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议事厅里的朋友们晚上好,我是于喆,来自辽宁沈阳。今年22岁,是一名学生。这几天倾听了这么多议事厅里的哥哥姐姐们的精彩故事,今天我也来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我今晚分享的主题是Echo与三毛。可能有的朋友会纳闷,Echo不就是三毛的英文名吗?你怎么会把这两个称谓并排在一起作为主题呢。对于这个问题,请慢慢听我的故事,就会知道答案啦。
ECHO
先说Echo,Echo是回声回响的意思,我的故事也从Echo开始。从一场名叫回声的演唱会开始。
18年6月的某天,读书会群里开始讨论回声演唱会的事情。据说,回声演唱会即将在北京开唱,演唱会是关于三个女人的壮阔人生的故事。当时,我读到三毛的文字,她说:台湾只有三个女人适合波西米亚式的打扮——潘越云,齐豫和我。这不正巧吗?她说的三个女人,都与这场回声演唱会相关。“走!一定听听看。”这是我去听回声演唱会最初的想法。至于家里面嘛,也没有担心。毕竟是男孩子,而且还有刚拿到的奖学金,正好作为盘缠可以去听演唱会。就这样,我就去了。临行前,老爸问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去听齐豫的演唱会?”我没回答,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终于到了演唱会那天,发起人之一的冰冰姐邀请听演唱会的朋友们提前到KTV集合,想让大家相互认识一下。当时的我还很犹豫。去?还是不去?因为都是陌生人,我还有些小担心。幸好,我选择了去,要不然不知会错过多少故事。
在KTV里,我是见识到了各种大咖,一曲女人花唱嗨全场的莉莉姐;沙哑的喉咙讲述雨天在大漠里哭泣的小汉哥哥;身着素衣、动情地唱着滚滚红尘的晶晶姐;高唱着飞鸟与的笙箫;朗诵者荷兰语版《撒哈拉的故事》的译者施露。当然,还有一直在默默筹划统计会服的雪莹姐,还有HOLD住全场的冰冰姐。
还少了谁?她——lulu姐,一直想在这里感谢她一下,是她的出现拉近了我和大家的距离。刚进屋,她就拉着我的胳膊留影,她的丈夫吴伟哥说:“你认识人家吗就合影?”lulu姐说:“照相了不就认识了吗?”我一直记得她这句暖心的话。
不尝试就永远没有开始,不开始,也许会错过不少故事。
读书会合影
回声演唱会毋庸置疑,非常的棒!这不愧是根据她的经历所开的演唱会,每一首歌仿佛都附着着她的灵魂。演唱会中,我不知多少次落泪,有些只为她而歌的歌曲,听着听着,泪,就落了下来。
我最喜欢的歌,应该就属这首《晓梦蝴蝶》了。视频是我当时在演唱会时录的,一直收藏在手机里。我经常拿出视频反复听这首歌。每次听《晓梦蝴蝶》想起三毛荷西都会落泪。尤其想到演唱会时,三毛荷西两人头像分隔两块帷幕,彼此遥望,那中间的距离仿佛银河那么远,想到这里,我的心就很不是滋味。下面几张图是我发在微博中的听《晓梦蝴蝶》的一些感受。
回声的余波还在继续。次日,我被告知在北京坊有三毛家人的分享会。那是我第一次见她的大姐,我激动了好久。分享会的嘉宾都是三毛笔下的至亲?我见到他们,有一种书中的人物走出来的感觉。大姐给我们讲了很多她与三毛的故事,我记录了下来几个小故事,以图片的形式分享一下。
大姐在分享一张合影时说,你们别看三毛永远是那么年轻,我也年轻过的!给你们看看,我年轻时也是很美丽的,绝对不输三毛!说着,她就给大家分享了图上的合影,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大姐,也是那么温柔可爱的一个人。
大姐讲到:三毛年轻时很爱读书,这为三毛以后写作,做出了积累。她勉励我们要多读书。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同时也一直在实践着。
回声演唱会就这样结束了,这次行程收获满满。回声之后回到家,我终于可以告诉老爸,我去听演唱会,是为了怀念一个人。
我以为回声的魅力会就此消失,可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并不是一句空话。在分享会时,主办方发了一本书,是小丁神父著三毛译的《清泉故事》。我把它放在枕边慢慢读,偶尔会在新浪微博的超话里进行分享。
从某天开始,一位博友总会评论我发的有关小丁神父的微博。后来经过交谈,她说她来自台湾,有见过小丁神父。她还跟我分享了几张清泉的照片,让我得以观赏清泉。
我们在微博慢慢熟络了起来,她正好在暑期有来我城市参访的计划。于是我拜托她转交几样东西给小丁神父。同时,请她帮我把那本《清泉故事》带去签名。就这样,这本书从北京到沈阳一路又来到台湾,最后又回到我的手上。这份缘一直在传递着,而这一切,对我来说仿佛是梦一场。
回声虽然结束了,但它从未停下回响的脚步。我相信每一位爱三毛人的心中,都一定会回响着有关三毛不同的故事。这个回声一直会伴着你,伴着我,伴着我们读三毛文字的朝朝暮暮。
三毛
01
相识
与三毛相识
我与三毛的相识,是在高一下学期的一个夏日假期,在补习班。补习的间隙,身边的女同学拿出一本书给另一名男同学分享,她说这本书超级棒,男同学说我已经看过了,的确非常棒!我就问他们书是讲什么的,他说,讲一个女人在沙漠的故事。女人?沙漠?沙漠那种不毛之地,怎么会有什么故事,我特别好奇。同学于是把书借给了我。
后来这本书我看上瘾了,我就把书还给了她,自己买了一本。就这样,我拥有了她的第一本书。这是我与她的初识。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除了三毛的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我并未读过她其他的作品,直到念大学。
大学后的某天,闲来刷微博。想想三毛,就检索了她的名字,一条一条的阅读。直到遇到了群主这一条。早已忘了他发了什么,忘了我评论了什么,只知道午夜时分,群主将我邀入群中。那一晚的兴奋,至今难忘。
与读书会相识
谢谢三位发起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从那一晚开始,我知道,我不是孤独的,还有许多喜欢她的文字的人,和我一样。这是我与读书会的初识。
与她的足迹相识
19年4月20日,三毛散文奖。从三月份起我就知道了这个活动。上次北京见过的朋友们,屡次向我邀约,说要见一次。奈何学校的课程紧,检查时间也不确定,我很不方便提前订下月的行程。
后来,我几乎是以“逃”的方式来到了,这座距我多公里的海岛小城,只为一睹她的家乡。地铁、轻轨、火车、大巴、出租、公交、飞机。这一路,来来回回基本坐遍了所有的交通工具。这一趟,再怎么麻烦也是值得的!——这一趟,听到了很多关于她的故事,同样又认识了许多同样深爱着她的人。
在看展时,我拿着她写的《永远的宝贝》一书,一件件地看每样宝贝,一件件地拍摄,只想让她的东西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我把所有的宝贝都拍了下来,记录在了微博上。现在,再翻翻那些照片,再看到她的那些宝贝。仍然会在心灵上给我一种巨大的震撼。
那种书中的宝贝再现在你的面前时,心中涌起的,不光是对宝贝故事的回忆,更多的是对她的思念,尤其是看到她的结婚礼物骆驼头骨时。我整个人心头一颤。那是她毕生挚爱的标志啊。
在祖居,我一个人录完了她回乡的视频。因为主办方的缘故,没有看完整个祖居的展品,下午我又一个人悄悄回来了。坐车到祖居安安心心看完另一半展览、拍完剩下的所有照片。那一路,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带着对她的爱前行,我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从走马过红尘展,到三毛祖居,到散文奖颁奖,我一直都坚信着一个信念:一定要走一走她走过的路,看一看她看过的风景。
这是我与她足迹的相识。
02
相知
第二小部分叫做相知,我想聊一聊她的文字
通过三毛真学到了不少东西,反复读她的文字,每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她的文字是不老的,她的文字是与生活与生命都息息相关的。
关于朋友,她说:“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贵在雪中送炭,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但不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的确,读书会中几位我认识的朋友,便是如此。有的朋友虽然尚未谋面,但我们相谈甚欢,有的仅仅见过一两次,却可以彻夜长谈。相隔千里,并没有阻拦我们彼此的友情,反而拉近了我们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这就是朋友中的可贵之处吧。一年见一次,一次抵一年!
关于朋友,她也教会我要与朋友试着去了解,而不是去看透。她说过,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经得起分析的,能够试着了解也是不容易。她的每一句话像是指南一样指引着我。
关于分别,三毛说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千里搭长棚。纵然有不舍,也难免会有分别。可是听到她的这句话时,心里也就宽慰了许多。在这里用图片的形式分享一下我在舟山与大家离别时的感受。
关于缘分,她说“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它的时间。”关于心,她说,“心之何如,看似万丈迷津,横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非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关于爱情、关于生命、关于理想,她都有她独到的见解。在这里想引用一句歌词叫做:“读你千遍也不厌倦”。三毛的文学作品是数得清的,可她给我带来的影响却是无穷尽的。
03
缘
第三小部分叫作缘
慢慢深入地读了三毛的作品后,会发现她书中提到了很多可爱的人。白先勇、张拓芜、徐訏、丘彦明、小丁神父、齐豫、林怀民、阿潘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她笔下的人物。通过她的文字,我认识到了另一群可爱的人,这让我知道,她的朋友。也都是出众的。
一次,我在微博上看到曾采访过三毛的浙江记者亚妮姐的微博,于是我在微博底下评论,没想到她回复我:谢谢你想起三毛。
在小熊澔平先生的微博底下,我的评论也是这样得到了暖心的回复。还有一次,在脸书上下载了一段博主采访南施姐的视频。我问她可以分享的大陆的微博上吗?她告诉我,尽管去用。通过三毛的缘,我又结识了很多可爱的人,他们也同她一样和蔼可亲。这是缘带来的幸福。
同样,我也像丽姐一样有一个旧书摊的故事,但我的故事很朴实。就发生在去年的12月份。冬日里,我步行经过一处旧书市场,地下密密麻麻摊开了很多旧书。我从市场的一侧走到另一侧,看花了眼,也没有中意的书籍。大约就这么过了半小时。脚底开始发冷,我在心里默念着,太冷了,最后看一个摊位就走了,这里没有我想看的书。就在这最后一个摊位,我一眼就瞥到了她的笑容,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也许这本书命中注定就是要卖给我的。
这是缘带来的巧合。
自从喜欢三毛开始,很多事情开始变得奇妙,我开始留意身边的Echo的标识。(比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英文名就叫Echo)。我也开始慢慢搜集三毛的照片和视频。
有时候,一句歌词,一首诗,都会让我联想到她。某时某刻起,三毛好像融入了我的生活。
比如说这首诗:你是我夜夜梦途的麦加,你是我条条思路的罗马。你走后台北又陷入寂灭,没你的地方都是异域。
这首是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可我觉得“你走后台北又沉入寂灭”很能读出我的心情,很有她的风味。
这是缘带来的影响。
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三毛在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你爱她的洒脱,我爱她的包容,她爱她的真情,我们虽然爱她的角度都不同。但我们都爱的是那个曾在我们生命中留下记忆的她。
Echo也好,陈平也好,三毛也好,感谢你曾经来过我的生命里。
谢谢你,谢谢你。谢谢你带来的回声,让我过去的日子不孤独,让我未来的日子更有力量。
这就是我的故事,谢谢朋友们的聆听。最后以这张图作为结尾,感谢三位群主搭起了这个平台,谢谢你们!也谢谢所有爱三毛的人,希望我们一同带着这个信念前行,同样更得谢谢三毛,是她连接了我们天南海北的朋友!
感谢大家的聆听,我是阿喆。
End
图文音频:于喆
编辑:吉芳
审核:军军
往期回顾三毛·我们不曾告别三毛,一起同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我与三毛做生活的勇者,即使面对黑暗
我与三毛注定的相遇,最长情的告白
我与三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yl/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