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一个在南京上大学的威海人,00后,从高中开始读三毛,最喜欢《送你一匹马》。性格是内向与外向兼具的矛盾体,喜欢旅行,喜欢认识人,喜欢将自己的能量分享传递给更多人~
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三毛很多年,但这却是第一次给三毛写信,因为关于三毛的思绪是无处不在的,是时常想起来的一份安静的暖意,难以与他人言说,也不知从何说起。所以,这封信也不算是信,只是一份思念的吐露吧。
初中的时候,周末常常和朋友去新华书店玩,一待就是一下午。《撒哈拉的故事》总是放在畅销货架上,但我从来没有碰过它(原谅我),先入为主地把它当做一本关于旅游的书,以为“三毛”就是那个动画形象….所以一直没有翻开。
后来上了高中,学业紧张,情绪紧绷。有一个暑假去北京学习,妈妈从图书馆给我借了一本《撒哈拉的故事》,我背着它去了北京。北京的夏夜热得让人发燥,晚自习上到很晚,一直到整个夜空变成浓浓的黑色。我坐在教室里,感觉恍恍惚惚,身处离故乡几百公里外的一个郊区,周围的人不与我讲话,我只想回到宿舍闷头大睡。为了消磨时间,我打开了《撒哈拉的故事》,却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感觉,下课铃第一次不知不觉地响了,抬头,看着一整个教室的同学欢声笑语结伴而去,感觉与世隔绝,心里呆呆的,还想着哑奴。当时从教室走回宿舍要经过一段黑黝黝的丛林小路,那一次我竟然一个人,不开手电,就走过去了,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竟然发现眼角里有些许湿润---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哭了。
就好像突然发现了一位相见恨晚的知心姐姐,她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放进来些许光彩。枯燥而单调的备考生活里,我逐渐发现自己的悲喜是如此微小。在世界的不同角落,生命的悲欢离合轰轰烈烈,原来有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值得拼了全力去欣赏啊!
后来我开始了疯狂的购书历程。《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送你一匹马》,又去书店蹭着读完了《亲爱的三毛》《我的宝贝》…后来又购入了三毛散文集《你是我不及的梦》,白落梅的《你是锦瑟我为流年—三毛的万水千山》…
写到这里,唯有感谢。感谢三毛愿意让如此多的读者走进她的成长历程,感谢她愿意让我发现她,将她生命的不同面展示给我。大概是和《雨季不再来》中三毛脸上被涂墨汁一样的年纪,我开始记日记。我在青春期变得敏感多疑、多愁善感,自己不断给自己施压却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当被大人误解时,当又一次没有考到理想的名次时,我就去写,一直写啊写啊写到现在,我不愿意将日记给别人看,潜意识中感觉那是不为人知的一面,是与精心包裹的人设不同的我。三毛的勇敢常常震撼到我,她是有勇气对外在的层层压迫说“不”的人,也是有勇气与那些黑暗面和解的人,她在书中是那么完整、自然,对于生命的好坏顺逆通通接受,然后转化为自己的色彩,她的每一份经历都被一视同仁,没有刻意地藻饰,也没有主观的评判,只是单单地感受生命,这一点,就足以我学习一生。
后来上了大学,我来到了南京。放弃了曾经的一些“雄心壮志”之后,我发现南京真的是契合我的城市,它的温和将我的每一面都包容起来。我带了《送你一匹马》来到南京,和三毛一起成长着…
后来,偶然的机会结识了“马小书”,被介绍进入了“三毛读书会”。再一次,世界的大门向我敞开,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志同道合之人!在群里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认识了很多有着奇妙经历的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着我:人生有很多种活法,每一种都很难,但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在大一下学期,4月,读书会的军军哥来到南京,一些小伙伴聚在一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读书会的线下活动,紧张又激动。一进屋就看到了贩暖姐姐---是一个从IT行业辞职带着孩子环球旅行的人,看她的朋友圈总是能感受到一种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潇洒,感谢贩暖姐姐带着没有钱的大学生“云旅行”。后来得知三毛的大姐竟然也会来!像做梦一样,轻飘飘的。我们在饭桌上讨论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区别,讨论着大陆先进的电子支付,讨论着台湾的大选与城市建设…..大家素未谋面,却一见如故。最后,大姐在我的书上留言:做自己喜欢的事。
去年的八月,我一个人旅行去了舟山。去看了三毛特展,看着一件件三毛的珍品,看着她的照片,真真切切地感受着她的存在…..从一个青涩的小女生,到后来走遍万水千山的独立女性,三毛可以说为那个年代的女性开辟了一条寻找自由的独特道路,这种指引作用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女性,不必将自己束缚在传统的求学-成婚-生子的道路上,完全向着梦想放手一搏;虽然生活残酷无情,但仍然可以用自己的温柔去化解一道道伤痕。我时常觉得自己身上有三毛的影子,因为感觉到自己身上的那种倔强和反叛精神,但我又不是她,我缺乏她那种坚定执行的勇气,也没有那种旷日持久的热血支撑。
三毛不在乎生命的长度,她痛痛快快地活过这一生,却比很多人循规蹈矩的漫长生命都要有意义。我逐渐领悟到,坚持自己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只做好这一件事,就足以将自己的光芒洒向足够多的人了。尤其是在当今,在物欲横流,欲望被技术控制的时代,能拥有跳脱出繁杂社交网络的能力就十分幸运了,闲暇时光拿起一本书细细品读,已经变成一种奢侈了。很多人都过着身不由己的日子,三毛可以说是替他们来了一场逃亡,从这种角度上说,这也是三毛在今天仍然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对我来说,三毛是给我自信的人,她让我接纳性格中的所谓“黑暗面”,并把这份细腻转化独有的财富;她也是教我善良的人,不可以对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悲惨故事坐视不管,既然活着就要发挥自己的价值,将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将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问心无愧,也尽情去感受“情义”二字的纠缠深耕;她也是让我学会接纳的人,我相信生活并不一定是三毛书中那样云淡风轻,但她总是带给人明媚的感觉,个人的喜忧个人承担,但生活一直美好多娇地在那里等着我们;她也是让我享受孤独的人,三毛说荷西并不是她的另一半,因为她与荷西都是完整的个体,对家人朋友亦是如此,始终保有灵魂的空间留给自己,让自己拥有享受自己的权利……三毛从很多方面塑造了我,以至于在写这封信时我不知所云,因为想要抓住空气一样的东西真的太难了。
三毛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三毛读书会”依然存在,这是给予众多热爱三毛的人归属感的地方。“归属感”这个词有太多的分量,这些来自天南海北、拥有着不同故事的人聚在一起,在陌生人社会通过“分享”的方式将无数个孤立的灵魂相互链接。虽然我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在群里“潜水”,躺在大家的好友列表里,是偶尔点个赞的疏远关系。但偶尔点开朋友圈,看着群友在南美、在澳洲、在南极;看着大家在为买房打拼、为家人奋斗、为梦想赚钱的时候,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暖意,好像从这一个个鲜活的日子里汲取了勇气。我知道,“三毛”永远是这些人之间的通行证,每每谈及三毛,彼此的距离瞬间就会拉进;大家又是带着“三毛”印记生活的人,各自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默默关心但互不叨扰。每个人都是三毛,又都不是三毛,大家不论年纪,都保有一颗赤诚的心,不断地将光芒延续下去……
是啊!世间还有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拼了命去守候,所以真的需要痛快过好这一生。
end
往期回顾三毛,今天是你的生日平平有奇
写给三毛的信
我和三毛姐姐的故事
写给三毛的一封信沙漠之魂,心向往之
爱你是永生的信仰
怀忆三毛——致三毛的一封信我在心中一声声呼喊着你
流泪的不死鸟感恩节感怀
致陈平姐姐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4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