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段子短视频要给早期漫画家稿费


漫画是什么?丰子恺先生在《漫画的描法》里说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他还特别说明:漫画这个“漫”字,同漫笔、漫谈的“漫”字用意相同。漫笔、漫谈,在文体中便是随笔或小品文,大都随意取材,篇幅短小,而内容精辟。漫画在画体中也可说是一种随笔或小品画,也正是随意取材,画幅短小,而内容精粹的一种绘画。

而“漫画”二字是日本最初创用,后来传入中国的,日本最初用“漫画”二字的人是葛饰北斋,德川时代出生(约等于中国的清初)。而大部分国人,即使是在当时也以为是翻译自西方的Caricature,意思也是讽刺的文字和图画。

在漫画作为新兴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流行的年代,就等同于现在的网络舆论力量。所以早期漫画的题材比现在的“漫画”更多的涉及到了ZZ。当然,也仅仅是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的漫画就逐渐的和ZZ脱钩了。国外的漫画还是有ZZ漫画。我国读者能够看到的漫画已经和老派漫画说拜拜,更多的都是娱乐性的故事板漫画。

但是非常有趣的是,过去那种黑色幽默的,极具讽刺行的漫画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延续了下来。

这就是短视频,虽然在抖音、快手、火山等等短视频APP上存在海量的低俗小视频,但是也不乏优秀的短视频团队,他们的文案的核心和过去那些精粹的漫画如出一格,视频的分镜、画面有时候也能达到老派漫画的风范。

下面我会转发十几副老漫画家的作品

拍摄于戴逸如先生主编的《世界漫画大师精品珍赏》

(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去了天堂)

看过这些漫画就应该认同我上面的观点了

这位漫画家的这个“段子”在国内的男女关系类段子里

非常容易找到类似情绪的

他要是活到现在应该是金牌编剧

怕老婆系列也很常见

如果搭配一个洋老公更火

我国现在有非常多的中外夫妻情侣UP主

走的就是这种

怕老婆路线

下图这种漫画的主角

一旦是官员几乎就不可能在中国出现

但是在小视频里却可能有机会

而且确实有一些段子类似

下面放几位中国漫画家的作品

有很多中国人不习惯太辛辣、犀利的东西

所以一旦有什么不习惯听或者看的文字出现

就会用更极端的言语去批判去教化

对待漫画方面亦是如此

凡是不“和谐”的都不允许存在

而且很多人也感知不到其中幽默

不少人说过喜剧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带泪

中国人讲求温和

所以中国的文学家、漫画家受欢迎的也是那些

会掌握分寸的,不得罪人的

我却不一定是以这种心态去决定自己喜欢谁

丰子恺是获得大部分人推崇的

他的画

温温和和

小心翼翼

他主要表现和谐社会

最多画画人民内部矛盾

哪怕是矛盾也能让人看出点温馨来

要是活在现在倒更适合他生存

张乐平先生的漫画

更真实

当然也更犀利

肯定是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欢的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很惨的视频

其中不乏卖惨卖到被举报的

但也有少量真实正常的扶贫视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谁恰烂钱谁真的有爱心分得清

张乐平先生比上一位先生更得我心的原因

一是画功更厉害

二是敢于真正的画社会问题

三是心中有阳光

没有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底层人民

三毛系列里还是能感受到穷苦人民的尊严

和挣扎求生的欲望

幽默中带着泪光

下面这位的画作被另外一个漫画家剽窃抄袭

最后比他还有名有利

所以,抄袭之风由来已久

米谷的作品能发表

从一个侧面反映民国时期言论还是比较自有的

方老先生恰了牛顿的饭

没有恰iphone的饭

但是后来有人恰了iphone的饭

也恰了牛顿的饭

最终恰了方老先生的剩饭

家人之间因为电子媒介的缘故缺乏沟通

这个梗自从手机出现后

经常被拿来进行创作

这幅漫画里阻碍男女相处的是电视机

父子关系的短视频也有不少

看看这个漫画

其实也可以感觉到有些短视频

也有那么点借鉴了它的味道

下图有没有感觉非常像电影《小鬼当街》?

如果电影剧本没有参考此漫画

那就只能说明艺术创作容易雷同

我们看到的短视频可能只有短短的两三分钟

或者一分钟左右,甚至不到

但是文案可能花费很长时间

绞尽脑汁

这都需要生活阅历的积累

再就是观察入微

下图反应了老夫老妻之间的真实心理

最后这幅相当的经典

这个梗不知道被用了多少次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剧

抑或是小品、相声,段子视频

都有它的影子

过去的漫画之所以和现在的短视频内核接近,是因为大都是针对时事而进行的创作,时事漫画虽然几乎没有人画了,为什么没有人画了,这里不探讨。但是如果能以小视频的形式延续下去也是好的。

麓山澧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457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