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这一形象,诞生于年,出自中国杰出的漫画家张乐平之笔,是张乐平笔下最有名的漫画人物,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可谓是妇孺皆知,名震海外。
“三毛”形象
年11月10日张乐平出生于浙江海盐县黄庵头村,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个刺绣剪纸的手艺人,家里并不富裕,张乐平有两个哥哥,在家里排行老三,中国的家庭有给小孩起乳名的习惯,家里几个孩子,一般就是大毛,二毛,三毛。
张乐平从小就酷爱画画,家里没有纸,就去海边的沙滩上画,拿起芦苇就当作画笔,一画就是一天,有时连中午饭都忘记吃。
年,十三岁的张乐平在小学美术老师陆寅生的指导下创作出了人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为讽刺军阀曹锟贿赂参选。
《一豕负五千元》
张乐平说:“我当时在海盐县小学读书,每星期都有美术课,我的美术老师叫陆寅生,他教我们正确运用线条,让我们在教室里或学校外写生。我像干燥的海绵一样吸收水分,认真地记下他的每一句话,并且不断地练习,街头小景、挑菜买菜,看到什么就画什么。陆老师看到了我的画,非常喜欢我。”
“有一天,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要我画张有头大肥猪背着放了许多银元的口袋的画。我问老师画这个干什么?他便告诉我,北洋军阀有个头子叫曹锟,前不久他镇压了京汉铁路工人的大罢工,现在又想当大总统。为了拉选票,他宣称国民议员凡投他票的都可得到五千块银元。老师们要揭露他的面目,要办壁报讽刺他。我在家乡经常看到猪,也画过不少猪。这次我就在老师给我的白纸上,画了一只变了形的非常丑陋可笑的大肥猪,在它背上驮着被夸张了的血淋淋的五千元大洋。老师特地给这幅画加了个《一豕负五千元》的标题,作为插图贴在壁板上。这是我的第一幅漫画。”
年,小学毕业之后为了生活,15岁就到上海郊区的永源木行去当学徒。
木行的老板擅长书法,艺术方面也很有造诣,经常与张乐平一起探讨,并且给予鼓励和支持,之后又在印刷厂工作,进过私立美术学校,为广告公司画广告,为教科书画插画,又进三友实业社当绘员,张乐平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大量的社会磨练使其画技进步很快。
年轻时的张乐平
年,开始在上海各大报纸投稿,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具有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经常在《时代漫画》等著名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大部分的画作内容都是讽刺军阀混战,支持北伐的。
张乐平在创作
年,春夏之交,张平乐笔下的“三毛”形象在上海诞生,其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头发山根毛形象立即就引起了读者们的注意,三毛这一形象,深刻表现了国民政府统治下中国社会的肮脏腐朽,揭露了极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毛”形象诞生
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顿时引起轰动,这是以三毛形象为主人公的第一篇长篇漫画,讲述了年,日寇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三毛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曲折的从军之路。
《三毛从军记》连环画
三毛穿着完全不合身的大号军服,神态庄重地排在队伍中,参加了新兵训练。
在手榴弹实弹投掷训练中,人小力弱的三毛不慎失手,把手榴弹投进队伍中,一声巨响,把长官的脸崩成了黑脸庞,长官愤怒的吼着三毛。
三毛和战友老鬼在前线钉木桩子,为作战做准备。
终于上前线作战了,三毛非常勇敢,却又闹出了许多笑话,他莫名其妙地参加了一个敢死队,竟然将日军一网打尽。
三毛很聪明,用被子弹打成“蜂窝煤”的头盔盛水当雨洒洗澡。
蒋介石亲临前线慰问将士,三毛非常意外地被蒋看中,不长时间后,一纸调令将三毛派到师部去任勤务兵。但没过多久,给师长当“保姆”的三毛因师长自杀又重返军营,与老伙伴们并肩作战。他们按上级命令组成了一支突击队,然后被空投到丛林中。
但是飞机却再也没来接他们,三毛和战友老鬼衣衫破烂几乎成了野人。
突然有一天,一架飞机从丛林上空飞过,并撒下无数传单。原来战争已经结束了……
三毛成为第一批复员的士兵,他摘下军帽露出了久违的三根白毛,心头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之后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在国内外获得观众的一致评,有些桥段非常经典。
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制作,张建亚执导,贾林、魏宗万主演的电影《三毛从军记》上映,影片播出后先后获得第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第1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第5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参议院特别奖等国内外奖项。
《三毛从军记》电影海报
影片基本遵循原著漫画,只有少部分修改,甚至有些镜头都是和漫画如出一辙,可能是有张乐平老爷子当编剧的缘故吧。对于没看够漫画的同学看这部片子那真是过瘾了,因为贾林(饰三毛)和老戏骨魏宗万(饰老鬼)的爆炸演技简直神还原了漫画角色。
电影剧照
电影剧照
《三毛从军记》是中国首部无文字的长篇漫画,虽带有讽刺意义,但总体风格上还是活泼的、快乐的。
这个乐呵呵的小三毛形象在年的一个冬夜被突破了。那天晚上,北风呼啸,寒意袭人,走在马路上的张乐平突然看见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围着一个小炉子在烤火取暖。第二天早晨,他再次经过那里时惊讶地发现,三个孩子中的两个已经冻死了。张乐平顿时非常难过,他当晚就连夜开始创作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这部作品里的三毛一改原先的快乐形象,成了流浪儿童的化身。
张乐平在创作《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顿时激起社会强烈反响。读者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买当天的报纸,看连载的《三毛流浪记》,关心三毛的遭遇。作者凭着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甚至符号,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践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毛流浪记》连环画
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感动着每一个善良人的同情心。
年,社会反向强烈的《三毛流浪记》便被搬上了大荧幕。这也是“三毛”第一次活生生的出现在大众的视野。
影片讲述了解放前的旧上海,大资本家、军阀、投机商人、洋人、流氓、骗子横行于世,他们过着养尊处优、挥金如土的腐败日子,而底层人民则穷苦不堪,生活艰辛。
大头、圆鼻子、三根头发、瘦小身材,这个外貌滑稽的男孩就是本片的主人公三毛(王龙基饰)。
张乐平和“三毛”扮演者
三毛自幼失去父母,无依无靠的他终日在上海街头流浪,身无分文的他饿极了甚至吃刷广告的浆糊,困了就睡在垃圾车里。
为了生存他送报纸、推黄包车、捡烟头,然而霉运却总尾随其后,所有的事都以失败告终。
他好心做善事,反遭到诬陷和殴打。
不过,生活在黑暗底层的三毛始终保持着诚实善良的性格,他从不愿为一口饭而沦为他人做恶的工具……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
《三毛流浪记》剧照
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
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之后,《三毛流浪记》又不下十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音乐剧、舞蹈、话剧、动画片、读物。
《三毛流浪记》彩色绘本
《三毛流浪记》话剧
《三毛流浪记》动画片
《三毛流浪记》电视剧
可见“三毛”这一形象在中国的地位,直到今天,有关“三毛”的故事还在不断讲述着,不论老少,因为在孩子心中,“三毛”是善良勇敢的化身,在大人们心中,“三毛”是一个旧时代的缩影,随着我们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看待“三毛”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年龄越大,看的越深。
再之后的岁月里,张乐平还创作了《三毛迎解放》《三毛今昔》《三毛外传》《三毛翻身记》《三毛爱科学》《三毛新事》《三毛日记》等作品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都对社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从年,在小学美术教师陆寅生的指导下,创作第一幅讽刺漫画《一豕负五千元》,到年,在《解放日报》发表了最后一幅讽刺漫画《猫哺鼠》。他的美术创作生涯,贯穿了近七十个春秋。
《猫哺鼠》
他从13岁的第一张,到年,他去世的前一年,这两张画都是画的动物,而且都是画的讽刺,很重要的现实题材,这说明了张乐平先生他一辈子有一颗漫画家的心。
晚年的张乐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tealabo.com/sbyl/4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