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针剂能不能治好多年的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111/4325346.html作者:丁安华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以来,伴随疫苗加快接种,经济恢复前景乐观,市场的通胀预期迅速升温。驱动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不到1%快速升至1.5%,上行50多个基点,导致全球股票市场大幅波动。投资者心态惶惶然,对通胀上行的担忧加剧。
在全球经济迈入疫苗复苏的关口,通胀真的要来了吗?
一、驱动通胀预期上行的因素
目前,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数据持续处于较低水平,仍低于2%的央行目标(图1)。
图1:主要经济体的通胀率持续处于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不过,金融市场更加关心通胀预期指标,而不是落后的实际通胀统计数据。今年1月美国CPI同比为1.4%,2月上升至1.7%,基于通胀保值债券(TIPS)所隐含的通胀预期上升更快,截至3月11日,盈亏平衡通胀率已升至2.51%。实际通胀数据与市场通胀预期的背离正在扩大(图2)。
图2:美国实际通胀与市场通胀预期背离扩大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可见,投资者对通胀上行的担忧正在加剧,驱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三:
一是“疫苗复苏”。从周期的角度,美国的通胀率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回升(图3),反映了疫情的演变对经济的影响。
图3:美国通胀率自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回升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今年,随着疫苗接种的上升和新增确诊的回落,全球经济活动加快恢复,推升CPI水平,进而强化通胀上行的预期。
二是“财政主导”。去年,美国共实施了四轮疫情救助计划,总额高达3.9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两成。其中超过六成是对居民的现金补贴,支持消费支出回升,带动CPI上行。年初,拜登政府提出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其中包括近1万亿美元的居民部门补贴。这一方案,正值经济复苏和就业恢复的阶段,进一步强化通胀预期。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截至2月底,RJ-CRB指数上涨9.3%。能源和工业品涨势尤为明显,LME锡价上涨33.9%,WTI原油价格上涨29.2%,LME铜价上涨18.5%。其中,原油价格与美国的CPI走势高度相关,且存在明显的领先-滞后关系(图4)。
图4:原油价格与美国CPI走势高度相关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去年底OPEC+会议达成新减产协议,支撑全球原油价格稳步上行。加之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以及美国暴风雪和冻雨天气对原油产量的负面影响,原油价格明显上行。
二、展望:通胀预期如何兑现?
市场对通胀上行的预期已经出现了,投资者现在担心的是通胀预期将如何兑现?是温和的再通胀,还是持续性的高通胀,或是更加可怕的“滞涨”(Stagflation)?
首先,通胀预期的确是实际通胀的领先指标(图5),一般领先2至3个月。
图5:通胀预期是实际通胀的领先指标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若这一关系继续成立的话,二季度美国CPI将突破2%。在美国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方案落地和OPEC+减产协议的推动下,这一前景的可能性增加了。一方面,9月之前,符合条件的居民将收到1,美元的支票,失业人士每周还可得到美元的联邦补贴。参考去年3月“关怀法案”实施后的经验,今年第二季度美国CPI会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另一方面,3月OPEC+会议达成协议,维持原有减产计划不变。这一决定可能继续推升原油价格。截至3月11日,WTI原油价格已升至65元/桶,而去年3月份原油价格处在历史低点。
不过,财政刺激对通胀的拉动,大概率将难以持续。此轮财政刺激方案对美国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是短期的,大约半年。重要的是,随着美国经济继续复苏,进一步财政刺激的概率明显下降,必要性也将下降。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财政刺激对通胀的拉升,可能是短期的,长期通胀前景仍然温和。
而且,油价对通胀影响的方向存在疑问。目前油价上行主要来自于原油供需的不均衡,特别是减产协议对供给的约束。历史上,这种约束并不稳固,油价上升刺激生产,“囚徒困境”通常导致供给增加。更重要的是,美国重回巴黎气候协议,能源消耗结构调整势必加快,石油能源的需求趋于下降。
最后,基数效应制约了通胀运行的整体形态。去年美国CPI指数走势“前低后高”,整体呈“耐克型”走势。因而,去年的CPI价格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年的通胀水平。相应地,今年美国通胀同比将呈“前高后低”,高点大概率出现在第二季度;受高基数的影响,三四季度通胀同比将有所下行。
所以,持续性的高通胀,理据不足。从十年与五年盈亏平衡通胀率看,十年盈亏平衡通胀率的上升斜率较为平缓,市场的长期通胀展望仍然稳定(图6)。
图6:长期通胀展望温和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至于所谓“滞涨”,就更加难以成立。美国年代的“滞涨”,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而通胀和失业率快速上行,根源是两次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和工资螺旋式上涨对供给端的大幅冲击。现在的情况是,美国经济处于恢复增长通道,通胀虽有抬头但仍处于历史低位。同时,技术进步和全球化降低了劳动成本,“工资-物价螺旋”发生概率下降。而且,油价对消费物价的影响远小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三、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转向吗?
美联储货币政策实行“双目标”框架,即充分就业(MaximumEmployment)和物价稳定(PriceStability)。近十年来,美国的通胀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疫情冲击下,失业率大幅上升,通胀的波动依然较小(图7)。
图7:美国通胀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资料来源:Macrobond、招商银行研究院
与历史上盯住通胀目标不同,就业成为当前美联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zz/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