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魏芳英那些和三毛有关的岁月


那些和三毛有关的岁月

文/魏芳英

第一次知道台湾女作家三毛是在我大学时期。那时班里流行一本关于三毛自杀的书,这本书里对三毛的死有各种各样的猜疑,对三毛的生前也有一些间要的介绍,书中附有三毛的一些照片,其中一张给我印象很深,图片上的三毛一双黑黑的大眼睛,一头长发随意散落于肩,穿着牛仔裤、休闲衬衫,席地而坐,好一副悠闲的打扮啊,当时我就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我想,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为什么要自杀呢?我要发掘她,于是,有了迫切想看她作品的愿望。

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书是《闹学记》,是当时同宿舍舍友借我的,后来她看我那么喜欢,就把书送给了我,当时的我可是高兴了好一阵。这本书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毛的父母给这本书写的序,序言对三毛可以说是做了简要的介绍,通过序言我了解了一个独特的三毛。

三毛原名陈懋平,三岁学写字,写名字时中间那个字太复杂了,所以干脆就把那字忽略了,给自己改名陈平。不玩小女孩的游戏,却偏偏对宰羊兴趣极高,杀羊的人磨刀霍霍、游刃有余,小女孩三毛看得却是目不转睛、面不改色,到末了还一副意犹未尽的表情,从小她就这样独特。三毛童年少年时期是个不善于交际的人,一度很自闭,由于她的独特,她在求学路上并不顺利,那种传统的教育理念不适合她,于是初二辍学,后来在台湾某大学哲学系做旁听生,大三时,三毛离开故乡,踏上了异乡求学之路,从此开始了她漂泊的生涯,那年她十九岁。

翻开《闹学记》,那一个个故事就那样深深的吸引了我,我如饥似渴的读着,一口气就想将它读完。这本书其实是三毛后期的作品,她的写作基本都是以其生活经历为素材的,在三毛的笔下将这些经历写的生动有趣,回味无穷。这本书就这样开始了我对三毛作品的情有独钟。

青春年少是一个做梦的年纪,尤其大学时代,心中的梦想更多,文学梦、成功梦、未来梦,看了三毛作品你不自觉就会产生一种流浪的梦想。《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出版的第一本作品,也是我买的第一本她的书,我认为是她的书里面最好看的一本。在这本书里,那样一个活脱脱的充满生活气息的三毛展现在了我面前。因为无意间看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里介绍撒哈拉沙漠,只看了一眼,就像三毛所说“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得交给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撒哈拉沙漠成为她无法解脱的乡愁。

在这本书里描写了好多有关沙漠的景致,也写了许多当地的故事和风俗。第一次走入这片沙漠时,三毛激动紧张的不能言语,“我举目望去,无际的黄沙上有寂寞的大风呜咽的吹过,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壮而安静的。正是黄昏,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近乎初冬的气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转化为一片诗意的苍凉。”这段话是在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当时我就那样被三毛笔下这片诗意景象震撼着,感动着。从此,我更喜欢上了这一类型的风景-----沙漠、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茫茫戈壁……它们所展现的这种荒芜凄然之美比起秀丽的江南,似乎更能阐释生命的意义。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的生命中过得最快乐、最充实的时期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她生活中的点滴。在三毛笔下,把每一个故事都写的意趣盎然,《沙漠观浴记》看得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白手起家》真让人佩服三毛生活的能力,用墓地捡的棺材板做家具,用旧轮胎做成圆椅座垫。三毛本身就是一个富有艺术感和灵动的女子,对于从小喜欢拾荒的她来说,在沙漠中找上几件好东西是不难的事,经过她的手一变,那些废物都成了装饰家的艺术品。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大漠上,三毛建起了自己沙漠上最美的家,和她的荷西过起了神仙眷侣的生活。而那一篇篇精彩的文字就那样从撒哈拉沙漠源源不断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美丽的撒哈拉沙漠啊,因三毛的文章,你令多少人为你向往!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陆陆续续买了许多三毛的书,她的随笔散文基本都买了。《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稻草人手记》、《送你一匹马》等等,每一本都是那样精彩,每次都让我忘了时间和身处何方,《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是最让人动容和难忘的,是三毛在她的至爱荷西去世后写给荷西的,从最初相识时两人年纪尚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儿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到后来的荷西意外身亡,在荷西墓碑前三毛声声呼唤哭泣,双手挖土都挖出了血,一遍又一遍抚摸着荷西的名字“荷西·马利安·葛罗”,“你的妻子纪念你”,看到此处已是泪流满面,我想三毛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一定是流着泪写下的。

在荷西去世后的十几年,三毛先后游走于各国,在大学任教,写作演讲等等,看似忙碌充实的生活,但这一切都不会占据她内心深处的一个位置,那是荷西的位置。三毛一生万水千山走遍,足迹踏遍五十多个国家,精通几国语言,她的文字简单,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给人感觉却是那么有感染力,她只是用她的笔书写着她的人生,展现着她的生活态度,就如她所说,写文字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游戏。有人说三毛是一个真正生活过的女人,是啊,她的一生曾浪迹天涯,多数的时光是行走在路上,她就那样在人间来了走了一遭,然后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然后又似乎是受神灵的召唤,就那样走了。

三毛是相信神灵的。Echo是三毛的英文名字,中文是“回声”的意思,如名字所言,三毛走到哪里富有一种感召力,她的朋友很多,有些时候她是热情奔放的,走到哪里都给人独立洒脱的感觉。可另一方面她的内心深处是沉静的,在一个寂静的荒山之夜,独坐于山洞口,月亮的清辉洒落于群山,她在思索着人生,听她说“出生是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何不是另一场旅行的开始呢?”。人世间,生死都能看的如此开,还有什么看不开的事情呢?

时光匆匆,那些三毛的书闲置书柜已有十几年了,今天翻开它们,依然是那样的熟悉亲切。这些书见证着我的青春、那时的梦想和所思所感。如今已步入中年的我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亲人的离世、孩子成长路上对父母的烦恼等等,有许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面对去处理。虽然已没有当初的那份浪漫和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有些事物对思想的影响是无法改变的。在芜杂的生活面前,总有一处小小的空间留给自己,去独处,去思考,那是我的三毛情节,我心灵的家园。如三毛所说“岁月极美,在于它的自然流失,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岁月静好,在四季的轮回中,我感受着生命的春夏秋冬......

——

魏芳英,网名:撒哈拉,自由职业,喜爱文学写作。

==================================

《青海读书》







































白颠风初期的图片
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ly/119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