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林间最后的小孩》
最好的陪伴,是和他拥抱自然
——读理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
文/可可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女儿说6+6结果等于13,我问老段说怎么办,他说,基本上,这个,很难”,这是出自周华健的《最近比较烦》里的歌词。微博里流行这样的段子:陪孩子写作业一定要在安全距离之外,否则想不攻击他都难。老师不要在半夜阅卷,否则容易气得脑梗。从明星到普通人,似乎都逃不出“陪孩子写作业”这个魔咒。不知道诸位书友是否存在同样的困惑,如果有,让我们一起,去做一个大胆的尝试,而这个尝试的灵感,是来源于这本《林间最后的小孩》。
其实,现在的孩子,他们所处的环境、享受的教育条件都比我们那个年代要优越得多,但是他们的快乐却比我们少,写作业也比我们痛苦。这是为什么呢?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很难想起近几年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却很轻松的想起小时候许许多多的趣事,因为小时候我整天在外面野,上山爬树,下河抓鱼,而这几年除了工作我基本上都捧着手机在沙发上“躺尸”。
三毛曾在一篇叫做《塑料儿童》文章里谈到她跟荷西婚后的相处:他们很少交流,日常对话也很简单,外人可能误以为他们出现了婚姻危机,但是她很享受这种安静惬意的生活。不过,三毛说,有两件事,她从不敢提及——当兵和童年生活,一旦提及,就会打破这种安静。说到当兵,荷西就会眉飞色舞、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立正稍息敬礼吹号,神情恍惚眼睛发绿……军营的生活回忆突然使一个普通丈夫在太太面前变成了一条光辉时刻永不退去的英雄好汉。说到童年生活,他就会说起自己小时候打麻雀、捉萤火虫、爬树打架、挑水蛇……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可以说三天三夜。
荷西这样感染着三毛。当三毛回乡探亲时,便决心带着她那些离花花草草很远的侄子侄女们去海边,一路上,三毛跟孩子们聊自己在海边的体验,但是他们都沉迷漫画书和游戏机。到了海边,在三毛的再三邀请下,孩子们不情愿的下车,轻描淡写的说了句:这就是海啊?然后就嚷着要回家,因为海边没有插座。
三毛给他们起了个名字:塑料儿童。
我们的孩子天天窝在家看电视刷手机,他们变得肥胖、敏感、迟钝,用我一个朋友的话说,她那个念初一的女儿让她挫败不已,“像伺候祖宗一样”。
孩子之所以越来越迟钝、敏感、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他们疏离自然。这不是我说的,而是《林间最后的小孩》这本书中,作者列举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论证的。
孩子们每天待在高楼林立的城中央,住在一个个用钢筋混凝土铸成的箱子里,再乘着一个叫做汽车的箱子去那些叫做超市、游乐园、商场的箱子里。不久之后,我们恐怕再也不敢跟孩子们谈我们小时候的事,因为我们无法回答他们“老爸,为什么你小时候,比起我们现在要有趣得多”这样的提问。
长期疏离自然,是一种病,叫做“自然缺失症”。我们很忙,忙着应付工作、应付许许多多繁杂的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事。我们说,周围都是高楼,开车开出几十里也看不见大自然啦,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去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啦!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不知道我们的那片小树林与其他地方的森林在生态上是相互联系的。那个时候,没有人谈论酸雨、臭氧层空洞或者全球变暖的问题。但是我却熟悉自己的那片小树林和周围的田野。我也熟知森林中那条小溪的每个转弯,每条土路的每个角落。我甚至多次梦到自己在那些树林中游荡。现在的孩子们能告诉你有关亚马逊热带雨林的一些知识,但却无法告诉你,上一次他们在荒僻的林间探索,或者是在田野上听风吹的声音、看云朵飘过是什么时候。”
事实上,我们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ly/5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