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毛,势必有不少人会想到漫画家张乐平笔下那个被迫流浪的小男孩,但笔者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那个热爱流浪的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年出生于重庆,年,随父母迁居台湾。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笔者喜欢三毛的书也喜欢她的洒脱,她的感性。三毛的文字没有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很深刻的寓意可读起来却总是能让人爱不释手。她是一个及其浪漫,感性且多愁善感的女人.她有些叛逆,敏感,喜欢流浪.一生创作多部文学作品。下面就看看小编推荐给你的书吧!
《雨季不再来》
责任者:三毛
学科主题:散文集
馆藏地:三层社科借阅处
索书号
F/
雨下了那么多日,它没有弄湿我,是我心底在雨季,我自己弄湿了自己。——三毛
这些在她17~22岁之间所发表的文字真实地呈现出从青涩敏感的二毛蜕变为智慧成熟的三毛的成长的过程。
书里有着青涩的爱恋,朦胧中显露出一丝丝迷茫,沉寂中渴望这一点点冲动,感受到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
确实,
回首过去,
我们每个人也曾像三毛一样经历过那段雨季,
那时的我们,对未知的一切充满期待和幻想。
但当我们与社会的接触增多后,又开始感到恐惧和彷徨;
从青涩稚嫩到成熟智慧,书中不仅写了三毛,更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就像书名一样,雨季不再来。我们终将成长,走过雨季。
青春这段雨季,愿我们珍惜。
《撒哈拉的故事》
责任者:三毛
学科主题:散文集
馆藏地:三层社科借阅处
索书号
F/
对沙漠的映像无非是:干旱,死亡;或者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奇特壮丽。
但读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后,笔者对沙漠竟有了向往。或许这就是三毛文字的魅力吧。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觉得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二话不说地跟着去了。然后她和荷西在沙漠结婚了,随后写出了一系列风靡无数读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温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这本书里她以她的方式讲述着与荷西的爱情,她的流浪,她别样的生活。在异域生活,她也会有着莫名的不安,也会有着迷惘,可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喜爱——拿着照相机找寻美丽,提着药箱悬壶济世,用棺材木头将小屋装扮成爱的家园,给无知的撒哈拉女子讲课,把爱献给每一个人。
三毛用她的乐观,她的开朗,他的豁达,她的坚毅,成就了她的的潇洒,更奠定了她的传奇。
《梦里花落知多少》
责任者:三毛
学科主题:散文集
馆藏地:三层社科借阅处
索书号
F/
初读《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因为被这个极具清新风格的书名所打动。但这本却是触动我心灵的书,它记叙更多的是生命的沉吟。没有人知晓等待的下一秒将是什么。也许等来的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也许等来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无奈,也许等来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愁苦……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珍贵之处。
《梦里花落知多少》中先是记录了三毛与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结婚,白手成家的生活,而此时她的文学创作生涯也随之开启;后来移居加纳利群岛后,三毛的生活渐趋安定,她的创作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再后来,荷西在一次潜水时意外去世,三毛的心灵受到巨大创伤,人生陷入低谷。生活陷入最浓黑的悲戚,破裂了童话,也破裂了她的生活。三毛一直不敢直面这吸走她情感的回忆。盲目的悲哀,茫然的抬不起头来,闭着眼睛只是走,一直走。这本书是三毛追忆她的挚爱,也算是她的精神寄托。正是写她的爱情的回忆。
或许三毛的爱情像一场梦,童话一样的梦。在梦中诞生,又在梦中逝去......
两周,十四天,三百三十六小时,抛开吃喝玩乐睡,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两周读一本书不是目的,但养成读书的习惯,坚持下来,却意义重大。开卷总有益,希望我们最美的红尘足迹里,余有文墨的印香。
?
赞赏
长按北京最权威看白癜风医院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zz/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