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我们的中国,从何而来书单


  作者:钱理群

  版本:河南文艺出版社

  年7月

钱理群曾说:“想认识我,就去读我的文字。”此言非虚。作为五四精神的传薪者和文化青年的守望人,钱理群从未想过掩饰自己,反怕表达不够,于是一生笔耕不辍。阅读其他人的自传或自述,心中难免会有所保留,恐怕其虚美隐恶,边读边猜,总觉隔了一层;但是听钱理群讲述他一路走来的人生经历和心灵历程,却大可不必有此顾虑,只当文如其人,可以顺流直下,体验一种难得的酣畅的阅读舒适感。

为什么一定要认识钱理群这个人呢?他在当代敢于自诩为“五四之子”而探寻鲁迅的思想,研究周作人的文学却拒绝周家的帮助,批评青年精神的衰落并   作者:吕妙芬

  版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年5月

  

本书为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论文集,精挑细选了11位近史所学者的学术论文,入选者包括熊秉真、吕妙芬、黄克武、王尔敏等等,各篇论文发表时间跨越三十年,主题涵盖了生命实践、历史书写、历史建构、近代重要学术发展与文化现象以及针对几位代表性士人与重要文本的研究,以简代繁地呈现出台湾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脉络。虽然题目是“明清思想与文化”,但本书最大的价值还在于对近代史研究学科进行了一次集中的展示。

文学

《鸟人》

作者:威廉·沃顿

版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年6月

这是一本“迟到”的译书。年,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参演过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同名电影,并获得戛纳电影节大奖。电影中那个执拗地相信自己可以飞翔的孩子伯迪(Birdy),成为无数观众心中心疼的一角。心疼博迪,其实更多人是在心疼自己。渴望飞翔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高不可及的天空象征着人类精神的无限可能。但是在现实面前,有多少人还会珍惜这份幻想。战场上残忍的一幕幕把博迪推到了一个极端,他开始像鸟一样生活。而温吞的世故是否也把我们推向了另一个极端:安于地面?

《为生命而读》

作者:约翰·伦纳德

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年5月

本书作者是一位书评人,书名在作者生前也可理解成“为生活而读”。以读书为一生的职业与志业,作者用自己的笔墨参与了美国当代文学五十年的流动,使这本书的编年体例尤为吸引人,并充满历史的意味。以年的剑桥场景为序幕,这些文章带我们逐一与帕斯捷尔纳克、垮掉的一代、多丽丝·莱辛、马尔克斯、凯斯特勒、君特·格拉斯和米兰·昆德拉等作家重逢会面,在当时当地,听见当场的声音。这不是一本美国文学史,而是一盒私人与时代合奏的录音带。

历史

《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

作者:潘建国

版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3月

不要被这本书杂糅文理、精密难解的标题所迷惑。这虽然是一本考证坚实、论述缜密的学术著作,却呈现和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而且离我们并不遥远。与网络文学在互联网技术的刺激下横空出世类似,近代小说令人瞩目的繁荣与发展也与从西方引进的先进印刷技术和书局经营模式深切相关。文学虽然是一个理想的概念,但从来不是脱离物质的存在。从甲骨、简、册、绢、纸,到带着墨香与毛边的印刷物,读者接触到的是实实在在的载体,也必然受到物质的牵制和影响。书局产业以印刷技术为依托,配合上小说征文、小说版权转让以及善本小说整理等等营销活动,主动地参与了近代小说的成长历程。所谓“物质技术视阈中的文学景观”,就是隐藏在小说繁荣幕后的成长故事。

《浪漫的中国》

作者:杨联芬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年4月

副标题“性别视角下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清晰地呈现出本书最重要的几点特征。首先,跨度五十年的研究范畴,允许在叙述内部对“恋爱”、“浪漫”、“觉悟”等概念进行追根溯源的辨析,并提供了一个由-年间的巨变转型到-年间的稳定接受的整体观察视野,以“浪漫”这一概念将中国文学与社会的变迁统摄起来,勾勒出一个完整的侧像。其次,选取“性别视角”谈论时代中的恋爱、婚姻、家庭、革命,意味着既走出男性中心,又不取女权主义,而是从以性别为基础形成的关系与张力入手,来呈现“浪漫主义”对中国的改造。最后,把“浪漫主义”具体到激进主义思潮与文学,实在地把握住这一现代精神的思想源头,并始终以文学为本体,在诗与真、思潮与文本之间重现那个逝去年代男人和女人追求个性解放的努力。

新知

《传播边界的消失——互联网开启再造文明时代》

  作者:高钢

  版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6月

  

谁,是未来时代新闻的报道者?人大新闻学院教授高钢基于自身对互联网研究领域的多年观察与思考,为读者绘制了一张简明扼要的“互联网扩张地图”。未来信息传播的多元化特质,已昭示着人类信息创造模式的改变。互联网以技术的革新,重新绘制了人的社会关系图,让单个的、独立的人在物质世界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满足。互联网这种技术信息革命,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越来越显示出社会变革的雄心。诚如作者所说:“互联网开放、共享、平等、宽容的技术本性最终将召唤人类心底的共鸣,推动人类向着自身谋求幸福的理想目标行进”。

《智商测试》

  作者:斯蒂芬·默多克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3月

  

与人类的智力相比,智商测试的年龄短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它今天却实在地掌握着对人类智力与质量划分等级的权力。从战时的IQ测试,到标准化考试SAT、GRE和中国的高考,智商测试也许仅是一种武断的评价体系。盲目地追崇高智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人们更应该去了解和反思智商测试的历史和本质。这本书或许带有一些矫枉过正的偏见,但对于我们自觉了解智商测试的秘密,打破神秘和迷信,不失为一个合适的起点。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原载于新京报书评周刊年6月11日B07书情版,书单撰写:修佳明,编辑:小猪,走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挺一下坚持原创的书评君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精彩内容

封闭小区

民科

期待之书

遗珠之书

知更鸟

引力波

《美人鱼》

孔飞力

年度好书

奇葩翻译

剩女

丰子恺

偷书

在岛屿写作

同性恋群像

弟子规

康夏

权力的游戏

小王子

孤独图书馆

黄家驹

腋毛禁忌

二十四节气

伍迪·艾伦

夏日翻书

禁烟令

玛丽莲·梦露

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去书评君的小店逛逛~

赞赏

长按







































中药治白癜风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jn/5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