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情人節特輯三毛與荷西超越一世的情緣


如果説三毛是一個小情小調的思想家,那麼荷西就是一個踏實肯幹的生活家。

撒哈拉大沙漠、西北荒原、迦納利小島……這些地方,都留下過作家三毛的足跡,在她的一生中,環繞地球十五周,足跡遍佈世界五十九個國家。不要問我從哪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這首《橄欖樹》是三毛寫的歌,也是她的人生,她把流浪當成了尋找最後歸宿的過程。她不但是“流浪瘋子”,更是一個在流浪中尋找愛情的“愛情瘋子”。

如果在她那個年代,非要立個貞節坊的話,不會有三毛的名字——因為她有太多的緋聞。如果她穿旗袍的話,一定比《花樣年華》中的張曼玉更風情萬種,纏綿悱惻——因為她有太多的愛恨。三毛對愛情從不追求結果,只求一個過程的絢爛,直到她遇上了一個名叫荷西的男子,她們在漫天黃沙的撒哈拉譜寫出了只屬於她們自己的曠世戀歌,這一切的一起,堆砌了一個名叫三毛的女人。

三毛與荷西的初次相遇

三毛認識荷西,是她第一次去西班牙的時候,那時候三毛剛剛經歷了一段情傷,所以遠走他鄉來療傷,正是“無所謂的花蝴蝶”的階段,今天和這個出去喝茶,明天和那個出去吃飯,在一個朋友家的聖誕party上,她與荷西初次相遇,那時三毛只是驚嘆,“天底下竟然有這麼英俊的男孩子!”當時荷西只有18、9歲,還在讀高三,所以在已經25、6歲的三毛看來,確實也只是個男孩子。隨即她只是以姐姐的身份教訓他:不要蹺課!再蹺課就不理你了!

冥冥之中註定的姻緣

而荷西卻照樣蹺課來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臉認真地説,ECHO,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好不好?三毛覺察他的異常,便故意氣他,對他下最後通牒:再也不要來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氣,只是揮揮他的法國帽,倒退著跟三毛説:“ECHO,再見”!後來荷西便真的再也不來找三毛,偶爾在路上遇見,他只是禮貌性地擁抱一下三毛親親她的臉頰。返臺後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第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因為心臟病意外身亡。痛苦之餘她重返西班牙,於是,冥冥之中的異國姻緣開始走近他們。那一天她接到一個好朋友的電話,説有要事囑咐她趕過去她家。見面時,好朋友叫她閉上眼等候。而此時,三毛被人突然攔腰抱起,旋轉,三毛睜眼一看,是荷西!她開心得説不出話來,就任由這樣的快樂變成旋渦將她圍繞在裏面。七個月後,三毛與荷西舉行公證結婚,開始他們幸福而疼痛的愛情之旅。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作一名潛水工程師,最初的時間裏荷西上班的地方離他們家比較遠,而三毛每天都會在下午兩點半開三個小時的車冒著沙漠裏走沙與龍捲風的危險去接五點半下班的荷西回家!這是一種怎樣的堅定而執著的愛!

他總能讀懂她的心思,知道她想要的是什麼

三毛是一個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充滿幻想,有些神經質的小女人,但是荷西似乎總是能理解並包容她全部的古怪精靈,在沙漠裏快要被烤死了,渴死了,找到一塊完整的駱駝頭骨做結婚禮物送給三毛,讓這個小女人欣喜若狂;在兵荒馬亂的時期冒著生命危險,把所有三毛心愛的東西,從駱駝頭骨到冬菇統統想辦法從沙漠運到迦納利島,出現在三毛面前,讓她手舞足蹈。他總能讀懂她的心思,知道她想要的是什麼——雖然荷西和三毛顯然不是同一種類型的人。荷西和三毛之前交往過的男人都不一樣,他不愛讀書,也不會和三毛談哲學談藝術談詩歌談人生,但是他會用實際行動支援她所有不切實際稀奇古怪的想法。三毛突然説要自己去沙漠旅行,還打算在那裏長留,荷西什麼都沒有説,沒有問她為什麼,也沒有勸她不要去,過幾天來告訴她,他已經在沙漠的磷礦找到事做,先動身去那裏等著她了。如果説三毛是一個小情小調的思想家,那麼荷西就是一個踏實肯幹的生活家。當三毛抱著尋找前世鄉愁的浪漫夢想到沙漠的時候,是荷西為她先行打點好一切;當三毛受不了撒哈拉威人只有毯子的生活時,是荷西在沙漠的烈日下自己動手為她打傢具;當三毛想要改善生活時,是荷西化身素人漁夫下海捕魚……

荷西對三毛深深的愛

三毛婚後七年,那一次,陳爸爸和陳媽媽遠道飛來歐洲探望外子,因為地域的文化差異,荷西不懂得如何稱呼中國的岳父母,依西方人習慣,他便要稱呼其為陳先生陳太太,而對三毛來説,這可是不行的。一定要叫爸爸媽媽才可以,荷西緊張得不得了,言行拘謹,從始至終都還是未能將爸爸媽媽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飯時,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聽聊天中的荷西對她爸爸説:爹爹,你叫ECHO准許我買摩托車好不好?三毛趕緊躲進廚房,淚流滿面!荷西肯這樣叫她的爸爸,是緣于他對她多麼深情的愛才可以做到的!!

送別成了永別

可惜就在送別三毛父母的那一個夏天,三毛陪同雙親飛離島上,而荷西也送他們到了機場,囑三毛早點回來!可是,這便成了永訣!!三毛終生的最愛就這樣在幾天后長眠……荷西潛水時出了意外。那年的荷西才三十歲....

三毛最受推崇的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荷西,他是三毛所有幸福靈感的源泉。三毛曾自言:“我的寫作生活,如果不是我的丈夫荷西給我自由,給我愛和信心,那麼一本書都寫不出來。”所以荷西去世後,三毛的文字也默默的發生著改變,她由一個記述者變成了一個幻想者,在現實裏哭訴離殤,在夢幻中尋求真實,再也看不到她哪種單純而充滿感舊的文字,對世界的描述變成了一種哭泣,沉迷在自己的牢籠裏無法自拔對死亡形成了一種追逐。

三毛無法面對荷西和自己永別了的這個事實,她把荷西安葬在了她們經常散步的墓園裏面,在埋葬了愛人之後,三毛寫下了這樣的話:“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荷西死後,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灣定居,結束了長達14年的異鄉生活,這個時期的三毛也終於成為了“大家的三毛”。很多人希望三毛再婚,再有個愛她的丈夫。她是作家,但她首先是個女人,她應該擁有自己完整、獨立和美滿的婚姻。她太累了,應該有個自己的家。但是這樣一位情感豐富的女子,為了她自己塑造的荷西與三毛的完美形象,她不能再嫁。

在三毛的照片中,她穿著大朵碎花的長裙站在沙漠的風沙裏,黑髮飛揚。一位作家曾説:“三毛是我喜歡的那種有靈性的女人。自由,漂泊,落拓不羈。這樣的女人註定是自戀的。因為無人分享和讀懂她的生命,只有她自己最知道靈魂深處的激情和華麗。所以這樣的女人註定也是孤獨的。這個喧囂的世間有時沒有任何安慰,只有世俗的窒息,自殺才是惟一的歸宿。”不知道這些是不是三毛所想的,因為三毛——一個傳奇而又普通的女人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文字,還有對生活、對生命、對世界的不盡的思索。

無可厚非的是,她的人和她的書,都在以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著很多人。她的浪跡天涯,她撲朔迷離的婚戀,她令人扼腕嘆息地離開人世的方式等等,無不牽動著萬千讀者的心。

她和大鬍子荷西在沙漠結了婚,從此寫出了一系列風靡無數讀者的散文作品,把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三毛熱也由此迅速地從臺港橫掃整個華文世界,而“流浪文學更是成為了一種文化現象!

如今,三毛早已銜著夢中的橄欖枝飛向遠方,她所動情描寫的撒哈拉沙漠成為一道定格的風景。只能臆想而無法觸摸。她就是這樣一個跨越萬水千山、紅塵滾滾的女子,一個壓抑絕望而又健康不羈的女子,一個生活在現實而非藝術中、生活在平和而非革命中的女子。她筆下勾畫的世界究竟是一個虛偽的世界,還是虛幻的世界,我們無從評判。只能讓文字來證明她,也許一切都只是像她曾經説過的那樣:“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的活過。

走得太突然,我們來不及告別。這樣也好,因為我們永不告別......

本文由編輯整理,內容參考

公眾平台為你提供最地道的香港資訊!(1)介紹-可以回復1。(2)對粵語(香港話)學習課程感興趣-可以回復2。(3)對粵語(香港話)名師感興趣-可以回復3

無論您有任何問題或者建議,直接在我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j/45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