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

林青霞孤独了就写


文章整理自女性作家黄佟佟文章《林青霞:孤独了就写》和《林青霞如何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林青霞》

别的女性,六十岁生日静悄悄地过,可是青霞偏偏大张旗鼓,因为觉得那是一个新的开始,从此她要变得更开心更放松。“五十几岁的时候,感觉自己很老了,没什么前途了,可是现在过了六十岁我反而放松了,还感觉自己变年轻了,因为你发现六十岁那么圆满。家人,朋友都这样的真心对我,过了六十岁我发现自己是真的很开心,所以花甲并不错。蒋勋说甲是第一流的,甲等的,是最好的,花又是美的,所以花甲是很好,60岁是一件不错的事嘛!”“现在是人生最好的时候,这个连我自己也想象不到。”“我喜欢自己有进步,你叫我做一个太享受的阔太太,我觉得那个不够。很没意思。精神会很空虚。我喜欢有一点长进的生活,加分的生活。我一直希望什么事情我都能做到最好,但什么是最好呢?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让我很挣扎,很矛盾。后来我明白了没有事情完美的,也没有人生是圆满的,能做多少是多少,但求尽力。”“我只是一个永远不甘心停在老地方的人。”“这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心态的变化,我刚刚过完生日,真的,过了六十岁觉得真的很好,生日那天比结婚时还开心,还放松。”“嗯,过了六十岁了,就应该随心所欲,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是的,林青霞这一辈子,似乎从来没有如现在这么放松过。她出生在一个典型山东老派家庭,严母慈父,管教甚严,父母眼中她是个害羞的女孩子,朋友施南生说她“老实”,女作家亦舒评价她“永远给人一种女童军的感觉。”当女明星时,她是再规矩不过的女明星,当富商太太时她是再低调不过的阔太,极少抛头露面,一心相夫教子,这样严防紧守的一生,末免也诸多遗憾。当年拍戏的时候,她一心想嫁人,“我妈妈常说她女儿是个走江湖的,最好的结局是嫁人”,可是嫁了人,她又常常怀念自己的拍戏生活,“我是怕寂寞的人,拍戏这么多人陪着我,难得我又有兴趣。”人生就是这样,得陇望蜀,永不满足。“其实我现在很后悔,那时候不懂得珍惜,不懂得Appreciate(欣赏),有时看看以前的照片,那时候那样年轻那样美,为什么不去享受和珍惜,自己不欣赏自己,然后拼命钻牛角尖,钻得自己好痛苦。所以我现在常常提醒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有的,好好珍惜活在当下,不要再伤春悲秋。”(年香港,拍摄电影《君子好逑》期间的林青霞。)活明白了要到六十岁,林青霞才真正明白活在当下的道理,在此以前,她一直是一个敏感又脆弱的女子。“与青霞在一起得十分小心翼翼,因为这人十分多心而且小心,一碰就会碎似的。”亦舒当年这样说她,她又传统又纠结,又保守又执着,在那段著名的视频里,秦汉当面批评她:“你呀,就是一个悲剧性格”。(这一段视频,是年亚视为秦汉和林青霞做的沙发访谈,那时候秦汉终于离了婚,而林青霞也终于与心上人在一起,两人对谈之中,全部都是爱意。)但林青霞不愧是林青霞,又要强又聪明,愣是没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悲剧,到六十岁的时候,反而逆袭突围,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的时候居然是以女作家的身份。年,她出了第一本书《窗里窗外》,年,她出了她的第二本书《云去云来》,如果说第一本书是一个轻型回忆录的话,第二本书则更像是她送给自己六十岁的生日礼物。(《窗里窗外》封面照片。)她亲如已出的继女刚刚替她在半岛酒店举行了一个隆重的六十岁生日派对,那天晚上,刘嘉玲、梁朝伟、施南生、徐克……她那个年代的巨星都到了,老而弥美的照片早已经过公关公司传遍五湖四海,“青霞六十”是两岸三地无数报纸的标题……那段时间,还真的有点普天同庆的意思,对一位已退出影坛二十多年的女明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代表世界对这位新晋女作家的善意呢?出身女明星的女作家多半都会把自己的大头照做成封面,林青霞也末能免俗,这也不奇怪,因为她写的都是自己经历的故事。三年前那本书用的是年她在长春拍《滚滚红尘》时的照片,那时的她正与秦汉神仙眷侣,可又看得出满怀心事,而第二本的封面气象则大为不同,谁也想不到年近六十的她还拍出了这么摩登这么性感而又这么骄傲的大头照。对于这张广受好评的照片,她自己也很意,在夸奖拍照的女摄影师“是惟一拍出我气质的人”之后,又有点羞涩又有点得意地提到“这是我的Idea。”这张照片完全是为了弥补内心遗憾,很多年前她就拍过一张类似的照片,御用造型师张叔平为了保险起见让她穿了一件黑色内衣。(林青霞早年很是有一些性感照片,但是她天然有种滤掉情色意味的能力,所有的照片都只有性感的感,而没有性感的性。)“就多那么一点儿。我心里总是觉得有一点隔应,这次我拎着一件西装就去了现场,我跟陈漫(摄影师)讲我想要这样子的一张照片,她也没什么话,打光布背景,就几个侧面,很快就拍完了。”照片上的她利落短发,面带微笑,胸前中门大开,眼中星光灿烂,胸前春色无边,高雅中有性感,性感里有态度。一张照片看似事小,实则事大,那象征着她彻底的看开与放松,执着情海奔波的小女人终于升级为坦荡无畏的智慧女神。“以后,不要再叫我大美人,叫我作家。”爱上波伏娃谁能料想到呢?一个考不上大学、不爱读书的台湾女孩竟然最后也能成长为一名女作家,最惊奇的恐怕是她自己。女作家,她不陌生:三毛、琼瑶、亦舒,台港几大流行女作家都和她相熟相亲。有十年的时间,她是琼瑶的御用女主角,两人几乎天天在一起,琼瑶需要她拍戏,而她则需要琼瑶充当她的情感顾问。(年的琼瑶与林青霞。)而亦舒则更为老友,年她到香港宣传,下飞机第一个见到的人就是亦舒。亦舒眼光毒辣,等闲人等不入她法眼,但她却对林青霞网开一面,夸她是所见过一切女子中最美的一个,“这个女子最美的地方,乃是对自己的美,一点信心都没有,而且她从来不冒充她除了女明星还有其它内涵。”“我碰到亦舒时,从来没有想过要讨教,我也从来没想到我会出书,我觉得出书是天大的事,绝对是值得敬佩的。”当年,她只是一个热衷于恋爱的女明星,“在我结婚之前,天昏地暗地忙了二十年,我没有时间睡觉或看书。”朋友施南生更对林青霞的女儿调侃道:“你妈妈以前一个人在香港拍戏的时候,公寓里连一片有字的纸都没有。”(林青霞一个人在香港拍戏的那个时候,徐克和施南生还是恋人吧?)结婚以后,她多了时间看书,“与心灵有关的书,比如说EQ”,现在她最欣赏的女作家居然波伏娃,这是女知识分子的趣味,“书很厚,字很小,我还没有看完,但我很欣赏她与萨特之间的关系,多么有趣……”著名的男爵夫人玛丽冯埃布纳埃申巴赫曾说过:“女人学会阅读,世上便出现了妇女问题。”从不爱看书到爱看书,林青霞花了二十年,从爱看书到写作又花了十年。有关于林青霞如何走上写作道路的故事,林自己可能说了几百次了,年她在董桥家碰到当时任《明报》编辑的马家辉,在马的不断邀约和鼓励之下,她写出第一篇专栏文章,怀念黄霑的《沧海一声笑》,从此两岸三地专栏界开始争相邀约。“结婚当然头几年忙孩子的事,到后来觉得好象跟社会没有什么太大接触了。有点坐困红颜老的意思。后来就开始写作。”很多年前,亦舒就在专栏里告诫急着嫁人的林青霞:“希望林青霞不要那么努力把自己嫁出去,从明星到主妇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她还小,她不懂得。”等林青霞懂的时候,她已经年岁不小,“五十几岁的时候,感觉自己很老了,没什么前途了,走到人生的尽头了。”那也许是林青霞此生最黑暗的时段,身边知交凋落。年三毛去世,年邓丽君,年是黄霑和张国荣,年发生了对她最惨痛的经历,她的母亲因抑郁症弃世。(除了与荷西一起,三毛似乎鲜有开心的照片。)(邓丽君和林青霞拍照常出现剪刀手。)(林青霞说,哥哥去世后,她连文华两人谈心的走廊都不想路过。)有很长一段时间,她需要奔波港台两地,照顾年迈的父亲,看顾幼小的孩子,报纸谈到她时常常是在猜测她有无可能替邢家生下男丁,而与此同时,老公劈腿生子的绯闻也盛嚣尘上,香港八卦杂志拍到她进出心理诊所,大大的标题是“林青霞情绪失控,到精神科求医……”

也许情况没这么差,但人到中年也算是繁华尽处,见尽人生真相,这时,有的女人开始沉沦,有的女人开始回避,而林青霞选择的是勇敢面对上下求索。

她求助宗教,佛学大师点化她,赠她十二字箴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她把这十二个字放在心里,活学活用,甚至还拿她帮助同行,但人生不是仅有佛法便可全部解决,面对和接受原本就不易,又如何处理和放下呢?她的方法是,写作。(林青霞签售现场。)从前她也常常躲在洗手间里写东西,不为发表,只为一抒胸中块垒,她羞于跟人说她也写作,就像十九世纪的简·奥斯汀,写作是一件不能与人说的事。“当门轴吱呀作响时,年轻的奥斯丁只能匆忙藏她的手稿或是随手拿来一张吸墨水纸盖在上面”,而她是躲到她那间富丽堂皇的洗手间的梳妆台上写,写好就收到抽屉里,偶尔念给女儿听。有人鼓励,有人邀约,她正式开始写字生涯,对于她来说,那是异常辛苦的过程,“写作不是很享受的事,是比较辛苦的,但是我也很享受那个辛苦。写完一篇自己觉得不错,发给好朋友,好朋友又欣赏,那个真的是开心,用钱买不到。”从此,香港文化圈的一大盛景是,如果是林青霞参加的饭局,吃饭的时候,她会从包里掏出一叠纸郑重地请教昨晚新写的文章如何?此情此景还真令人瞠目结舌,可是久了,大家又习惯了,这就是林青霞,永远不以为自己拥有天份,永远愿意以勤补拙。刚学写作那会儿,马家辉家里的传真机半夜里有响动,那准是林青霞发来了她新写的篇章,做为一个以写作来自救的人,文字是天大的事,怎么能不郑重对待呢?(林青霞与马家辉对谈。)文化沙龙的女主人林青霞成了作家,常常也会有人不忿,指她的文章欠三分沧桑,半个师傅半个朋友的董桥写文章替她出头: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从前、有些現在、有些未来,別人可以放手放心写,她不可以……是啊,老派人的作风,就是不伤及他人,不惹起风波,怎么能放开了写呢?过去那么多旧情旧事,一说真话,立刻就变成了娱乐头条。林青霞毕竟是林青霞,她是最后一位电影明星(曾志伟语),从年到年,她拍了超过一百部电影,她是大中华地区影坛的超级明星,“她的名字就象征着中国女性的美。(日本著名影评人铁屋彰子语)”(董桥在《题林青霞新书》一文中说,“美了几十年,红了几十年,林青霞一定有点累了。”这两个老派人倒是真知己。)从电影巨星的身份进入文化圈,林青霞不是第一个,但明星真正转型成为文化人,当真又没有几个,林青霞却主动而积极地完成了这种转型,她从前的朋友全是影视圈的朋友,现在多了作家。她时常和董桥聚,又会坐飞机去听蒋勋讲座,还会深夜带混饨去探写书的龙应台,捧章诒和的书展讲座……而到了现在,林青霞更透露自己目标是写小说,她还要在半山开办一个文化沙龙,因为她欣赏做从前巴黎文化沙龙里的女主人。“很多艺术家都从沙龙里出来,以前我在香港也常常参加龙应台的文化沙龙,在那边可以学到很多,接触到很多,文化的熏陶。我希望自已也能够办成功的文化沙龙,请一些文化界、艺术界的好朋友一起聊天。”博尔曼有本书,叫《写作的女人是危险的》,罗列了历史上诸多写作的女人,她们试图打破传统的性别“分工”,证明她们也能够像男人一样思考和创作,她们试图拥有和男性一样的视野和智慧,她们试图找寻真正的自我,这其中充满了波折与磨难,但也让女性充满美和张力,爱上波伏娃的林青霞让人觉得充满力量。以天生丽质独步影坛多年,林青霞曾是流行文化选中的女神,而活到生命的中途,她最终她选择了文化做为孤独里的旅伴。如果说她成为二十世纪中华流行文化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凭的是天生天养的气质与皮囊,而成为试图寻找真我的写作女人则是她自发的选择,前者,只是重复了美女的命运,作为一个被看的客体存在,而后者,也许才真正表现了她生而为人的最大的勇气与智慧。许多年前,张爱玲写下名句: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多半不明白她在历史上的微妙地位,面对着六十岁的女作家林青霞,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你知道你是一个传奇么?你知道你在历史上有那么微妙的位置么?”她灿然一笑,出一会神,轻轻说道:“我也不知道。不过人家老是拼命提醒我。”(蒋勋与林青霞在《云来云去》新书发布现场。)林青霞参加真人秀据说是黄永玉提醒她:不要永远那么淑女,要学会变成一个野孩子,60岁还努力变成野孩子,林青霞老实好学得让人心疼,她的好处不光在她的美,她的真,而是影评人舒琪的断语,“她是一个无法预料的人,每回我见到她,她的改变总在我意料之外,在我的印象里,她无时不刻在改变,事实上,我认为她到了今时今日仍然在成长。”i--kite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严重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nxilanhaigouz.com/sbzz/2524.html


当前时间: