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政治 > 用灵魂去流浪的女子三毛
当前位置: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政治 > 用灵魂去流浪的女子三毛
02
历史上的今天
欧元启动进入倒计时
美国大猩猩可可进入互联网
作曲家施光南逝世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年,因为身体原因三毛返回台湾。在台休养期间,三毛参加了诗人余光中发起的“让现代诗与音乐结婚”的民歌运动,三毛写了这首最能代表自己的《橄榄树》。许多人曾追问过“橄榄树”的寓意,而对于三毛而言,流浪是为了找寻,让灵魂去邂逅另一个灵魂,在自由辽阔的地方产生爱与共鸣。
骨子里的桀骜
“……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也罢。”此后,这首歌被齐豫演唱,以清扬的声音将自由和灵动传达至每一个追寻的心灵底处。远在流浪之旅开始前,三毛还是一个不能将自己的名字写全的小女孩,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只是因为不会写“懋”,自己便擅作主张时常跳过这个繁复的字,直接将名字写作“陈平”,父母也拿她没辙后来便干脆改名为陈平。“三毛”的笔名是她后期在撒哈拉时才开始使用的笔名。有人说,三毛的性格是刻到骨子里的,桀骜不驯又自然洒脱。在三毛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拉开帷幕之前,她已在童年里展现出她与众不同的一面,只是那种不同,更偏孤独和忧郁。
当三毛还是小学时代里的陈平的时候,她最拿手的功课就是作文和美术。彼时三毛的作文就深受老师的欣赏,老师时常叫她快快写好作文然后站起来朗读。任课老师是一个十分认真而又严厉的女人,有一期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乎个人理想的作业,等到大家都写完,老师又让陈平念自己的作文,陈平便起身大声地朗读道:
“我的志愿——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这……”
三毛还没念完,老师就已经气到发昏,朝她扔过来一只黑板擦,怒斥着让她重写。于是年幼的三毛再写道:“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老师给她的这篇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叉以示不满,又让她重写,直到三毛违心地写道:“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才感动于文中的理想给三毛批了个甲,并且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
三毛后来在《梦里花落知多少》一书里详细地讲述了童年的这一段故事。并坦言称当初“拯救天下万民的志愿是还给老师保存了”。三毛确乎是“拯救了天下万民”的,只不过她拯救的是无数读者的精神和灵魂,教给人们如何像一个孩子一样在世间玩耍,并在此间学会爱与自由。年三毛读初二,三毛偏科,她的数学常得零分,成绩最高时才拿过50分。彼时的她带着与生俱来的孤独,内心极度敏感而又寡言,她害怕被外界聚焦,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脆弱的自尊心。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不致留级,三毛开始钻研考试技巧。她发现每次考试题目都是来自课本的习题。于是每次临考,三毛将课后的题目和答案熟记于心。于是小考一连考了六个一百分。分数突然地非正常地提高,致使数学老师怀疑她作弊。陈平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
于是数学老师把三毛叫到办公室,出了题目让三毛在十分钟内做完,无法完成答卷的三毛得了零分。接下来,让三毛刻骨铭心的羞辱发生了。
多年后,三毛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的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注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画完后,三毛被命令到教室外走廊走一圈“示众”,铺天盖地的哄笑声淹没过来,使得12岁的三毛羞愧难当。经此羞辱,陈平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障碍,此后她经常逃学一个人跑到学校附近的公墓里去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一休就是7年。年三毛一度复学,怎奈她仍经常逃学到图书馆看书,后来便正式退了学。
那段时期的三毛自我封闭、陷入深深的迷茫中却又总是找不到方向。文化学院教授胡品清对她的印象是:“一个令人费解的、拔俗的、谈吐超现实的、奇怪的女孩,像一个谜。”等到年三毛出国后一个月,胡的《断片三则》之一则描写她:喜欢追求幻影,创造悲剧美,等到幻影变为真实的时候,便开始逃避。
爱情疯子
人们熟知的三毛是一个“爱情疯子”,总在不断地追逐爱,爱得倾尽全力,不到遍体鳞伤断不肯死心。三毛19岁时作了台湾文化学院哲学系的一名选读生,在学校,三毛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女生都会称赞一个叫舒凡的男生。舒凡,本名梁光明,戏剧系二年级的学生,当时他已经出版了两本集子,在学院内凭借着才情小有名气。三毛借了他的书来读,读毕便爱上了他。
为了让心动的故事有个开始,三毛在操场偶遇舒凡时主动走向了舒凡,抽出他衬衣口袋里的钢笔,掰开舒凡的手掌,然后飞快地将家中的电话号码写在他的手掌上,写完转身就跑掉了。她一口气冲回教室,气喘吁吁地收拾着自己的书本,她不要上课了,她要回家等舒凡的电话,而三毛的痴情终于打动了冷傲的舒凡。就此三毛以自己的勇敢追求赢得了她青春时期的第一次恋爱。当舒凡升上大四时,三毛希望舒凡能有所承诺,她提出了一个在舒凡看来异常荒谬的要求:结婚。舒凡疲倦而冷漠地拒绝了三毛:“我们不要再相互折磨了,我太累了。”年,三毛第一次出国奔赴西班牙留学。这是她为了疗愈情伤做出的近乎逃避的选择。失败的初恋让她自此开始浪迹天涯。
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的三毛,在此期间也曾交往过几位男朋友,在西班牙时,有一日本籍的富商同学;在德国时有一名后来成为外交官的德国同学;在美国时,有一名台湾籍的留美博士。但是都无结果。命运总是难以言说,因情远走异国的三毛却在异国他乡遇到了此生的挚爱——荷西。
荷西比三毛小,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时,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那时三毛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根被就没有任何恋爱的想法。荷西却经常逃课来看她,这个年轻的男孩一脸认真地对三毛喊道,“Echo(三毛笔名),你等我六年,我读四年大学,服两年兵役后,就跟你结婚!”世事太无常,六年也太长,长得足以忘记一个人,历经几次情劫,三毛不相信这个男孩子的感情能历经六年不变。三毛为了打消荷西的念头,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在离开时,挥着他的法国帽倒着小跑,一边还微笑嘴里一边对三毛说着:”Echo……再见……Echo……再见……“眼里浸满泪水却还在做着鬼脸。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
年三毛返国,跟一位年龄较长的德国教师,相识相爱一年后,三毛答应了德国教师的求婚,有一天他们一起去订制结婚的名片,结果当天晚上,德国教师却心脏病突发猝死,之后陈平伤心欲绝,服安眠药自杀,但被救回。遭遇未婚夫意外身亡的变故,极度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此番重返,与六年前遇到的荷西再重逢,此时的荷西已是成熟俊朗的男子,服完兵役,也有了潜水师执照,六年飘忽而逝,难得的是,荷西对三毛的爱意依旧。两个人的结合仿佛是命中注定的事。
三毛曾在《大胡子与我》一文中讲述他跟荷西的故事: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他花了一番功夫在沙漠中找到的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三毛非常喜欢这份结婚礼物,之后一直保存着。三毛跟荷西的结合更多的像是两个灵魂彼此的拥抱取暖,彼此对对方都没有过分的要求和占领。跟荷西结婚后两人在撒哈拉定居,三毛在荷西的陪伴下,度过了生命里极为幸福和自在的一段时光,她完全成为一个经营小窝的快乐的小女人,每天读书写作、钻研菜谱、收罗稀奇古怪的小玩意、跟朋友外出野营……
敏感脆弱与孤独
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尽管沙漠里物质匮乏,但三毛的精神生活仍旧如同清泉一般总在汩汩地冒出鲜活的生命力,她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在沙漠里领略着有别于故乡的生活,她的灵感也在此自由之地得到了激发,她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沙漠里生活的本来模样,著成作品《撒哈拉的故事》,迅速掀起了一股“三毛热”。
有人曾解读说:“也许,与荷西在一起时,三毛也是敏感、脆弱、孤独的,只不过这种敏感、脆弱、孤独被浓浓的幸福所包围,或者说,生活太过丰富而充实,没时间表露痛苦,而荷西的死,带走了幸福,三毛便“原形毕露”了,就像是海水退潮,露出了礁石。”
荷西的死无疑带走了三毛的灵魂,荷西因为一场潜水意外丧生,年仅三十岁。三毛痛苦地说:“他等了我6年,爱恋了我12年,诀别时沒有跟我说一声再见。我所有的感情都随荷西而去。”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服丧期间,三毛几度想要自杀随荷西而去。好朋友琼瑶曾来苦苦相劝,只对三毛提了一个要求:不要自杀。三毛默声久久没有回答,三毛是个看重承诺的人,直到三毛点头答应绝不自杀,琼瑶才放心离开。
荷西之后,三毛的生命光彩骤然黯淡,似乎总带着些童年时侯的敏感自闭,有着说不出的冷郁和些许忧伤。荷西与三毛的爱情让世人为之惊呼,美到心碎。人们大多数时候只是歆羡其中的浪漫和矢志不渝,却鲜有人能承受得起爱情夭折时摧心的痛。
伤心欲绝的三毛回到台湾,情感上几度羁绊,却再难有跟荷西那样的默契爱恋。12年后,写完《滚滚红尘》后,医院用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三毛曾在作品里坦言喜欢《滚滚红尘》这首歌,在一九九零年,三毛创作了她人生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滚滚红尘》上映后获得了极佳的口碑,最后的金马奖角逐囊括了最佳导演、最佳剧情、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美术设计和最佳造型设计等八项大奖。却偏偏没有最佳编剧奖,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年1月4日,三毛疾病缠身,几乎处于“精神耗弱”的状态,临睡前不服用安眠药根本无法入睡。民间多传言三毛用一根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终年47岁。外界对于三毛的死因也是揣想纷纷,有人说三毛是被谋杀的,有人说三毛因为《滚滚红尘》未获奖而心情郁结,还有人说三毛的早逝是她热衷通灵造成的……听起来总觉得有些荒谬和可笑。对于三毛自身而言,也许她的离去只是因为时候到了,到了她想离开的时候,她便离开了。早在她还清醒地活着之时,她就将生死之事看得极为平淡。一度安慰父母若是自己死掉了,不要为她难过。
流浪远方
流浪
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
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
为了宽阔的草原
流浪远方
流浪
还有还有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橄榄树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我的故乡在远方
流浪远方流浪
橄榄树盛产于西班牙南部,而那里正是荷西的故乡。也许三毛并非喜欢流浪本身,而是喜欢在流浪中找到的那棵可以依靠的橄榄树。
三毛的一生犹如绚烂的烟花,绽放得惊心动魄,也消逝得迅速,只留给世人诸多的感慨和留恋。我更愿意相信三毛和荷西是在另一个世界相会了,这大概是三毛最好的归宿。
三毛语录
1.其实人生的聚散本来在乎一念之间,不要说是活着分离,其实连死也不能隔绝彼此的爱,死只是进入另一层次的生活,如果这么想,聚散无常也是自然的现象,实在不需太过悲伤。——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2.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三毛《说给自己听》
3.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
4.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三毛
5.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三毛
6.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7.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三毛《雨季不再来》
8.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9.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三毛《雨季不再来》
10.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三毛《送你一匹马》
快来寻找番薯的问候吧
向
没事乱翻书后台发送一张图片你会收到来自其他人的图片哦!
其中说不好就有来自番薯的问候哦
赶快动动手指,寻找番薯的足迹吧!
番薯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zz/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