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三毛流浪記70歲了國漫經典影響幾代


《三毛流浪記》第一幅作品「孤苦伶仃」(網絡圖片)

大公報記者倪夢璟報道:年6月15日,長篇連環漫畫《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開始連載發表。這個身形瘦小,大腦袋圓鼻頭,貧窮得僅剩三根頭髮的孩子吸引了眾多讀者的關注。他無依無靠、孤苦伶仃,卻堅強勇敢、保持善心,他的遭遇時刻被讀者牽掛,「三毛」的故事更伴隨了幾代中國人的成長。

百歲漫畫家方成先生題字(網絡圖片)

正值《三毛流浪記》誕生七十周年,「穿梭在馬路弄堂─紀念《三毛流浪記》發表七十周年圖片文獻展」近日在滬舉行。「三毛」作者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中國的漫畫作品其實一直別具風格和特色;冀在未來通過多種形式展現「三毛」故事,推廣中國知名IP。

流浪兒童牽動全國

「《三毛流浪記》以平民化的視角,用諷刺幽默手法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所以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和極大的社會反響。」談及父親創作的《三毛流浪記》,張慰軍充滿了笑容與懷念。他告訴記者,父親的作品取自真實生活,卻又蘊含着深刻的思考意義。解放前,中國舊社會不平等現象嚴重,眾多貧苦兒童流離失所。年初,張樂平親眼見到兩個流浪兒童因凍餓而死亡;「我父親非常難過,他自己也有好幾個孩子,當時就想『如果我的孩子也有類似遭遇怎麼辦』。」張樂平想要向民眾呼籲和控訴當時社會的冷酷、不平等,以及幫助流浪兒童的念頭被激發。

張樂平之子張慰軍(右)與「三毛」粉絲合影(大公報記者倪夢璟攝)

從第一組畫作「孤苦伶仃」,「三毛」的紙上生活開始了,而流浪兒童的問題也被更多人關注。在此次展覽中,不僅展出《三毛流浪記》漫畫,有的展區還展示了當年讀者為「三毛」寄來的小衣服、小鞋子,甚至還有銀錢。張慰軍表示:「當時也有讀者以為『三毛』真有其人,故經常收到讀者慰問信件或者一些生活物品。知名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還向我透露過對『三毛』的狂熱喜愛,他說每天第一件事就是買大公報,看『三毛』的故事和擔心其冷暖。」

「永遠的三毛」銅像(網絡圖片)

而那段時間,「三毛」和那些與「三毛」經歷相似的流浪兒童成為了大家關注的人。年4月4日,宋慶齡創辦的中國福利基金會聯合張樂平,籌款建立收容流浪兒童的「三毛樂園」,並舉辦《三毛流浪記》原作展覽。「這是一個空前和特殊的展覽,觀眾要等上數小時才能進入;從商人到黃包車夫都紛紛解囊,可見這本漫畫的魅力和號召力。」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於年拍攝的五集動畫片《三毛流浪記》(網絡圖片)

諷刺幽默經久不衰

說到《三毛流浪記》經久不衰的原因,張慰軍坦言,不僅故事有感染力,父親高超畫技及認真嚴謹的創作亦是不可或缺。「他的畫技好,細節捕捉到位,幾個簡單的動作就完整闡述了一件事甚至一種現象,我至今還經常翻看這本漫畫。」而此次畫展,香港大公報總編輯賈西平、大公網總裁林學飛、中國福利會副主席趙丹妮等紛紛到場支持。

眾嘉賓參加《三毛流浪記》圖片文獻展覽(大公報記者倪夢璟攝)

賈西平評價說:「張樂平的漫畫表達出了作品的靈魂,人物、故事表現都很突出。在我看來,不同於文章的修辭種類繁多,漫畫的表達更加直觀,卻也相當考驗創作者的能力。」他還表示,張樂平通過誇張、諷刺等手法讓漫畫更有可讀性,也讓中國特色漫畫為更多人所認識。在互聯網時代,日美動漫風靡,中國動漫作品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張樂平夫婦與七位子女的「全家圖」(網絡圖片)

「我不同意網上『中國動漫在走下坡路』這一說法。」張慰軍直言,從「三毛」到後來的美影廠作品,直至現今的一些知名國漫,「中國動漫有了自己的風格和題材,還有很多熱愛國漫的年輕讀者,我相信中國動漫未來會發展更好。」他還透露,今後也準備推出以「三毛」為主題的遊戲、影視劇集等,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

張樂平與大公報淵源深

大公報上刊登的《三毛流浪記》(網絡圖片)

《三毛流浪記》自在大公報發表以來,便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據張慰軍回憶,彼時,很多人早起第一件事就是購買大公報,買不到的孩子甚至可能哭鼻子,一份報紙更被一家人爭相傳看。「三毛又被欺負了?」「三毛吃飽沒穿暖沒?」等都是讀者們最關心的問題,而大公報那時候在上海的銷量據說翻倍;同時,《三毛流浪記》也跟着大公報走出上海,傳到天津、香港,甚至國外。

張樂平在嘉興邊養病邊創作《三毛流浪記》(網絡圖片)

談起《三毛流浪記》在大公報上的發表,張慰軍表示,這確實是「緣分」到來。「父親在目睹流浪兒因飢寒而死後,就希望創作一部能夠反應這些社會問題的作品,當時還沒找好地方發表。」而此時,時任大公報總編輯的王芸生正好找到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陳伯吹,希望能夠介紹邀請張樂平為大公報畫漫畫。

「王芸生先生與陳伯吹先生是好朋友,而陳伯吹先生與我父親又是好朋友,這條緣線就此牽上了。」之後,《三毛流浪記》順利在大公報上刊登,「三毛」可謂家喻戶曉。張慰軍說:「我記得那時候上海大公報的銷量比之前翻了兩至三倍,《三毛流浪記》之後也在天津大公報、香港大公報刊登,受到更多讀者的喜愛,父親的名氣也更加響亮。」

張樂平與演三毛的演員王龍基(網絡圖片)

從此,張樂平一家與大公報成為了朋友。據介紹,大公報連載完《三毛流浪記》後,應廣大讀者的請求,報館還出版了《三毛流浪記》的連環畫冊,張樂平還邀請王芸生作序。大公報總編輯賈西平直言,一位名作者的優秀作品刊登在名報上,使得中國特色風格漫畫為更多人知曉,兩者相輔相成,「這也啟發了我們媒體人,要更加善待作者,相互促進,為讀者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大公報一百一十五周年,張慰軍亦送上祝福,並表示希望為讀者、為中國兒童做出更多貢獻。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三毛」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記者倪夢璟報道

赞赏

长按







































北京哪能治白癜风不复发
四川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zz/39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