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序言:
在中美博弈这场世纪赌局中,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的核心战略,可以作为矛,用于打破美元霸权,实现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又可以作为盾,保护主权财富免予侵夺,保护产业升级与贸易便利化。
作为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部分,人民币充分国际化,能够使得中国经济实现外循环,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与财富平衡,在时事不利的时候,又可以作为流通、计价与储备手段,实现最低程度上的内循环,以拖待变。当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地缘政治的演变,内循环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目前已基本实现对东南亚、中亚、东非等区域的整合。
笔者认为,内循环的边界,就是中国战略的势力范围,也是中国的核心利益,这既是人民币能都在非战争形态下能够实现的目标,也是中国军力逐步达到的边界。而之所以可以参与外循环,这既是石油美元扩大化的内在需求,也是内循环能力的扩大化,这是又一组辩证关系。
石油美元体系因其自身隐含的悖论,自诞生起就培育了摧毁该体系的力量,加上美元周期率的隐形殖民作用,引起了各地缘势力的排斥和反击。同一时期,借助内循环体系的完整以及高效利用美元体制的溢出效应,中国实体经历的蓬勃发展也赋予了人民币强大的动能。这给了人民币上位的重大机遇。
人民币国际化实际上是追求一种与自身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实力相适应的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中国不追求石油美元,我们追求的是工业人民币输出与民本人民币使用,即实体人民币。
笔者认为,9月初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峰会推出的以系列金融合作安排,可以看作是中美博弈由战略防守进入战略相持的起点,适当还有战略进攻的意味,因为金融领域才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入场者非胜即负。
本文我们就详细说说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拟分八个章节,分别为:
1、石油美元体系
2、美元殖民与周期律
3、替代货币
4、为什么一定会是人民币?
5、人民币国际化的概念及价值
6、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目标
7、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8、汇率差动
关键词:中美博弈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循环新秩序
第一节、石油美元体系
笔者在中美大破局(二)中曾经详细讲述过美帝的诞生,下面我们简要回顾一下。
美国因越战的过度消耗,以及苏联体系的强力挤压,作为美元币锚的黄金储备接近枯竭,法国等欧洲强国脱离美国控制的力量日趋强劲,原有的金融控制体系难以为继。这使得美国不得已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随后利用访问中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机会,实现了脱离黄金后的美元软着陆,接下来利用中东战争锚定了石油,诞生了石油美元,并使得美元逐步成为唯一的全球石油结算货币,相应的诞生了红极一时的美元帝国体系。
要说对石油美元的贡献,毛主席周总理也是“功不可没”的,当然,就毛主席的眼光,不可能不知道岌岌可危的美国需要什么,两弱联合斗苏强,也不可能不知道新的美元体系意味着什么,幸好这一切在40年后终于要清零了,美帝折腾了四十年,最终可能把多数利好转手给了中国。
今天是9月9日,是毛主席离开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亲爱的祖国和人民,41周年的纪念日,谨以此文深刻怀念。这盛世,如您所愿!
一、美元帝国
在年8月15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脱离了黄金,进入到一个真正的纸币时代,在美元的背后不再有贵金属,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撑并从全世界获利。无限量发行纸币殖民全世界的魔鬼被释放出来,美国由此变成一个金融帝国。
当然,白纸货币要想被人大量使用,必须要有锚定物。美国在年10月利用第五次中东战争,与沙特签署了秘密协议,沙特承诺,以后所有的石油出口要用美元作为唯一的定价以及清算货币,作为交换,美国给予沙特传统专制的王族权利以及其领土予以保护。
沙特在这个秘密协议签订之后,充分发挥其在OPEC的影响力,说服了OPEC联盟,自年始,以美元作为出口石油唯一的计价及结算货币。这就捏住了除华约外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睾丸,后期解体后的华约各国依然受制于这一体系。石油美元就是这么来的,其实质是控制经济发展的血液,并绑定美元进行经济殖民。
二、石油美元体系
“石油美元”体系是以石油为参照、美元为中心,在投资和消费过程中,尤其是国际贸易和结算中,以美国为主导输出美元。西方国家持有美元而亚洲国家则紧盯美元汇率政策,通过向西方国家出口大宗商品而储蓄美元。由于原油、黄金贸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多数国家不得不储备大量美元,这进而有效支撑了美元的货币价值。
石油美元的成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当然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并非一番风顺,好在当时有中国的潜在支持,抵住了苏联的强大压力。
第一阶段,是年以前。
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完全操纵着石油的产量与需求,所以当时的石油价格非常之低,每桶(1桶=.98升=42加仑)大概是1.5到1.8美元。在这个阶段,需求与产量完全由美国等世界强国的大型石油公司操控。
第二阶段,是从-年。
实质上,这个阶段从年就开始了,因为为了维护石油输出国的共同利益,包括沙特、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在内的中东国家组织了一个叫做OPEC的联盟组织,现有12个成员国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OPEC的自年以后即加强了其谈判力度,并于年底,突然间单方面宣布,将石油价格从3美元/桶调整为11美元/桶,从而引爆了全球第一次能源危机,使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到重挫。这次能源危机事件爆发以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夺回石油控制权。
第三阶段,到年。
从-年阶段,OPEC的力量仍旧极为强大,当时的石油价格也一直在10-15美元之间徘徊。-年间,OPEC国家二度发力,将石油价格继续调整到了三十多美元,甚至接近40美元/桶,引爆了全球第二次能源危机,再次给欧美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冲击。那么在-年间,情况开始发生改变,美国为了重新夺回石油控制权,在欧美各国的支持下,非OPEC石油国家开始增产石油,同时,开始出现“节能”和“替代能源”的概念,OPEC的影响力开始下降,石油价格也随之下降,这场由美国所策划的“石油控制权争夺战”持续了15年之久,最终由欧美国家获得胜利。
第四阶段,从年开始。
年,美国成立了纽约石油期货市场。年,英国伦敦成立了布兰特原油期货交易市场。这两个市场都以美元定价。一时间,全世界各地的投资家唯华尔街马首是瞻,大量资金涌入这两个市场炒作,从此,这两个市场的金融属性压倒了石油属性,变成了真正炒作的市场。
年,真正的“大革命”爆发了,美国通过华尔街的金融运作,将石油价格打回到10美元/桶。这么低的价格使得OPEC产油国几乎全线崩溃,定价权、控制权自此完全交给了美国,美国开始通过美元汇率直接影响石油价格。
三、石油美元的四个悖论1、美元体系在批量制造对立面
根本上,石油美元意味着,各国以美元计价的主权财富,只能购买美元,途径有三条:投资美股或者购买美债,购买美元计价的能源、大宗商品,购买以美元做等价物的实体商品。一句话就是美元财富只能购买美元,而美元本身是没有价值的。美元的价值体现在其科技领先、媒体宣传、民主光环以及军事威胁上,一旦这些方面无效或被抵消,那美元的信用也就岌岌可危了。
另外,新能源或者工业革命的前景,也极大地影响美元锚定物石油的作用。同时,石油、大宗商品或者实体商品采取自循环或者施行美元替代战略,也会影响美元的使用范围。美元体系在批量制造对立面。
2、美元为自己挖了陷阱。
各国经济内循环在该体系下是隐身的,即内循环的质量不在美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zz/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