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聆听更温暖
——咸宁市作协“本地作者作品欣赏会”《通山,看得见的温暖》赏读侧记
倪霞
(全体合影)
惊蛰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年3月10日上午10点,咸宁市新华书店二楼,更添书香四溢。由咸宁市作家协会举办的“本地作者作品欣赏会”第4期如期进行。这次迎来的欣赏作品是我的《通山,看得见的温暖》,除了荣幸,更多的是感谢和温暖。
(市文联、作协李专主席)
赏读会由市文联、作协主席李专主持。他说,今日欣赏倪霞《通山,看得见的温暖》,人气旺。评论家协会陈国和主席李继伟副主席,朗协孙和平主席刘红玲副主席;嘉宾有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市文联兼职副主席王亲贤;咸宁市作协副主席、通山作协主席廖双河带领通山作协亲友团,和新华书店领导。还有新朋友田铮、万思齐,他们两位是主动慕名而来,以及倪一文小朋友。充分展示倪霞一向以来的人气旺。有道是各领风骚三五年,我曾经说过倪霞是咸宁市创作最丰富的女作家,如今还是。写了三十多年,说她是老作家,可她还是这么年轻。先请倪霞介绍作品。
倪霞:感谢市作协给了我这次机会,很荣幸。感谢李专主席,感谢所有今日到场的师友和亲朋。在爱文字这条路上,我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写着稚嫩而天真的文字,在跌跌撞撞中一路走来。严格来说,我的文章只能算是随笔,是记录生活。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化,都是在积累中收获的。我用一点一滴的积累,积累不同的文字,积累对文字的爱,因为爱,爱文字爱足下的土地,爱通山这片热土,用心用笔去记录我所知道的通山风物和人文历史。因为爱而被爱,因为爱而得到,因为爱而收获。通山这片热土给予我很多,就眼前这本书,每一篇都是与通山有关的文字,积累了很多年,集成册只是偶然。首先得感谢我们县政府办公室的游涛主任,是他请我写关于一位老红军的故事,也就是书中的《一颗红心照山河》,写好后他建议我出一本册子,才促成此书。另外还得感谢郑歌文化传媒郑安国先生,是他用心策划和设计,赶时间印刷,是他们的温暖才有了我的温暖。今天我是来聆听的,所以把时间交给大家。谢谢!
(市政协文史委王亲贤主任)
李专主席说:现在请本书的序言作者王亲贤对《通山,看得见的的温暖》进行解读。
王亲贤主任说:倪霞出了不少书,目前这是第六本,之前的书我都翻读了一遍,于是写下这个题为《暖色 亮色 本色》三色为主题的评论,她出这本书时用来作序言,很荣幸。我简约地以这三色为中心说一说倪霞的写作。
“真诚善良的情感暖色”。因为真诚与善良,她的文字散发出一股清新温暖的气息,具有一种接近共鸣的频率,多了一种触动心灵的力量。她的笔下是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喜爱与向往、同情与悲悯,失落与忧伤,敬意与谢意,感恩与敬重,她的文字则天真而不做作,坦诚而不矫饰,热情而不滥情,自然而不卖弄,率真而不自负……
“热情而纯净的精神亮色”。有位作家将文学作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意义的,一种是有意思的。这种划分本身就很有意思。我的理解,有意思的文字往往写得机智活泼,意趣横生,情调独具,这种文字往往靠学识与才气,当然也关乎性情。有意义的文字,则倾向于思想的砥砺、精神的拭擦、灵魂的淘洗,意味着积极、健康、向上、达观等等。倪霞的文章是倾向于有意义的,她的文字,总是在强调品性、精神之类内在的东西,这与她的活法和想法、她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不无关系。我不是文学评论家,作为一位普通读者,我是这样看的:她可能不够博大,但是足够真诚;她可能不够深沉,但是足够明亮;她可能不够洗练,但是足够端庄。
“自然率真的本色书写”。倪霞从日记中走来,善于记录生活的点滴。从这个意义上讲,她攫取素材、展开思路、组织语言都十分流便和娴熟,让你感觉不到她的技巧。这种不露痕迹的技巧,这种近乎本色的写作,就像她平常的一个pose,一次回眸、一番软语。也许在她那里,这种独到的眼光和手段,是一种日积月累、功到自然成的修炼结果。
王亲贤解读后,李专主席幽默地说:不是一般人能入王亲贤的法眼,能如此用心评论,说明他用心通读了倪霞的书。当然,作为通山籍人,这里边也不排除通山情结和倪霞自身的人格魅力。总结得如此全面,是通过了许多思考的,随意形成不了观念。特别是那几句:“她可能不够博大,但是足够真诚;她可能不够深沉,但是足够明亮;她可能不够洗练,但是足够端庄。”说得多好。下边请朗协刘红玲副主席朗读精彩片段。
(朗协刘红玲副主席)
刘红玲主席选择朗读了《用文字带你回家乡》。
然后是朗协孙和平主席进行精彩朗读。朗读前,孙主席说,倪霞刚才的发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积累”二字。她不但在积累历史和文化,同时她还在积累和沉淀真善美。我第一次见她时,是到通山,她给我的感觉是美。家里有她的《中国红》和《禅意·火花》两本书,后来书柜里有了她的《守望木棉花》,我和我先生都读了,因为先生在民政局工作,对老兵有不一样的感情,从她的《守望木棉花》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兵。语言是有温度的,倪霞身上可贵的品质是热情和善良。哪怕我们几乎没有过交流,但我早就通过文字与她心灵相通了。我选择读《文化给通山带来的意义》,通山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县,通山文化的积累有很多,一如文章中有一句非常感动我的话“文化有尊严,人才有尊严”。孙主席说到这里,然后深情地朗读,声音如泉,清脆明亮又透彻。
(朗协孙和平主席)
大家还沉浸在孙主席的美好朗诵里,李专主席已接过话筒说:欣赏会,评协和朗协是合作单位,孙主席每次都亲自参加并深情朗读,她对文学艺术有深厚的情怀。接下来请通山县作协廖双河主席以嘉宾的身份讲话。
廖双河主席说:在欣赏会这个美好的日子,有必要代表县作协向市作协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这样的鉴赏会表示敬意。作品欣赏会不是自我陶醉,不是互相吹擂。刚才通山籍才子王亲贤主任,和朗协两位主席从不同角度对倪霞文章进行了不同演绎,我从她写作的另一个角度,以《创作有温暖,文章定花开》为题发感言。倪霞是通山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从事文学创作30余年,一路走来成果丰硕,先后出版散文集5部、长篇小说1部,另有1部长篇小说即将出版。回望倪霞这些年的创作活动,我的评价有三:激情奔放的常青树,根扎山野的枫杨树,韵味独具的风景树。
(通山县作协廖双河主席)
常青树就是一年四季绿叶婆裟、岁岁年年青春勃发的树木。倪霞的文学创作就是一棵常青树,其笔耕不辍,没有休眠期,没有大小年,天天萌芽,日日长叶,眨睛间撑起一片新绿,转眼中擎起一顶华盖。这种创作上的勤奋和孜孜不倦,在通山独一无二,我想在全市也应屈指可数。
枫杨树就是通山生命力最强、最有地标意义的本土树种。枫杨树不论溪边、山脚、村旁、地头,不论是乱石间,还是荆棘中,都能深深扎根于地下,努力地悄无声息地吮吸着大地的养分,并茁壮挺拔。翻开倪霞的所有作品,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总是笔触深深地扎根于脚下这片热土,大部分作品记录着通山的人物与事件、通山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在《通山,看得见的温暖》一书中体现得更为充分。这些作品,不能说篇篇是精品,或者说篇篇有很高的文学水准,但至少有一点,就是有较强的人文价值。多年以后,当人们要了解通山的某些细节时,就可以从她的文章中找到详细信息。
风景树就是展示一地形象、一地风情的树木,能让外地人看后留下深刻记忆的树木。倪霞就是一棵闹市街头时时展示通山形象的风景树。她把通山深厚的历史、丰腴的人文,通过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形式,展示给大众,起到了让人有了解通山的冲动、走进通山的行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zz/4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