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旅游 > 苗旭峰我眼中的三毛写作课
当前位置: 沙特阿拉伯 > 沙特阿拉伯旅游 > 苗旭峰我眼中的三毛写作课
◆◆◆
课前准备:期、期、期《作文之星》的“永远的三毛”专题。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给孩子们上名家的专题阅读,苏轼、钱钟书杨绛夫妻、林徽因、三毛、余秋雨先后走进我们的课堂,这些作家都是我非常认可的,能读出感觉的作家。对他们的阅读,也都不是泛泛而读。没有人要求我这么做,我只是内心里有个朴素的想法,想通过对一系列人物的讲解,让孩子们有不一样的视野,不一样的格局。这个课,到底属于什么课型,是阅读课还是写作课,时间安排得妥当吗?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我觉得这是语文课,我就这么上了。
诸位看官,有什么看法,请在后面留言。欢迎各种声音,因为我们都在探索。
课时安排:2课时
开场音乐:《追梦人》
◆◆◆
一:引入三毛,唤醒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个诗和远方。此时正在播放的音乐叫《追梦人》,是著名音乐人罗大佑纪念三毛之作。撒哈拉,橄榄树,万水千山,大概就是三毛的诗和远方吧!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苗老师此生最大的诗和远方是什么吗?——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之余,做一个背包客,万水千山走遍。什么叫背包客呢?
背包客又称驴友,也就是背着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他们通过游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背包客出去旅行,不仅仅是去某个地方看风景,还在于旅途本身就是很重要的体验。那些比较文艺的背包客还会一边行走,一边用手中的笔记录沿途见闻。如果苗老师做了背包客,大概属于这一种。旅行一段时间呢?我还会回到我的生活中去,在一间小小的屋子里做一个安静的记录者,用文字回赠旅行。——呵,就成了旅行作家了!
旅行作家一般思维独立,勇于探险,不甘平庸。既热爱文字,又痴迷行走。他们为自己的梦想而勇敢远航,把自己一路的见闻和感悟分享给别人。这样的生活确实为很多人所向往。
旅行作家古已有之,以苗老师之见,郦道元,徐霞客都称得上,其他著名的旅行作家还有陈丹燕、彭超、陈宇欣……连余秋雨,在苗老师看来,也是旅行作家,我们这段读他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山居笔记》,会获得一些直观的认识:这些被称为文化散文、学者散文的文字,借助秀丽的山水进行文化反思,作家是做了实地考察的。
而我们今天要走近的旅行作家,叫三毛。一个生在大陆,长在台湾,嫁到西班牙、活在撒哈拉的奇女子。
◆◆◆
第一板块:讲述故事走进三毛
教师:我们这一段,我们读了三毛的不少书,我出几个题目,按照课前的安排,小组展示。
第一组:三毛名字的故事
第二组:三毛的拾荒梦
第三组:三毛的阅读和写作故事
第四组:影响了三毛一生的两个老师
第五组:三毛的旅行故事
第六组:三毛的爱情及爱情观
第七组:三毛的死亡意识
◆◆◆
1、名字的故事
陶龙翔:三毛,原名叫陈懋平,年3月26日出生于重庆。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3岁时,三毛学写字,怎么也学不会“懋”字,于是就自己作主把名字改成陈平。她生平看到的第一本书,没有字,可是她知道书叫《三毛流浪记》,后来,她还拥有了一本《三毛从军记》,作者是大陆的漫画家张乐平。虽然书的意思比较深,但是三毛觉得,她也可以从浅的地方看书,为书里的故事而笑,而叹息。她的笔名三毛就由此而来。还有一种说法,三毛认为自己的文字只值三毛钱,故称三毛。
师:你从中看出三毛什么样的性格?
陶龙翔:随性,简单。
◆◆◆
2、三毛的拾荒梦
胡梦娇:三毛交给老师一篇作文《我的志愿》,三毛说:
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更重要的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的将许多还可以利用的好东西当作垃圾丢掉,拾破烂的人最愉快的时刻就是将这些蒙尘的好东西再度发掘出来……念到这儿,老师砸过来一只黑板擦,大吼一声:“乱写!乱写!将来要拾破烂,现在书也不必念了,滚出去好了……”并要求三毛重写。于是,三毛又写:“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街头小贩,因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走玩耍,更重要的是,一面做生意,一面可以顺便看看,沿街的垃圾箱里,有没有被人丢弃的好东西……”结果又叫骂了一通。三毛只好胡乱写着:“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老师看了十分感动,批了个甲,并且说:“这才是一个有理想,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志愿。”但是老师的处罚,并没有改悼三毛内心坚强的信念,这许多年来,三毛是拾着垃圾长大的,越拾越专业,并在撒哈拉体会出拾荒无以伦比的神秘和奇妙,布置出了一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家。三毛说:拾荒人眼底的垃圾场是一块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过去小学老师曾说,要拾破烂,现在就可以滚,不必再念书了!三毛说,她这话只有一半是对的,学校可以滚出来,书却不能不念的。垃圾虽是一样的垃圾,可是因为面对它的人在经验和艺术的修养上不同,它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回报。三毛还说,拾荒的趣味,除了不劳而获这实际的欢喜之外,更吸引人的是,它永远是一份未知,在下一分钟里,能拾到的是什么好东西谁也不知道,它是一个没有终止,没有答案,也不会有结局的谜。三毛还说:我有一天老了的时候,要动手做一本书,在这本书里,自我童年时代所捡的东西一直到老年的都要写上去,然后我把它包起来,丢在垃圾场里,如果有一天,有另外一个人,捡到了这本书,将它珍藏起来,同时也开始拾垃圾,那么,这个一生的拾荒梦,总是有人继承了再做下去,垃圾们知道了,不知会有多么欢喜呢。
师:能简单评价一下三毛的拾荒梦么?
胡梦娇:我非常喜爱这篇散文,它笔调轻松从容,它没有过多矫饰,没有华丽的渲染烘托,没有激愤的热血豪情,三毛只是用她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一种人生观、价值观。愤怒、无奈等各种情绪,在她的笔下都变成了诙谐的小故事,让人读来觉得很有趣,又不觉得落俗。我想,三毛的拾荒梦,是一种追求自由生活的梦想和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敢于坚持梦想的勇气。
◆◆◆
3、三毛的阅读写作故事
师:有人说,一个普通人,要想写出一篇达到发表水平的千字文,至少要有多万字的阅读量。读三毛的文字,我们会惊叹,她那种淳朴自然的表达,得看多少书,挖掘多少语言的金矿才能炼成这般的素养啊!确实,三毛从小就有海量阅读的习惯。谁能讲一讲呢?
朱雪华:三毛十一岁她开始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把书藏在裙子底下,老师转身在黑板写字,她便掀起裙子来读。初中时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单单是三毛自己提到的童年书单就有:《红楼梦》、《水浒传》、《十二楼》、《会真记》、《孽海花》、《大戏考》、《儒林外史》、《今古奇观》、《儿女英雄传》、《青红帮演义》、《阅微草堂笔记》、《爱的教育》、《苦儿寻母记》、《爱丽丝漫游仙境》……她幼年读到的作家们,是她在二堂哥的书堆里,找出一些名字没有听过的作家:鲁迅、巴金、老舍、周作人、郁达夫、冰心……尤其是在顾福生老师的引领下看书,三毛在作品《蓦然回首》说:“在那几天生吞活剥的急切求知里,我将自己累得虚脱,而我的心,我的欢喜,我的兴奋,是胀饱了风的帆船——原来我不寂寞,世上有那么多似曾相识的灵魂啊!”
师:三毛从17岁发表第一篇文章《惑》之后,她一生发表作品有23部。三毛写作是很拼的,谁来说说呢?
陶淑君:三毛写作起来不分昼夜。她可以几天不吃饭,不睡觉,足不出户,谢绝任何交往,甚至不接电话,不看报纸。为了写作,三毛独居小屋,不生火做饭,每天由母亲去送。她铁门紧闭,母亲便只好将饭放在门口。有时第二天,第三天,那从前的饭还在。急得母亲用力拍门,只差哭出声来。她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她自小把文学当作一根救命稻草,所以一旦抓住,便犹如溺水之人,见到了生存的希望,她那自闭的心灵便由此向世人打开,文坛有了一个用文字呼吸的三毛。
师: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都是很拼的,愿你们一直努力,愿今天的你能让明天的你感动!提着今日千辛万苦向明天换取美满和幸福!
◆◆◆
4、影响了三毛一生的两个老师
师:坏老师杀人慧命,好老师渡人上岸。这在三毛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第四组的那位同学来说一说那个给她致命一击的老师呢?
尹云博:三毛在初二的时候,数学常得零分。后来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小考都是课本后面的习题。为了不留级,三毛把数学题目背下来,连考了六个一百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她作弊。自尊心很强的三毛对老师说:“作弊,对我来说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是老师,也不能这样侮辱我。”于是数学老师拿了一张试卷叫三毛作答,她得到零分。老师当着全班的同学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代表零蛋的大圈。画完,老师叫三毛在教室角落罚站。下课后,老师又叫三毛到操场绕一圈。经此羞辱,三毛第二天在教室昏倒,心理开始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后来经常逃学到公墓看小说,最后终于休学。她患了自闭症,不但再也没有勇气踏进学校,而且也丧失了与人、与社会交往的能力。
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家人交流,甚至不能与家人一同在饭桌上吃饭。那段时间陪伴她的只有书。之后整整七年,是父亲教她英文、唐诗,请了钢琴老师到家里教音乐,请了两位画家教画画。可是她都不大喜欢,除了读书。期间她也有自杀过,但被救了回来。
师:谁来讲一讲渡她上岸的老师?
李嘉崇:她的画家老师顾福生,给了她一份希望。对于这样一个少年,顾福生说话的口吻总也是尊重,总也是商量。他给三毛书看,便抓住了三毛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三毛读了很多很多的书。再见顾福生的时候,三毛的话匣子打开了,完全换了一个人。老师靠在椅子上微笑望着她,两人的心意是相通的。三毛说她“活泼了的心、突然焕发的生命、模糊的肯定、自我的释放,都在那一霎间有了曙光。”后来,三毛写了文章,顾福生老师把推荐给白先勇,发表在《现代文学》上,从此在三毛心里种下了一生执着写作的那颗种子。
◆◆◆
5、三毛的旅行故事
师:三毛的旅行异于常人,通常的人到一个地方观光旅游,是走马观花式的;既是度假旅游,也不过很短的一段,但三毛却把旅行当成了一种生活常态。具体说来听听。
蒋欣然:三毛在一张图片上,看到了撒哈拉沙漠,引起了她前世的乡愁,于是就去了撒哈拉。也正是这个地方,给了三毛一颗自由奔放的心灵,也给了三毛鲜活的文字,鲜活的生活,写出了读《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等作品。
在沙漠,她和荷西结婚,荷西送给三毛的新婚礼物竟然是骆驼的头骨,并被三毛视为珍宝;她为了省钱,用的是装棺材的木头箱子,改作了家具,从而布置出一个艺术小屋;请朋友来吃中国菜,她变出一桌奇幻的东方佳肴,把大家唬的一愣一愣的;她想知道当地人怎么洗澡,怎么用海水来冲灌清肠洗澡净身,就去看;他们夫妻俩人去沙漠捡化石遇险,荷西陷入沼泽,三毛怎样救助的……六年后荷西意外身亡,痛不欲生的三毛再次选择流浪。中南美洲旅行时,她写下的作品是《万水千山走遍》,之后又回到大陆寻根。去过周庄,去过敦煌,去新疆,西藏……她一生中,环绕地球可达15周,足迹遍布世界59个国家。
师:对三毛的旅行,老师是这么看的。旅行对于三毛,一方面是惊叹于未知世界的奇妙,另一方面三毛在远方的山水中寻觅内心的自我,慢慢回忆,渐渐抽离,直到心灵的风暴刹那止息,在静谧中细闻灵魂的低语,让斑斓的心灵点燃生命的光环!
苗老师为什么喜欢旅行?旅行是对庸常生活的一种抽离,一种出逃,一种超越,一种精神上的越狱。不旅行的人,能量流动就会缓慢,往后一看,都是直楞楞灰蒙蒙的余生,聊无趣味!而旅行,是一种释放和打开,让我的心灵在惊心动魄的壮美风景里得到治愈和超越。
◆◆◆
6、你们怎么看三毛的爱情
师:这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但是我不想回避,我想知道你们所知的三毛的爱情。
苏芊:我说不好,还是说一些吧!《白手起家》里,两人一起做家具,午饭后荷西睡着了,三毛不忍去叫醒他,轻轻上天台去,将桌子、书架、衣架和厨房小茶几的锯好木块,分类的一堆一堆区别开来。荷西醒来已是黄昏了,他跳起来,发怒的责怪她:“你为甚么不推醒我。”她低头不语,“沉默是女人最大的美德。不必分辩他体力不济,要给他休息之类的话,虽然他的脑袋是水泥做的。”在艰苦的荒漠里,三毛变身为最完美的家庭主妇。三毛说:“也许我是比较老派的人,我希望结婚时,你戴上他给你的戒指,就是你对他的承诺,如果这一桩婚姻是对的,那么我要做你的好妻子,或是好丈夫。婚后会有多少多少的问题,但戴上戒指,心里已有承诺,今生今世,好也好,坏也好,生也好,死也好,爱就来了,这是一条最方便的路。”我感觉三毛适合做妻子,她聪明却不骄傲,她冲破世俗的桎梏,做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这样的人会感染周围的气氛,使身边人也生活在新鲜自由的空气中。她有才有趣却并不拒绝家庭繁琐,不是一味清高和自我,她的身上没有一点怪僻,可爱又可亲近。
王甜甜:一位有妇之夫曾向三毛求爱,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爱他,他这是见异思迁。三毛明确拒绝了他,她说:“在我的道德观念里,一个已婚男人即使对我再好,我也绝不会动心。”在三毛的感情世界里,从来都是主张智慧、勇敢和道德的,她从不纠结,爱情和婚姻是统一的,爱人是唯一的。
沙哈拉威的一个女子喜欢荷西,经常打扮后到三毛家跟荷西说话,还叫荷西去她家,借口说她家的门坏了,要荷西去修。荷西正准备走,三毛说:“不许去,继续吃饭。”三毛说,这儿的人可以娶四个太太,我可不喜欢四个女人一起来分荷西的薪水袋。女子不走,荷西又看了她一眼。三毛厉声说:“不要再看了,当她是海市蜃楼。”这个美丽的“海市蜃楼”有一天终于结婚了,三毛很高兴,送了她一大块衣料。
师:从这可以看出,三毛不会侵入别人的婚姻,也不允许别人侵入自己的爱情。在关键的时刻,她懂得维护自己的爱情和婚姻。那么,三毛和荷西是不是如胶似漆的那种呢?似乎不是的。三毛说:我从来没有热烈地爱过荷西,但是我一样觉得十分舒服和合适。她还说过荷西并不怎么懂她。——但是,他是一个心如皎月,身如冬日暖阳的人,他身上有一种特别的光芒照耀着别人,我们结为夫妻,他把这种光芒反射给我。
她选择了他,并忠于他。他们把生活过成了诗。可是命运交响曲突然出现了休止符,荷西死了,留下一大片的苍凉悠远。三毛也好像突然明白“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去记录生活的点滴。——孩子们,其实很多时候,婚姻的真相就是如此。即便是好的夫妻,生活也并不如你看到的浪漫;更何况绝大多数寻常夫妇,生活是一地鸡毛,可是,依然在过,因为,婚姻还意味道德和责任。明白了这一点,将来你们会对婚姻少一些苛求。
◆◆◆
7、三毛的死亡意识
师:上《泰坦尼克号》电影课的时候,我们谈到过死亡。我们现在读这些句子,看看三毛眼中的死亡:
对于死亡这件事情,我们曾经戏谑地讨论过,我说我愿意两人穿戴的整整齐齐的躺在床上,手拉手一起喊一、二、三,就死了,我紧紧的合葬在一起,不能分开。
——《假如还有来生》
简评:三毛不愧是一位浪漫主义者,他对失望的预设,温馨宁静肃穆,没有人类面临死亡的那种挣扎与痛苦挽留与永别。
人都走了,剩下我一个人坐在路边,深灰色的天空,淡灰色烟雾腾腾翻着巨浪的海,黑碎石的海滩刮着大风,远方礁石上孤零零的站着一个废弃了的小灯塔,这情景使我想起一部老电影《珍妮的画像》里面的画面。又再想,不过是几分钟以前,自己的生命,极可能在这样凄凉悲怆的景色里得到归宿,心中不禁涌出一丝说不出的柔情和感动来。
——《石头记》
窗外的海白日里平静无波,在夜里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将这拿走荷西生命的海洋爱抚得更加温柔。
——《背影》
简评:渗透在三毛作品中死亡意识异常的强烈清晰,如影随形,弥漫不尽。在三毛眼里,死亡没有神秘感和恐惧感,就像花开花落,聚散离合,都是天道之常。
◆◆◆
第二板块:以“我眼中的的三毛是的”写一段话。
5分钟限时写作。
首先有一个词语,填补空白,请问你会填上哪个词语?
预设:自由、热情、善良、真诚、洒脱、率真……
然后5分钟写作。
组内交流。
班级展示。
老师点评。
◆◆◆
第三板块:如果以“我眼中的三毛”为题写作,你准备怎么写?
思索,给出思路。
老师按照难易梯度,依次给出三种写法:
1、摘录,摘录一段,写一段评论。这是最低要求,也是入门必须的。
2、写成块状结构,每一段一个中心句领起。这种比较好写。
3、按由浅入深的认识写。
一定要注意摘录。
字左右。
主体部分知道怎么写了,请给文章拟写一个开头。4分钟写作。
同桌交流,抽签展示。
◆◆◆
尾声:
最后让我们一起读读一首她的诗。
(配乐:《橄榄树》)
如果有来生
三毛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里飞扬;
一半洒落荫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如果有来生,要化成一阵风,
一瞬间也能成为永恒。
没有善感的情怀,没有多情的眼睛。
一半在雨里洒脱,
一半在春光里旅行;
寂寞了,独自去远行,
把淡淡的思念统统带走,
从不思念、从不爱恋。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
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
东方有火红的希望,
南方有温暖的巢床,
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
如果有来生,
希望每次相遇,
都能化为永恒。
苗老师寄语
三毛,一个追梦的女子,一个为爱而生的女子,一个追求自由和快乐的女子,一个执着的人,一个简单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灵魂轻盈的人,她的名字,伴随着撒哈拉的传奇,永不褪色,永不消失......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身上寄托着我们的某种梦想。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独特到谁都不能复制谁,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我们能有她的三分之一的纯粹、简单、自由,我们就会发现:诗和远方,其实不在远方,就在心中。为了心中的橄榄树,去追求吧!
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ly/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