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水孩儿读书札记三毛,我努力不活成你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读书札记

1

三毛,我努力不活成你

一、我与三毛

三毛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不但改变了我的性格也改变了我的一生。我从小是一个性格特别懦弱的人,许是因为出生后的第二年经历的唐山大地震,我童年的记忆里充满了恐惧。

我想每个人性格的形成和她童年的经历有关。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记忆就是那个阳光正好的午后,我和祖母站在阳光下,眼前是一片废墟。祖母告诉我,我们的房子塌了,幸好地震前那晚,父亲把整个窗户拆了下来,半夜房梁在震中断裂,倒塌的夹墙堵住了门。我们全家就从窗户里逃了出来。当时父亲抱着二哥,母亲领着大哥,抱着我。村民哭天喊地,一片狼藉。地又裂开了,洪水汹涌,很多人漏到裂缝里找不见了。

记忆最深的是邻居家18岁的男孩,他是第一个感觉到地震的人。他顾不得穿衣服,爬起来开始挨家挨户的敲门,大喊,地震了。当人们起来向村头的高岗聚拢时,男孩发现自己一丝不挂,便急忙蹲在一处矮墙旁,谁知这时,余震来了,男孩被砸死了。

地震过后,父亲开始搭简易房。房子用砖头垒起来,房顶用油毡布搭起来,我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简易房里度过的。

和三毛一样,我好像从记事开始,就伴着煤油灯读书,《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三国演义》《杨家将》《呼家将》等就是在那个时候读的。有时候爷爷给我读一遍,我自己再读一遍,貌似上学前就识字了。儿时最喜欢的是《聊斋志异》,里面的穷书生秉烛夜读,画中的女子就会走下来,嘘寒问暖。我觉得读书是会发生奇迹的,所有你想要的都在书里。

等到七岁上学时,住进了新房,我关于上学的记忆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好像每天都在看书,写故事。

唯一记得的是小学二年级时当班长,早上收来作业本送到校长办公室。每天在校长的办公桌旁都会发现撕下来的日历。当我偷偷拾起第一张日历时内心斗争了好久,算偷吗?不算,本来就是用过的日历。不算偷?但又不敢和校长说。我每天早上去送作业,回来把撕下来的日历揣到兜里带回家,一个月后,我用这些日历订了一个小本子,开始了我的写作计划《新聊斋》。

一个性格封闭的人总会寻找她精神世界的世外桃源,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便一个人跑到村东的坟地,去找野枣树间的那只小白狐。平时木讷寡言的我,在那里和小白狐对话,小白狐在我笔下一会变成一个含羞少女,一会又变成一位翩翩少年。

写着写着,日历本不够用了,我偷偷将校长办公室的日历多撕下来一个月,后来被校长发现了,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要抓小偷。最后是哥哥帮我承担下来,我才免于处罚。五年级时,我已经完成了十几万字的《新聊斋》。

读初二那年,我从地摊上借了一本席慕容诗集,从此开始写诗。一年后在全国各地发表作品百余篇,并获得全国优秀诗人的称号,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中青年诗人辞典》一书,成为中国当代诗人笔会上年龄最小的诗人。

因家境贫寒,初三我便辍学了。村子离市区三十多公里,买书基本不可能。村里摆书摊的叔叔家里有很多书,在我眼里他就是大富翁啊!为了看书,甚至让我有了想嫁给他的想法。只是叔叔年龄太大了,我的想法有些不符合实际。正好我家隔壁有位姑姑,我央求着姑姑和叔叔谈恋爱,每天吃完了晚饭,我和姑姑就会跑到叔叔家里,她和叔叔谈恋爱,我在一旁看书。三年后,我把叔叔家所有的书基本都看完了,姑姑和叔叔的恋爱也谈完分手了。以至于叔叔年龄越发大了,娶不上老婆,自己跑到四川领了个姑娘回来。多年后说起此事,我和姑姑还会大笑。

我想,一位作家之所以会受到某一位作家的影响,其根本是因为影响者和被影响者的灵魂深处有相似之处。年1月4日,我在广西的报刊《芳草地》上发表了我的第一篇散文,名为《却上心头》。我不知道就在那天三毛用一根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从此我成了一个流浪者,在孤独路上,用绿色的青春画我,绿色的我有一个迷人的梦,可是我的归宿在哪?......"《却上心头》(水孩儿)

那时我常遥想远方,总想着在这个世上定有一个和我相似的灵魂与我遥遥相望。“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橄榄树》(三毛)

我是年2月份才读到三毛的。那是继席慕容的《无悔的青春》后,我买到的第二本书,正是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改变了我的一生。

这本《撒哈拉的故事》是年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薄薄的只有页,收录了《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起家》共12篇文章。《沙漠中的饭店》是三毛去沙漠后发表的可谓是处女作,三毛在完全适应了荒凉单调的沙漠婚姻生活后,很想动动久已搁起的笔,希望哪位副刊的主编先生能够慧眼识英雄,提拔一下,让她乐一乐。终于,平鑫涛先生看中了三毛的文章,从此为三毛打开了写作之门。

三毛称自己是个小人物,不会讲大道理,因为没有学问。她只愿意做一个讲故事的人,以她的手,写她的口,以她的口,表达她的心声。小人物三毛,有着一颗宽阔的心,在她的心里安得下世界上每一个她所爱的人。我想那个时候,应该是她的黄金时代,父母,读者,荷西,在亲情友情爱情上,一样都不缺乏。她的心深处,没有惧怕没有悲哀,她快乐的爱着每一个人,爱着每一个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我很感激正好在那年遇到三毛。真是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刚好。那一年,我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脱变,从诗人到女人。从此那个小村庄,成了我梦中的撒哈拉,而我的梦成了我永远到不了的远方。

从一个诗人到一个普通的女人,不甘心啊,失落啊。但是不甘心又能怎样?身边是七嘴八舌家长里短的邻居,今天借米明天借面,见家里没人便顺手牵羊,锅碗瓢盆找不见是常有的事,盛钱罐也被偷了三五次,我不喜欢串门,但是奇怪邻居们都爱来找我,她们当我是另类,我更把她们当成沙漠中的沙哈拉威人,所以,就有了我的第一本文集《妹妹,你是一滴纯净水》。

其中《我这样一个女人》《如水女人》《水孩儿与琼瑶》《妹妹,你是一滴纯净水》《主妇生涯》《阿婉,窗帘,桃木桩》《青苹果,红苹果》《写给小美》《心中无锁》《一只快乐的水壶》等十几篇散文在征文中全部获得一等奖。

在《阿婉,窗帘,桃木桩》中,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贵州女子阿婉被拐卖到村里,嫁给了大她十几岁的男人。阿婉本来出生在城市里,我见过她的两张照片,一张是她在贵州的家里,长发及腰,怀里抱着一只波斯猫,及静及美。另一张在削苹果,苹果皮有一尺多长,没断。阿婉从小没有母亲,父亲娶了后妈,对她不好,她便跟人来到河北。阿婉曾经找我给父亲写过信,但是杳无音信,也就作罢。因为在农村,家家户户习惯了在房上晾晒小麦,玉米,而男人需要女人的时候,女人也必须乖乖的躺在炕上,看着对面屋顶上走来走去的人影。一天,阿婉买了一条窗帘,谁知就因为这条窗帘,村里人开始猜疑。人们说她肯定是与别人男人偷情,和自己的丈夫睡觉是天经地义的事,不然怎么会忽然挂起窗帘呢?阿婉受不了流言蜚语,自杀了。男人再娶时,新娘子忽然大哭起来,人们认为是阿婉的鬼魂出来捣乱,便找了两个属虎和属狗的人,用桃木桩,把阿婉的坟给订住了。人们也因害怕阿婉的鬼魂而改变了对阿婉的看法。

“后来,我经过阿婉的坟旁,见坟旁订了密密麻麻的一圈桃木桩。但是阿婉的坟上长满了肆意开放的野菊,风一吹过,摇曳的野菊又恰似阿婉的灵魂在无声的呐喊。”《阿婉,窗帘,桃木桩》

有人说农村的生活是单调枯燥没有生气的,我却因了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而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素材和乐趣。如:“隔壁邻居家的老母猪生猪仔死了,邻居家小孩抱着大纸箱站在门口问我:水孩儿,这些小猪你要不要?要!要!我欢喜地答。”从此那些小猪竟然成了我生活中的玩伴.....《写给小美》

六年的时间,我在农村蛰伏下来,创作出电视剧本《家长里短》和长篇小说《那段梦里花开的日子》。如我文中所言:那段日子,我就像一只快乐的水壶,虽然屁股被烧得红红的,却依然快乐的吹着口哨,冒着幸福的鼻涕泡泡。

那个横贯东部红海到西部大西洋整个东西走向的非洲北部的西属撒哈拉小城里,有三毛的甜蜜与忧愁。而在冀东,古老的村庄里,也有过我的欢笑和泪水。后来,为了心中的草原,我来到了内蒙古,遇到了我生命里的荷西---昂青。许多认识不认识我的人都叫我三毛,我知道,我们有着同样的性格和追求,同样的文字里有我们漂泊的灵魂。

感谢三毛成为我的灵魂知己,一颗宽阔的心,包容了所有的漫天黄沙,任狂啸骄傲或是缄默不语。我学着将生活过成了诗。二、众说三毛

三毛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她这一辈子,等于常人活的十辈子。

贾平凹评价三毛: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计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作家李敖对三毛的评价也让人深思:三毛很友善,但我对她的印象欠佳。三毛说她不是个喜欢把自己落在框子里去说话的人,我看却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这个框框就是她那个一再重复的爱情故事,其中有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如果三毛是个美人,也许她可以有不断的风流余韵传世,因为这算是美人的特权。但三毛显然不是,所以她的美丽的爱情故事,在她真人不胜负荷的。

演员胡茵梦说,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做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生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

说实话,二十年多前读了三毛的作品,我不当她是个文学家。尤其是在读了93年版的《雨季不再来》之后,我更坚定了我的看法。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是一个逆子,是一个问题少年,她追求每一个年轻人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在追求什么的那份情怀,因此她从小不在孝顺的原则下做父母请求她去做的事情。正是三毛让我看到了她性格中的缺陷,我也因此而完善自己。

一个聪明敏感的孩子,在对生命探索和生活的价值上,往往因为过份执着,而得不到答案,幸好,她后来遇到了荷西。可以说,没有荷西,就没有后来的三毛。是纯真的大男孩荷西让三毛从偏执,病态中走了出来,在沙漠中开了花。坚强,弱小,却真实的绽放着。

有读者问她,你怎么如此乐观?三毛回答,其实我不是一个乐观的人。三毛,只是一个实际的人,她要得到的东西,就是生儿育女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女人。所以,在嫁给荷西之前,甚至是从上学的时候开始,三毛最大的愿望就是嫁人。她一生爱过很多人,也因为很多人不愿意给她婚姻才导致分手。在嫁给那个德国籍未婚夫的前夕,未婚夫暴病身亡,这时,上天再次将荷西带到她的面前。一句玩笑话荷西竟然遵守了六年,六年后,他为了三毛而先去到撒哈拉沙漠工作,当三毛奔向梦想中的天堂时,荷西的确给了她一个天堂。一片沙漠中的绿洲,一份她梦想了多年的婚姻,一个她想要的家。从此,二毛成为了三毛,而这一切皆因为爱情的滋润。

而三毛,之所以成为三毛,应该说是荷西成就了她。此时,她的文字才如行云流水,笔下的故事也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三、真实的三毛

三毛作品我只读过《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哭泣的骆驼》,那个时候,不管是问题少年二毛还是坚强的三毛,我看到的是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

直到去年,我才读到三毛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荷西的死亡和她的悲痛。在《背影》一文中,她写到了安葬荷西母亲默默为她所做的一切,忽然里面出现了这样一段话:“我记得那一天,厨房里有油锅的声音,我事后知道母亲发着抖撑着用一个小平底锅在一次一次的炒蛋炒饭,给我的婆婆和荷西的哥哥姐姐们开饭,而这些家属,哭嚎一阵,吃一阵。然后赶着上街去抢购了一些岛上免税的烟酒和手表,相机,匆匆忙忙的登机而去。包括做母亲的都没有忘记买了新表才走。”

荷西死后,三毛在马德里婆婆的家里,她买了一只手表给婆婆,婆婆说,怎么又买表给我,去年我才买了一只新表,荷西葬礼完去买的,你忘了?

三毛这样写道:“没有,我没有忘。这样的事情很难忘记。”

三毛又写,“婆婆问她加纳利群岛的房子是永远住下去还是会卖?婆婆说,如果你活着,住在房子里,我们是不会来赶你的。可是一旦你想卖,就要得我们同意了。荷西赚很多钱,房子是荷西买的,房子应当有婆婆他们一半。”

“不能再讲了,荷西的灵魂听了要不安的。”三毛睡觉前把头发散开,趴在窗台上,好像看到了十三年前的荷西。

“进来,荷西,不要犹豫,我们只在这住几天便一同回去了。三毛梦见了一个七岁的孩子手中捧着一本用完了的作业簿。荷西对妈妈说,作业本用完了,要买新的,妈妈说,谁叫你用这么快,找你爸爸要去。荷西等不及爸爸下班,去银行爸爸的办公室,找爸爸。爸爸没有理他,一个铜板都没给。一个七岁的孩子,含着泪,花了一夜的时间,用橡皮擦擦掉了练习本上的每一个铅笔字,却擦不掉老师批改的红笔,他急的哭起来。”

三毛醒了,心里说着,荷西,不要去想他们了,我给你买各种各样的笔记本,放在坟上烧给你。

而第二天,当公公抱着镶有荷西照片的相框出来的时候,说,这相框花了我六百五十块。三毛心里说,六百五十块可以买多少作业本?

三毛要离开时,婆婆哭哭啼啼再次说起了加纳利群岛的房子,公公大声说荷西的东西是我的!三毛扑在婆婆肩上大笑起来。连荷西的死也没有教会你们一个功课吗?

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我想,若荷西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三毛的爱是狭隘的,霸道的;她甚至容不得荷西的父母。荷西小她八岁,荷西对她的爱是纯澈的、纯真的,而她对荷西,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占有,霸道到不许荷西的父母来与她共同分享荷西的感情。

在《遗爱》系列中,三毛卖掉了加纳利群岛的房子,那份纠缠来又纠缠去的心情突然舒畅得如同微风吹过的秋天,她吹着口哨在黑暗的沙滩上踏浪,想着,下一步丢弃的是什么东西和心情?

在后来孀居的十二年中,三毛也曾试着去爱别人,去嫁他人,但是去哪里找那么好的荷西,这个世上再没有那样痴情又纯真的男子去给她全部了。失去了荷西,从此三毛的灵魂也无处栖息,再加上回到台湾,她不得不面对自己不认识的那个三毛,别人眼中的那个三毛,浮名成了她沉重的包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四、三毛的母亲

三毛的母亲是一个伟大的人。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所以失去荷西以后,她一直求死,事实上,从小她就渴望死亡。而母亲常含着眼泪对她说,求求你,再试试,试试,活下去。母亲说,三毛是一个非常倔强且个性的人,她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在母亲眼里,三毛非常平凡,她只不过是她的孩子而已。

在这里插一个话题,新版的《雨季不再来》中,有一篇《逃学为读书》记录了三毛初二那年辍学的事情。因为考试考了零蛋,三毛被老师在脸上画了圈,心灵收到伤害得了自闭症,选择了辍学。三毛从小就喜欢读书,她的阅读量是惊人的。文学的美,终其一生,是她追求的目标,而红楼梦,她一生一世都在看下去。

《逃学为读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爱书成痴的三毛。大量的阅读为她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毛从来没想过在书本里求功名,她只是在书中得到自己想象不到的欢愉时光。她说,后来荷西与她的家中两个人的藏书加起来不过一千六百多本,比起在父母家里的盛况,还是萧条多了。可想而知,三毛在辍学的那几年间,读了多少书。也正是这样的阅读,才使她有了后来的领悟和宁静。对于她来说,读书,就是一切了。

年版的《雨季不再来》比之前我读的93年版的增加了很多内容,文笔也越加成熟,应该是二毛成为三毛后再回去写的二毛。其中一篇《紫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是看不起母亲的,她上大学后,一次问母亲,你读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她又问,叔本华呢?康德呢?沙特和卡缪呢?黑格尔呢?这些哲人你都没有读过吗?母亲还是说不知道。三毛忽然觉得母亲居然是那么没有学问的一个女人,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哗一下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她回到房间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母亲没有读过很多书,却是懂得相夫教子,赋予了生命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能够比母亲更周全。这在三毛嫁给荷西以后才明白。

在《紫衣》中,三毛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母亲三十五六岁的时候,一次接到一封信,要去参加同学聚会。原来母亲也是读过书的,高中毕业后就结了婚,从此成了一个只有在厨房才能找到的女人。从母亲知道要去参加同学聚会的那天开始,就每天比比划划要给三毛和姐姐做新衣服。三毛喜欢紫衣,但是母亲却拿出一块白布给三毛和姐姐每人做了一件白色的衣裳,只是上面多了一圈紫色的荷叶边。

那天下着小雨,母亲穿着一件旗袍,暗紫色的,白色高跟鞋,身上传来夜巴黎香水的味道。她带三毛和姐姐坐着一辆人力三轮车,赶去爱国西路,同学约好的地方。

母亲和姐姐身上放着两个大锅,里面盛满了红烧肉和罗宋汤。是母亲特别做了带给同学们吃的。为了做这两样菜,母亲前一天晚上都没有睡好觉。

雨越下越大,母亲不停的看表,车夫用力的踩车。锅里的汤浸到母亲的旗袍上,把母亲唯一的旗袍弄脏了。

等到看到一女中的屋顶时,母亲再看了一下表,很快的说:小妹,赶快祷告,时间已经过了,快跟妈妈一起祷告,叫车子不要开,快,耶稣基督,天上的父……

好不容易一排排樟树出现在倾盆大雨里时,那辆汽车,许多的大人和小孩撑着伞在上车。车夫冲进雨里,而那辆汽车,竟缓缓的开动了。

汽车开远了,母亲突然狂喊起来,在风雨中发疯似的放声狂叫:魏东玉,严明霞,胡慧杰,等等我,是进兰!缪进兰呀!等等呀!

雨那么大的罩住了天地,母亲的喊叫之外,车夫,姐姐也加入到了狂喊。母亲的不停狂喊使得三毛害怕得要哭出来,母亲疯了。

许多年过去了,当三毛和母亲提起此事,母亲竟不记得了。三毛对母亲讲着那件紫衣,讲着她年轻的容颜,还有窗外的紫薇花,眼神,同学的名字。母亲心不在焉,拿起电话说,小明,我是祖母,你还发不发烧,咳不咳?祖母知道你生病,好心疼哦。

这篇文章是我后来读到的三毛的文章里最喜欢的一篇,这时候的三毛终于明白了母亲也是有过青春的,也曾有过梦想,只是锅碗瓢盆将母亲的青春和梦想埋葬了。参加同学聚会时母亲终没有赶上那辆车,母亲也再也无法赶上青春的这辆车。

五、不堪重负的三毛

三毛厌倦尘世中的喧闹,厌倦凡间琐事。“爱我的朋友,你们知不知心,真的知心吗?知道我,也有一颗心,而不是浮名三毛吗?”三毛在《有话要说》中,发怒了。“爱我的朋友,你们不知心。你们的电话铃吵得我母亲几乎精神崩溃,吵得我永远不敢回家,吵得我以为自己失去了礼貌和不通人情,事实上,是你们,我的朋友,不懂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更没有在我的付出和使命里给过我尊严,看重和支持。”

《送你一匹马》我是真的读不下去的。这个时候,我看到的是一个语无伦次,神经错乱的三毛。唯有在《求婚》一文中,她平静的对父亲说,“有人向我求婚了。”父亲没理。她又趁着家人在一起吃饭,宣布,“今天有人向我求婚了。”没有人回答。大人替小孩分着菜,夹着零零碎碎的对话。“今天有人向我求婚了。”三毛说了三遍,姐姐对妹妹说着话,母亲让她不要多讲,快点吃饭。

-----“我看着眼前这一大群人,突然感到有一种被自己骗了的惊骇,我一直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以为,万一我决定早走一步,他们会受不了。”

“有人向我求婚了。”她坚持只讲这句话。

“那你就去嫁呀!谁吃了我的春卷……”不知道谁答。

这时候,三毛的心情像一只鬼丢上来的灰披风,哗一下罩住了大年夜中的她。而不知是哪家的鞭炮,等不及那欢喜,像做什么大喜事似的轰轰烈烈的响了起来。

三毛是孤独的,她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看穿她,能够明白了解她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她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多希望有人能够解决她所有的迷惑,或是对她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可是没有人。

那日,收到三毛全集,我粗暴的将三毛全集11册的书腰扯下来扔到垃圾桶里,好似解开了束缚三毛的枷锁。没有读完她的全部,她却鲜活的站在我的面前,是不胜负荷的她,痛苦,扭曲,挣扎,歇斯底里……唯有在撒哈拉的她才是她吧?之前是二毛,之后是四毛。后来的千山万水走遍,讲学,等等是四毛带着三毛的枷锁在努力的做。而她与荷西之间的感情也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神话。

而当终于不堪重负选择了燃烧的那一刻,她的灵魂飞扬,她成就了三毛。

三毛只是一个小人物,她想如孩子般的活着。她和荷西也只是烟火夫妻,无需神话。她要的只是一粥一饭,简单,真实的生活与婚姻。这样的生活,你有,我有,我们都有吧?

荷西是苦恋着三毛,三毛才嫁给他的。但是,油瓶子倒了,荷西不会扶,三毛生病了也照样收拾家。两个人结婚第四年,荷西离开加那利群岛独自去西班牙本土接受了十九天的深海潜水。分别只十几天,但是回来后荷西告诉三毛他爱上了别的女孩子。三毛说,要不荷西和女孩生活一段时间试试,如果荷西觉得还好,三毛就离开。如果不好,三毛再回来。再或者,三个人一起生活,真诚相待,不分彼此。当然,最后荷西选择了三毛,荷西说,那种爱情属于一霎永恒的完成。难忘。但是和三毛,生活的恩和情扎的太深,天长地久了。

三毛后来是想再嫁的,可是浮名和被神话了的感情让她失去了自由。三毛终还是走了,人生一世,对她来说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她明白自己的选择。在结束自己生命的那一刻,她脱开了枷锁,成为了三毛。永远的三毛。

三毛,感谢在最美的年纪遇到你,让我拥有了我的诗与远方。人都说我像你,但是我努力不活成你。放下枷锁,依心而行,不求来世,活好今生。

作者简介

水孩儿,原名吴燕燕。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包头市最美书友会会长、《中国当代CEO》杂志、《中华艺术家》杂志专栏作家、游读会签约作家。

年出生于河北唐山。自16岁开始发表作品,26岁以剧本《家长里短》为人所共知。中央电视台,中国妇女报,辽宁青年,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全国三十多家媒体为其做过专题报道。曾出版诗文集《妹妹,你是一滴纯净水》《魔幻小狼窝》、散文集《一朵云》、长篇小说《亡国之君李煜》《那段梦里花开的日子》等。

文集《鸢尾集》《一本草》《山水谣》即将出版。

喜琴棋书画柴米油盐及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认为书房和厨房是女人最好的修行场所,现居内蒙古包头。

最美书友会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jn/507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