和力量。

  今天,舟山以三毛的名义,以散文的名义,把大家聚集在一起,寻求差异,改变一下自己思考的方式,拓深、拓宽自己创作的源泉。对每一个作家都有好处。

  舟山天际很大,很宽阔,能思考的东西就更多,在一个广阔的地方来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超越这个奖项的内容。很感谢舟山,感谢定海。

摄影:沈汝汝

来源:《新民晚报》《舟山日报》

“梦回橄榄树”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
初期白癜风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yl/36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