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中东沙特的一个港口突然发生爆炸,沙特方面调查后指出,是一艘载有爆炸物的船只袭击造成的,尽管无人伤亡,但沙特坚持认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恐怖袭击,并且影响到了全球能源安全与供应。鉴于此前伊朗被指对沙特油田发动袭击,这次难道又是伊朗在捣鬼?对此,中方也把话说得很明白了,所有针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袭击都必须被谴责和采取针对性行动。
真的是伊朗的报复性行动?
据了解,在最近的两个月时间里,沙特的邮轮和石油设施接连遭到袭击,但目前来看损失并不大,相比去年袭击造成大幅度减产的事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过相同的一点是,伊朗方面同样被当做是事件的“罪魁祸首”,那么真的又是伊朗在捣鬼吗?由于目前阿拉伯国家正在同以色列方面靠近,伊朗面临的压力必然会进一步增大,那么通过对石油设施的袭击来削弱沙特这个竞争对手显然就是有动机可循的。
但从两国之间的矛盾的看,沙特和伊朗之间并不仅仅是区域竞争对手,更有教派冲突,现在沙特和以色列又联合到了一起,哪怕是去年沙特油田那种瞬间导致大幅减产的袭击其实都有些不够看,在当前的情况下反而会促使沙特更进一步向着以色列靠拢。因此,由伊朗直接行动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再者,伊朗此前也表示,如果是伊朗方面动手,那么显然不会只是大火被很快扑灭这么简单。
当然,就如同此前胡塞武装承认了袭击沙特油田的行为一样,虽然这次并没有造成太大的问题,但也极有可能是伊朗协助下胡塞武装作出的报复行动,毕竟对于这个与沙特拥有极端宗教仇恨的武装来说,针对性的行动是必然能做得出的,虽然动静相对而言会小的多,但也正符合这段时间以来沙特发生的种种事故。对此,中方外交部也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针对民用设施和普通民众进行的袭击行为都需要被谴责,更应该采取某些行动。
恐怖主义和暴力冲突依旧是“主旋律”
从目前中东地区的情况看,恐怖主义和暴力冲突依旧会是其长期的“主旋律”,甚至可以说,这样规模的冲突才刚刚开始。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来说,中东都是主要的石油来源地区,我国希望全球进入到携手合作,互惠互利的状态,位于工业发展最基础的能源供应就不能出现问题。
但很显然,随着中东军事局势的快速变化,虽然霸权的影响不断消退,但却有了一种“诸侯争霸”的意味,由于西方国家的外交影响以及这一地区自带的宗教问题,冲突和恐怖袭击必然难以解决。因此,中方将话挑明,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任何有可能在背后捣鬼的一些大国能够尽可能约束行为收敛些,暴力和恐怖主义下永远是平民受伤最重,而民不聊生的国家指望能够保障全球能源供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如果让部分霸权主义国家计划得逞,能源被其所把控,那么全球的社会发展都可能面临“黑暗时刻”。
当然,相比较此前的冲突和对抗,目前伊朗方面已经尽可能地对报复行为做到了克制,但由于全球政治局势还并未明朗,加上伊朗也明确了会有报复行动,未来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来证明。对于中国来说,尽可能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参与度,从外交领域尽可能减少矛盾,加强经济合作趋势就已经算是最有效的方式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1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