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在贫瘠的沙漠里将生活过成诗
那个横贯东部红海到西部大西洋整个东西走向的非洲北部的西属撒哈拉小城里,有三毛的甜蜜与忧愁。如果你不曾走近这里,也许你就不太靠近三毛。撒哈拉沙漠里三毛,有我们漂泊的灵魂。
眷恋沙漠的女子,有一颗宽阔的心,会包容所有的漫天狂沙,任你狂啸骄傲或是缄默不语。黄沙滚滚,风声幽幽,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能够将沙漠生活过成诗,这才是三毛啊。
三毛说,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
在大多数人把自己的生命局限于一室之内时,她把生命放眼于远山沧海。她去了撒哈拉,在那个另样的国度,和最爱的人一起,她在写故事,但她是也在故事里的人,吟咏一首新奇的调,把贫瘠的生活过成诗。
在与世隔绝的世界的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联合国、海牙国际法庭、民族自决这些陌生的名词,在许多真正生活在此地的人的身上,都只如青烟似的淡薄而不真实罢了。在撒哈拉,所有的灵魂都是自由的,他们生活的小地方,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妙,以一种小而远胜过了大而乱。自由是三毛一直在追求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她的解释里,就是精神的文明。它虚无缥缈,三毛放弃了台湾安逸的生活,她来到这里,想必是受到了冥冥中的召唤,是谁在轻声唱,让春风吹动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或许是因为在现代快速的生活下待久了,人们渐渐地失去了感受力,失去了对小至苗儿大至宇宙万物的认知,对周围事物变得麻木。但撒哈拉是一个特别的地方,原始的把你带回到母亲的身边,孩童的你对一切都感兴趣,觉得新奇。
“我常常深入大漠的一段时间,还是要算在婚前,那时初抵一块这样神秘辽阔的大地,我尽力用一切可能的交通工具要去认识它的各种面目,更可贵的是,我要看看在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人们为什么同样能有生命的喜悦和爱憎。”沙漠里的人不和城市里的人贴近,城市里的人心惊又好奇地想了解他们,这个注定属于流浪的灵魂,在远离故乡的山水之外,用自己一颗极度渴求又无比真诚的心,努力勇敢地在沙漠小镇生存下来,并且喜悦、富足。
在沙漠小镇里,三毛一次又一次给邻居看病,用她奇特的方法治病,荷西只觉得她在乱搞,但三毛为他们看病背后却是满满的爱心。沙漠条件受限,洗澡成了沙漠女人的奢侈日常,毋论医病用药了。但三毛的诗情,照亮了她在撒哈拉的前行的路。
即使大如结婚之事,在撒哈拉的沙漠里也是极尽浓情的。结婚,到底是每个人一辈子最隆重的事情,他们也不例外。三毛将香菜别在帽子上,在无边而庞大的天空下,在漫漫黄沙里,以脚步丈量每一步靠近婚姻靠近幸福的路,即使做了一名走路新娘,也是独一无二的美好,倒是真应了那句:良人携手,走完一生。与君同行,此生不虚。
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收录的《沙漠中的饭店》里,我很喜欢三毛和荷西吃第一道菜“粉丝煮鸡汤”的情节。因为荷西对中国食材的陌生,当吃到粉丝的时候他问三毛这是不是中国的细面。
“这是‘雨’,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换米酒喝”。三毛这样回答荷西。
而在第二次三毛把粉丝换了一种做法,做成了“蚂蚁上树”时,荷西依然不知道这么好吃的东西是什么,而三毛告诉他,是被中国人加工后变得白白软软的,荷西用来钓鱼的尼龙线。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忍俊不禁,觉得他们的婚姻生活真的是很有意思,有时候也会觉得三毛说话有些天马行空,但其中也不乏诙谐和趣味,正如三毛自己所说:“我是婚姻自由自在化,说话自然心血来潮随我高兴”。
我想有时候正是需要有一个人能够拥有这种“心血来潮”,这样才能够让婚姻生活时时充满活力与新鲜。他们这种经营婚姻生活的方式,也是值得很多人汲取和借鉴的。
在这本书里,还有一处也是很让我感动的,就是在《结婚记》里,他们费尽周折终于办好繁琐的手续准备结婚的当天,荷西在沙漠里找到了一块完好的骆驼头骨送给三毛。当时三毛惊喜的不得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也一直收藏着。在与荷西的结合中,三毛是幸福的,因为荷西能够完全的懂她。就像三毛在《结婚记》里的一句话所说:“荷西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任何三毛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在他看来却理所当然”。所以,三毛跟他在一起也是很愉快的事。
三毛也是一个遇事冷静而又睿智的女子。她和荷西一起去沙漠深处寻找化石,荷西意外的陷入了泥沼中,三毛本想求救于路过的人,却不想那三人对她不轨,她开着车机智的躲过了三个人的追赶。自身安全后并且想到了用汽车后座椅背,和汽车轮胎以及自己裙子制作的布条,成功的解救出了荷西。
生存的环境赋予三毛刀戈,她与荷西却回之以蜜糖,试图用双手建造自己的城堡,结果是,他们做到了。比起所处的环境,拥有高度的热爱却是突破沙漠一切障碍的源头,即使在贫瘠的沙漠里,也能将生活过成诗。她和荷西为着沙漠生活动手设计房子,水泥糊墙、补窗户添屋顶,装棺材的箱子改做家具,汽车外胎做“鸟巢”座位,深绿色的大水瓶里插满怒放的野地荆棘,铁皮盒玻璃做成了风灯,用沙漠麻布缝制彩色条纹窗帘,陶土的茶具,大箱的皇冠丛书,贴在墙上的中国书法……贴近生活最低处的平常有说不出的气氛和情调,并不觉着苦累。安居于无限大漠,她的生活仍旧坚定与书为伴,这是顶要的。如果琼瑶是花草月亮淡淡的忧愁,三毛则花草月亮淡淡的忧愁之外,又加了一大把黄沙。
“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穷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它,并不是挣扎着生存,对于沙漠居民来说,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并无各异,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比外面的世界更趋向于简单。比生活更简单的,是拥有一颗简单的心。
有些羡慕她的生活了,羡慕的并不是生活的经历,因为经历是无法复制的。我羡慕的,是她的生活态度,现在丰足的日子,已经拖垮了人们心中可贵的吃苦精神,在恶劣的条件下,更不需提乐观了。现在的人谈享受,享受的只是丰衣足食的生活,顺风顺水的人生历程,会有人享受恶劣的生活环境吗?会有人享受这种看似枯燥的经历吗?也许,只有在那个朴素的年代,这样的生活态度下,才能称之为“享受”吧。
三毛享受着自己的人生,享受着自己的每分每秒。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她的欢乐,她的坚韧。在书中,我们可以将撒哈拉沙漠的异域风情一览无余,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幅画卷,一幅此生或许永远无法触及的画卷。它是那么美,美得让人窒息。在这里,三毛把苦变成了甜,她用乐观的生活态度欣赏这一切,她用相机记录下那一份份的美好,她用经历告诉我们,生活的态度最重要。
所以,享受人生的经历,并不是需要有多富有,而是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或许,你很贫穷,或许,你病魔缠身,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丧失了生活的勇气。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多么的重要,它会引领你走向生命的另一个起点。可能表面上看起来,这并不是你想要的,如果你可以试着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你会发现人生的另一种精彩。
在贫瘠的沙漠生活里,三毛将生活过成了诗,于是,她成了我们眼中的故事。不知道,你是不是下一个故事里的人。
昨日话题
1,你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读三毛的书的?她的文字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你心中的撒哈拉的是什么样的,能描述一下吗?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书友
婧美
学校里第一次碰到三毛作品,然后一口气去图书馆找所有能找到的三毛的书,还不舍得还就自己去买了一套三毛的作品集。
书友
容易不易
大概是中学时期吧!最喜欢看三毛的书,喜欢旅行的三毛,不断的描绘了外面一个充满着新鲜感的世界,但最吸引我的还是三毛那的真诚的语言,和既感性又洒脱的生活态度!
书友
燕子
去年十月第一次读撒哈拉的故事。日常生活、血腥的战争描摹了人们的淳朴与偏见、善良与愚昧、保守与野蛮。看到了远方和诗、聪慧、果敢
书友
晨月
我是在初中时代开始接触三毛的文字,看一眼,就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在异域他乡荒凉大漠中把日子过成诗一般美好的奇女子。生活可以贫瘠,但却无法阻止我们去发现和创造美好。
书友
奋斗者
其实我很早也看过她的书,很喜欢。给我感觉太真、太好了。那时看什么忘了,但明白最爱看她的书。
今日话题
在《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里,三毛描写了许多她在贫瘠的沙漠小镇里将生活过程诗的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她写的哪一段故事呢?
慈怀共读每日话题
▼点击图片,了解慈怀共读年1月、2月共读书目!
慈怀红楼梦共读开始啦!
长按下图识别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白癜风的食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yl/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