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277977.html风雨人生路,江湖踏歌行
-----《三毛流浪记》整本书导读
一、创设情景,走近三毛
1.教师播放电影《三毛流浪记》主题曲,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谁?台湾有一位女作家,读了《三毛流浪记》后,因为非常喜欢文中的三毛,就把自己的笔名叫做“三毛”,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三毛流浪记》(顺势写课题),一起去三毛的世界看一看!
2.指导学生怎样阅读一本书
方法指导:看封面、作者、序、跋(我们拿到一本书,要读封面,读作者,读序言,读跋,因为这是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书前,先通读这些内容,从中可以获得很多的重要信息,有利于顺畅地读懂正文内容。)
1.一本书的封面往往能够恰如其分地传递出书中想要吸引读者的精神、情境,所以读封面是阅读一本书的开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三毛流浪记》这本书的封面,看看封面上的三毛穿什么衣服?(长得又瘦又小,只有脑袋大大的,上边就有三根稀稀拉拉的头发)他走路的样子呢?(抬头挺胸,大踏步向前,趾高气昂,意气风发)
2.介绍三毛创作背景
封面这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又有些趾高气昂,意气风发的三毛是怎样创作出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的创作背景。
出示:《三毛流浪记》的创作,起因于一个令作者张乐平刻骨铭心的悲剧故事。年初的一个晚上,上海风雪交加.天气奇冷。走在回家路上的张乐平,在一个弄堂口发现3个流浪儿正围靠在一个火堆旁烤火,他们紧缩着身子,使劲地鼓着腮帮子吹火,以便把火烧得更旺一点温暖自己。此情此景,使画家黯然神伤。当时张乐平自己的日子也很艰难,可怜这3个孩子,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怔怔地在那里呆立了许久。回家后,张乐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好。第二天早上,当他又走过昨天晚上经过的那个弄堂口时,他惊讶地发现3个流浪儿中的两个已被活活冻死了。看着收尸车上垂下的孩子的摇摆的手臂,张乐平禁不住潸然泪下。想到上海以至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流浪儿正挣扎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想到正在忍受着内战煎熬的四万万苦难同胞,画家遏制不住内心的激愤,他决定立即创作一个反映流浪儿童和被压迫被剥削者生存状况的系列连环漫画。于是,《三毛流浪记》问世了。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师过渡:《三毛流浪记》与其说是画家张乐平对人类弱小者的怜悯与同情,倒不如说是他对一个不公正社会的血泪控诉和强烈抗议。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流浪儿和广大民众的苦难现实的一个缩影,因此它才在广大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共鸣,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而创作了三毛形象的张乐平先生,也因此被喻为“三毛之父”或“三毛爷爷”。同时他还是中国著名的漫画大师。
3.序(序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同学们快速浏览这本书的两篇序,看看哪篇是“自序”?哪篇是“代序”?
跋(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浏览跋,同桌相互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选读精彩,品读三毛
(一)展开想象,初识三毛
1、其实对于这本书,喜爱的孩子早已经迫不及待地阅读了起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你觉得最有趣的,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画面,并把这个画面讲述的故事说给大家听。(指名简单交流)
2、这些同学在交流的过程中已经把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传递给我们了,那就是:图文对照——读懂故事;除此之外,展开想象――读活人物,提出问题――读透作品,这三个步骤连接起来相信会更好地促进大家的阅读。来,我们一起用这样的方法看书中的一组图。
课件出示,不白之冤故事画面
出示第一步:图文对照――读懂故事
(1)阅读文字、观察这几幅图,你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第二步:展开想象――读活人物
(2)观察这组图的最后一幅图画,发挥想象,三毛会说什么?大妈会说啥?
(同桌两个人合作补白)
出示第二步:提出问题――读透作品
(3)(做些铺垫的语言再询问),读完三毛的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吗?(指名回答)你们心中有答案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3、刚才我们尝试用三步阅读法深入的阅读了一组图,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再去读读三毛流浪记中的另一个故事(见义勇为),一定会收获更多。
4、谁愿意交流自己用“三步阅读法”阅读的故事、展开的想象、提出的疑问。
(二)分析形象,再识三毛
过渡:真正会阅读的人不仅仅停留在看人物的经历上,还会停下来思考:透过人物的经历审视、评价人物。谁能够分析分析三毛的品质,要有理有据。
请用(课件出示)
1.〞我认为三毛是一个()的孩子?因为()。〞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先独学,再对学,然后指名交流:聪明机智,正直善良,勇敢乐观,见义勇为等)
师小结:大家喜欢三毛,就是因为他正直善良、见义勇为;聪明机智、富有童真;更因为他是不断经历磨难,却永不放弃的人!
2.名人对《三毛流浪记》的评价
三宝(音乐剧《三毛流浪记》艺术总监兼作曲):这样的一个弱势的小三毛,即使外表看上去也是弱势的:骨瘦如柴,四肢都那么细,甚至连肋骨都露出来了。脑袋又倍儿大,几乎支撑不住,走路晃晃的。但是,他受到凌辱也好、饥饿也好、嘲弄也好,每一次这样之后,他的眼神里头都表现出一种力量,一种我们成人都不具备的力量。这种力量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和希望。我觉得这种对比是张乐平给我的最大的一个刺激。而且我觉得这在中国近年里是最有力量的作品之一。它里面的漫画基本上都是用四幅来表现出一个片段、一个情节,只言片语几乎没有文字。这也是我觉得张乐平最值得我们去敬仰的一部分。
师总结:在这段评价中,可以说酣然大笑中透漏着几多悲伤,同情怜悯中又流露出几丝敬佩。
三、读写结合,感悟三毛
师过渡:俗话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熏陶渐染、文火慢煮。”这就是语文的积累和感悟。下面,让我们一起把这节课所阅读的内容用这样的方法积累下来。
出示:
1.积累方法
好词佳句要积累,读书感受应标注,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到疑惑善提问。
2、阅读实践,填读书卡
四、精彩画面,欣赏三毛
三毛真是个可怜的孩子,虽然他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贫苦,但是他的人生态度却是坚忍、乐观、豁达的,最后请同学们欣赏《三毛流浪记》片尾曲音频,感受三毛的精彩人生。
最后,向大家推荐,张乐平爷爷创作的三毛系列作品,《三毛迎解放》,《三毛解放记》,《三毛新生记》,《三毛从军记》等,希望孩子们课后去认真阅读。
五、教师小结
我们幸福的每一天,都是三毛梦寐以求的,最渴望拥有的,当我们从幸福中走来,不要忘记三毛的困难与期盼,更不要忘记三毛面临困苦生活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乐观,坚强勇敢。在我们以后的人生路上,都会面临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希望我们都能像三毛一样,踏歌行走江湖!
策划杨君
文字整理金瑞
王佩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yl/4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