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的一生
/3/26
生于重庆,本名陈懋平。3岁时为自己改名陈平。
5岁
随父母迁往台湾。后进入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初中二年级时被数学老师当众墨汁涂面,开始逃学。休学在家开始学习写作、音乐、绘画和英文。曾割腕自杀获救。
19-21岁
19岁发表第一篇作品《惑》。21岁经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特许,入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年更名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旁听,课业优良。
24岁
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康普斯顿大学。偶遇少年荷西。接连在德国、美国短期学习、居留。
28-29岁
28岁返台。29岁时德裔未婚夫因心脏病猝死在她怀中。
31岁
与小她8岁的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小镇阿雍注册结婚。首次以三毛为笔名在台湾《联合报》副刊发表作品《中国饭店》,广受欢迎。
32-33岁
32岁与荷西移居大加纳利岛。次年5月,《撒哈拉的故事》出版,三毛一举成名。
36岁
荷西在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
38岁
开始长达半年的中南美洲旅行。归来后出版纪实游记《万水千山走遍》。
39岁
任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讲师,同时写作、作词、开展环岛演讲……一度因过劳而严重失眠,丧失记忆。
46岁
展开大陆旅行,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次年此片获金马奖八项大奖,编剧三毛却在最佳原著剧本奖的角逐中意外落选。
48岁
年1月4日凌晨,以丝袜医院病房浴室,终年48岁。
岁月极美,
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三毛《岁月》
在全世界寻找爱的三毛
01
初恋
年,她上阳明山华冈,入哲学系做了一名旁听生。大一国文考试,她发现“《春秋》是什么时候的作品、作者是谁”之类的硬背型常识问题,她完全答不上来。她去找老师,请求以六篇作文代替考试。通情达理的老师同意了。她很快交出一篇三万多字的作文,写的是自己的家史。老师读后告诉她:“老师看了很感动,一夜没有睡觉,老师都流泪了。”这次“补考”,她得了99分。她是文化学院第二届学生,第一届有位已出过两本书的知名才子舒凡,出于好奇,她去找了他的书来看,读后大为折服,从此,她如同耶稣的门徒之于耶稣,常常追随在舒凡身后。但他对她并没有特别的表示,她失望又难过。一天,见他独自在操场上,她告诉自己,如果不采取行动就会遗憾,于是走到他面前,从他衬衫口袋里拔出钢笔,轻轻扳开他的手,在他的掌心写下家里的电话号码,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那天下午,她请假没有去上课,而是回到家里焦急地等待。一直等到傍晚,那个她期盼已久的电话终于来了,他约她在台北火车站的铁路餐厅碰面。这是她的初恋。轰轰烈烈的初恋持续了一年半,她想到要以结婚来肯定他们的感情。但也许潜意识里觉得两人的个性不那么合适,舒凡表示希望事业稳定后再说。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她急了,想要逼他做出决定,就告诉他有朋友在西班牙,如果不尽快结婚,她就要去那里留学。当然,这并不是她的本意。但为逼他说个“是”字,年2月,大三上学期结束,她真的休学开始一步步办理留学手续。手续一办好,两个人都怔住了。走前那一晚,她仍然在做最后的努力:“我明天就要走了喔!你真的不给我一个答案?机票和护照我都可以放弃,只要你告诉我一个未来。”他头一低,只得一句:“祝你旅途愉快。”
02初遇荷西
年5月,三毛怀揣五美元现钞,七百美元汇票,向父亲母亲跪下来磕了一个头,走进登机口的时候没有回头。西班牙的圣诞风俗与中国春节很像,圣诞夜12点刚过时,邻居们会纷纷走出家门,彼此恭贺平安。三毛在父亲的朋友徐伯伯家过圣诞节,午夜12点出门时,刚好遇到一位英俊少年从楼上跑下来问好。她第一眼看到他时,感觉触电一般,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英俊的男孩子,如果可以做他的妻子,在虚荣心上也是一种满足了吧。这个男孩就是少年荷西。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常在一起打棒球、打雪仗、看电影,周末一起逛她喜欢的跳蚤市场,虽然两个人都没有钱,经常从上午9点逛到下午4点只买一支鸟羽毛,心底却是欢喜的。一天,荷西对她说,他的愿望是拥有一栋小小公寓,他外出赚钱,她在家煮饭给他吃。他请她等他六年,他读完大学、服完兵役,就来娶她。她有点奇怪,问荷西,为什么这样年轻就想结婚?荷西说:“我是碰到你之后才想结婚的。”她被深深感动了。可是,她自己尚住在修道院宿舍里,唯一的依靠是万里之外的家信,完全不知未来在哪里。她不想连累他,就要他不可以再来找她。他拗不过她,只好离开。漫天雪花里,他倒退着向后跑,手里拿着一顶他从来不戴的法国帽,一面向她挥手,一面呼喊着:“Echo,再见!Echo,再见!”他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还努力扮着鬼脸。
03结识东德军官
年9月,她以康普顿斯大学哲学院的结业证书申请入西柏林自由大学哲学系。学校要求她先入歌德语文学院,拿到高级德文班毕业证书就可以入学,宿舍是先分配给她了。白天在西方百货公司兼职,站得腿已不是自己的,夜间回去还得边啃黑面包边读书至深夜。在初级班学习三个月后,她以“最优生”身份毕业。同期十五位学生中,考过的只有四个。老师见她很辛苦,问她要不要休息几个月再升中级班。她不肯浪费父亲的血汗钱。中级班难度几何级数般加倍,12月2日那天,她的听写考试没有考好,难过得放声痛哭。第二天醒来,她决定这一天不去上学,去东柏林那边办过境签证,以便圣诞节时与同学合伙开车,途经东德去西德南部的玛利亚妈妈家过节。由于护照的原因,她被拒绝进入东柏林。这时,一直在玻璃窗后面凝视她的一位东德军官走来帮助了她。为临时出入证拍快照时,这位如电影里走出般英俊逼人的青年为她代付了费用。办理手续余下的一张照片,她眼见他放入衬衫贴心口袋。“你真美!”他用英文说。她回来时经过的将不是这个关卡,他们此生不会再见了。签证与出关波折重重,当日黄昏,她以为此生再不会相见的那位东德军官奇迹般出现在被扣押的她面前。他送她去车站,沿途经过的军人都向他行礼。天很冷吧,只穿单薄的呢绒草绿军装的他与她一同在抖。他替她轻拂了一下长发:“最后一班车了,你上!”她不能留下,哪怕只留一天。他当然不能走,他有父母。
她完全不记得怎样回到的西柏林。回到宿舍即病倒下来,医院。
说起来,她算是有一位德国男友的,叫作约根,德国人固有的严谨与刻苦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可惜与灵动洒脱的她不甚合拍。她拒绝了他的求婚。年夏天,她获得去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读陶瓷专业的资格,约根去机场送她,很认真地对她说:“等我做了领事,你嫁我,好不好?我可以等。”
04与堂兄同学的相识
在纽约的小堂兄发现她所在的大学里有位他研究所以前的中国同学,就委托那位在读化学博士就近照顾孤零零的堂妹。从此每天中午,这位博士先生总是准时送来一个纸口袋,里面放着一块用料丰富的三明治、一个白水煮蛋和水果。终于有一天,他对她说:“现在我照顾你,等哪一年你肯开始下厨煮饭给我和我们的孩子吃呢?”小堂兄在长途电话里语重心长地说:“妹妹,我这同学人太好,追他的女同学很多,你应该做聪明人,不要错过这么踏实的人。”她当然明白堂兄的苦心,但她决定回台湾去。这位好博士送她,临别时说:“我们结婚好吗?你回去,我等放假就去台湾。”她刚到纽约,他又打长途“我们现在结婚好吗?”她很是感激,心底却感觉与真正的欢喜隔膜着什么。
05被有妇之夫欺骗
年,三毛回到台湾,在文化学院、实践家专和政工干校教德文。样貌美丽、学识不俗的归国青年女学者,将会遇见怎样的浪漫尘缘?
在台北武昌街一段七号,文艺青年云集的明星咖啡馆,她结识了一头长发的画家邓国川,原本就对画家这个职业颇有好感的她因为欣赏对方的绘画而堕入情网。
两人在当时十分热门的馆子欣欣餐厅请客订婚后,她才发现对方是有妇之夫。向来十二分珍重声名的她当即崩溃,再次自杀,幸而获救。
06未婚夫猝然离世
年,她陪热爱运动的父亲打网球时,结识了一位在台湾教书的德国中年男士。对方儒雅持重,虽然大她16岁,但他们深觉彼此的生命契合度是如此合一。一年后,在台北的星空下,面对他的求婚,她清清楚楚地说:“好的。”对方红了眼圈。他们去重庆南路印名片——将两个人的名字郑重印在一张名片上,以示他们从此亲密相依——的当晚,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倒在她的怀中。钉棺的声音刺得她心底血肉模糊,她尖叫狂哭,再次自杀。被抢救过来时只听父亲喊着她的小名:“妹妹,不要怕,还有爹爹在姆妈在啊!”那盒名片至今还没有去取。
07再遇荷西,终成伴侣
年7月,为远离伤心地,她先申请到香港探亲十天,再赴西班牙马德里。
她去看徐伯伯时,在徐家楼下遇见荷西美丽的妹妹,伊丝帖。
伊丝帖告诉她,荷西正在南方服兵役,马上就要回到马德里了。伊丝帖似乎很懂得哥哥的心思,请三毛一定要写信给他。匆忙间,她只用英文简单写了句:“荷西,我回来了。”伊丝帖就把信发了出去。
荷西的回信厚厚一沓,还剪了很多潜水者的漫画贴在信纸上,在旁边注:“这是我。”他从西班牙南部打长途电话给她,说他23号回马德里。
23号那天,她和另一个同学跑去一个小城玩,回家的时候,室友告诉她有个男孩打了十几个电话找她。这时她接到一位女友的电话,说有件很要紧的事找她商量。她忙乘计程车赶到女友家。女友接她进客厅,要她闭上眼睛。她听见有个脚步声向她走近,接着,一双手臂将她拥抱起来——她吓了一跳,睁开眼睛,看到穿着枣红色套头毛衣的荷西就站在面前,他长得越发高大,还留了帅气的大胡子。她兴奋得尖叫起来。
荷西揽着她转圈,她的长裙平平地飞起来。站在客厅外的朋友们都开怀大笑,大家知道他们虽然不是男女朋友,感情却好得很。
一天下午,荷西邀请她到他家去。正是黄昏时分,她抬头一看,荷西房间整面墙上都贴满她发了黄的放大黑白照片,照片上,剪短发的她正印在百叶窗透过来的一道道光纹下。沉默很久,她问荷西:“我从来没有寄照片给你,这些照片是哪里来的?”
他说:“在徐伯伯的家里,你常寄照片来,他们看过了就摆在纸盒里,我去他们家玩的时候,就把照片偷来,拿到相馆去做底片放大,然后再把原来的照片偷偷地放回盒子里。”
由于时间太久,照片都有些发黄了。她顺手取下一张照片,墙上一块白色的印子——她转身问荷西:“你是不是还想结婚?”
荷西呆住了。她说:“你不是说六年吗?我现在站在你面前了。”说到这里,她忍不住哭起来:“还是不要好了,如果你那时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而今心已经碎了。”
荷西把她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的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
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三毛与荷西穿得像棕熊似的坐在街边的长椅上,就像六年前他们在一起约会时的情景一样。
荷西忽然说,他计划夏天的时候和朋友一起驾船去希腊航海,希望她能够同去,在船上负责做饭、拍照和管钱。但她告诉荷西,夏天的时候恐怕她会在撒哈拉沙漠。因为曾经读过一本《国家地理杂志》,上面撒哈拉沙漠的图片触动了她心底难以言说的前世乡愁。
荷西听了自是有些失望:“认识你那么久了,你总是东奔西跑,好不容易我服完兵役了,你又要单独走,什么时候才可以跟你在一起?”
三个月后,三毛收到一封来自撒哈拉沙漠的信:
“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原来荷西竟收拾行李,一声不响地跑去撒哈拉沙漠的德国磷矿公司找了份工作,还在离公司来回公里车程的小镇阿雍(现译:阿尤恩)租下了一幢小屋。
这封简单平实的信,她读了近十遍,又在街上走了一个晚上。年4月22日清晨,她给尚在熟睡中的合租女友们留下租金和字条:“走了,结婚去也,珍重不再见!”
她用美元买了单程机票,飞往西属撒哈拉沙漠。
三个月后,法院的秘书老先生终于通知他们可以办理结婚手续了。
结婚那天,荷西并没有请假。三毛来回走了很多路,去卖水的地方提了好几桶水回来,放在浴缸里存着,因为太累,倒在席子上睡着了。接近黄昏的时候,她被荷西打鼓似的敲门声惊醒,开开门,见荷西手里捧着一个大纸盒,眼中又焕发又深情。打开盒子,她发现是一副完整的骆驼头骨,她一声声的尖叫喜悦着荷西。他在沙漠里走得快要烤死了才找到这副完整的。
她给了他轻轻一吻。想到再过一小时,他们就要成为结发夫妻,两个人的眼眶同时发热起来。
手绘三毛的一生:在全世界寻找爱
作者:画眉
绘者:画眉
ISBN:-7---5
定价:45.00元
出版日期:年8月
打马过红尘,三毛(—)展现的世界,无论远方的,还是内在的,都令人迷醉又折服。她用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经验创造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瑰丽世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她的成长与局限:灰色的童年,大起大落生死相许的爱情故事,引人入胜不可思议的异国情调……
更翔实的资料,更别致的视角,更懂得的作者。图画灵秀,文字灵透,艺术品般的手绘传记,诉尽三毛一生悲欣。
编辑
李蕊、杜渝
校审
赵卫平、黄雪媚
终审
张谦、李弘
漓江出版社
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奔流!
传播有知识的文学
有文化的文学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手绘三毛的一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zz/5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